分布式账本和数字货币技术有潜力为金融体系做出贡献

7月20日消息,以色列银行副行长Nadine Bodo-Trachtenberg19日在拉马特甘举行的加密会议上表示,分布式账本和数字货币技术有潜力为长期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做出贡献。Bodo-Trachtenberg表示,数字货币可以让用户控制数据,并允许分权。令牌交易和智能合约是一种技术,可以扩展货币和资产交易的可能性,还能简化通过许多中介机构的流程。

分布式账本和数字货币技术有潜力为金融体系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孙浩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钱友才认为,现代经济体系正在朝着分布式、点对点、网络化的结构进行演化。分布式账本技术吸收了现代密码学、安全通讯、可信计算、对等网络和博弈论的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一个分布式、防篡改、异构多活和灵活定制的计算架构,以求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的业务需求。

分布式账本技术还处于它的早期阶段,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种“组合式创新”(combinatorial innovation),运用创新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它的应用过程及其动力机制。

信息技术产业一般会呈现网络外部性特征(网络效应),也称需求侧规模经济。从传统的电信行业、互联网搜索产业到电子支付产业,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观察到了明显的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对于企业构建和保持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具有网络效应的高技术产业也对公共政策提出了更精巧的要求。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网络效应当前是一个入时但容易引发混淆的话题,对此进行基本分析有助于破除误解。

分布式账本被拥趸认为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有望实现类似互联网的开放性组织形态,因此也被业界称为“价值互联网”。当然,记账技术革新确实对公司治理乃至金融业综合统计具有重要启示。

金融市场关注的是该技术可能对于金融体系的重构效应,比如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领域,通过降低后台对账成本,重组证券结算的交易后(post-trade)流程,改变相应的抵押品需求,可能对当前业务链条的参与机构造成冲击。

有一类技术创新可以被称为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changes of techno-economic paradigm),通常意味着相关产品、过程、技术、组织和管理创新的涌现和重组,使得诸多产业的生产率得到提升,开启新的产业投资周期,例如历史上蒸汽机和电机的发明。

有学者提出分布式账本技术也可能衍生出一个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制度形态,尤其是其上运行的智能合约,有潜力支撑更加灵活柔性的经济契约关系,促进制度创新。

分布式技术由于具备技术-经济范式变革的潜力,可能会广泛改造上层建筑,带来业务上的深刻变革。以金融业举例,分布式账本技术逐渐探索切入金融业务链条的重要环节,被视为金融科技创新的重要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