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村民家里5个娃4个考进清华北大,获政府30万元奖励,你怎么看?

曹大河


奖励得太好了!这是对寒门学子最好的鼓励!是对知识的尊重!

延安在中国还属于贫困地区,父母没有文化,并不代表没有眼光;孩子没有锦衣,并不代表没有志气,双方合力,佳话频传,四个孩子接连进入清华北大,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属于平凡人等的奇迹!


在大多数城市家庭,孩子们沉迷于游戏,浸淫在虚拟世界中,学习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父母束手无策,老师疲于奔命,已经成了一大社会忧患!不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中国还只是发展中国家,需要社会大众尤其是孩子们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高尖技术,否则,落后还是要挨打!是否我们环境太宽松了,是否游戏开发要管一管,进行立法,在当前国际环境如此恶劣之下,怎能让人们沉浮在虚幻世界中,为了眼前短暂利益而误国误民!

环境造成人的成长,正所谓寒门出俊杰,游戏少伟男。


阿伦196836844


赞,赞,赞!

7月16日,延安市安塞区区委书记高飞代表区委区政府,给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的“耕读家庭”吴治保家庭颁发了30万元的奖励资金,引发网友热议。这一回,众多网友由衷点赞祝福,一个农村家庭,一段励志故事,没有文化但有梦想的父母,五个充满上进心的孩子,演译书香传奇。当我们已经习惯于埋怨抱怨的时候,他们己在通向梦想的路上努力前行。这样的家庭,配得上这样的奖励。一个农民家庭,五个孩子,四个考上清华北大,还有一个小女儿也正在备考,将来或会五个清华北大才子,我真的很想知道关于他们更多的故事。

于是我查阅了更多的资料,了解到这个耕读家庭更多的故事。先不看看这个平凡的家庭和五个不凡的孩子。吴治保是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白坪街道五里湾村村民,夫妻育有三子两女。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5年,小儿子吴天峰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6月,二女儿吴大燕考入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四儿子吴青峰考入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小女儿吴改燕也正在备考,准备迈入清华或者北大的校园。“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令人敬佩。或许,这个耕读家庭将来会有五位清华北大博士生,这,真的厉害!

这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为何有如此能量,看看下面这段话:夫妻俩说,我们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再苦也要供孩子上学。父亲吴治保只上了初中一年级,母亲胡治爱更是没有上过一天学,夫妻俩锲而不舍的坚持,历经艰辛不放弃,多少年来,母亲挑着担子卖苹果,县城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条沟,她都十分熟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夫妻俩省吃俭用,衣服不更新,饭不变样。而他们的儿女们也相当争气,非常自觉,所以才如此出色。5个孩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不用父母操心。大哥一句“在清华见”,弟妹位真的相约清华(北大),令人羡慕。
看完这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故事,我对吴治保夫妻深怀敬意。同样来自于农村家庭,我们都深知父母要培养一个大学生,有多不容易,而要培养出四个清华北大(将来会是5个)才子,就太不容易。希望这五个孩子学业完成之后,善待父母,让父母过上最幸福的生活,祝福!!


途虫的百味人生


墙都不扶,我就服这一家人!五个孩子有四个考进了清华北大,这是多大的荣誉阿。十里八乡都很难见到出一个清华北大,现在他们家一下子出了四个。



因为哥哥的一句“大家清华北大见”,如今有三兄妹与大哥圆梦清华,老三也辞掉了现有的工作,备战考研,兄妹五人齐聚清华北大。一家人做什么都要整整齐齐,现在读书也要共同携手跨入清华北大的校园。

都说寒门难出贵子,吴先生的四个孩子给现实狠狠的打了一巴掌。寒门不仅可以出贵子,还可以一家出四个。这用我们农村的话说,这家子真的是祖坟冒青烟了,上辈子积了高德才能够有如此福分。

吴先生的孩子能够取得如此的成就,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是离不开的。吴先生的与妻子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要让他们读书,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夫妻俩的想法是一致的: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只有知识才能够改变命运。所有的苦都自己扛着,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孩子们也非常的懂事,知道父母的辛苦,只有下狠功夫读书才能够报答父母。所以一个个读书都非常的努力,也终有回报,不枉费父母的一番苦心。

延安市政府为了表彰这个了不起的家庭,给他们家颁发了30万元的奖励资金。延安市政府的此举也是非常得人心,在读书无用论横行的今天,通过此举至少可以打击一下嚣张气焰,也显示出了延安市政府爱才,惜才的表现,也能促进当地的读书学习的风气。


大三老学长


位居西北一隅的安塞区能慷慨拿出30万元巨款,奖励耕读家庭、育人典范,真真是让人发自内心地喝彩点赞!

千万别小看这30万元奖励,它如同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将会在提升当地教育水平方面发挥积极深远、不同凡响的放大“倍增”作用。

“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这种难度极大的小概率事件,居然发生在偏远农村的普通家庭,等于条件艰苦的穷山沟里一下子飞出五只耀眼夺目的“金凤凰”,别说是在偏僻乡村,就是放眼北上广一线大城,也是多年罕见,令人称颂的“成材典型”、“家教奇迹”!

不得不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议上,安塞区此举表现出的眼光和卓识,很值得其他地区跟进和效仿。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极具创意的针对性“教育扶贫”,其实比不少地区热衷攀比的“重奖高考状元”,更具推广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重奖高考状元”的做法,已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诟病和非议,教育部更是明文规定“禁止宣传高考状元”。因为这种做法不仅无益于实现教育公平,而且会加剧当地政府追求高考政绩行为;同时这样的奖励容易滋长个人骄傲自满情绪,不利于状元的未来健康成长;尤其不能小觑的是,过分注重奖励高考状元,还会导致人人为分数而读书的应试教育越演越烈,对实施素质教育形成潜在障碍。

教育的目的使命在于营造浓厚学习风气,不断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正是由于吴治保夫妻十年如一日般重视家庭教育,再苦再累也不能影响孩子学习的精神,以及比学赶帮超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让大伙看到了边穷地区振兴发展的希望曙光,从其发挥的积极带动作用上讲,他们一家得到重奖鼓励,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霍小姐的八卦炉


很多人都问这样的孩子是怎么生的,怎么养的?其实在农村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往往“成窝”出现!一个家庭往往能出几个大学生,而其他家庭则很难出大学生,尤其是在以前。当然即便是现在,一个家庭5个孩子能够出4个清华北大,甚至还可能会是5个,尽管他们都不是本科考入的(题外话,本科考入这种概率基本为0),但是这也是一个传奇的家庭了。

为什么农村大学生往往会在一个家庭里成堆出现?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5个孩子的家庭,在农村基本上就算贫困家庭了,其实这个家庭不是一般的困难,因为父母没有其他收入,靠的是母亲挑担子卖苹果来攻读。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父母早已经动摇,因为5个孩子成年后,不上学就会变成劳动力,不仅不花钱,还能增加家庭收入,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所以,这个家庭的父母很伟大,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们供上大学,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二、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没文化,不代表不懂教育!很多时候,教育真的和文化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高教家庭教育失败的案例了。你如果不想上,那就回家和父母一起种地、干农活,感受没有知识带来的苦果。就是这种简单的理念,同样能够造就成功的教育。

三、兄长的传帮带作用!

这个是一个家庭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家庭的老大特别重要,尤其是在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时候,老大做好了,后面的弟弟妹妹都会跟着做,所以,这也是一个家庭出几个大学生比出一个大学生容易的原因。

对于政府的这种行为,我觉着大家应该都会给点赞的!

30万,在当今社会确实不多,而且现在这个家庭也已经过了最需要钱的时候了,但是这30万,是一种导向,是对“读书无用论”的回击!


赢在高三


哇,这个家庭太牛了!首先,对这个“一门四清华(北大)”的家庭表示由衷地钦佩和祝贺!其次,对政府奖励他们家30万元的举措表示赞赏!

如今的农村,包括我的农村老家,“读书无用论”甚是流行,大多数孩子,都是初中毕业就早早出去打工挣钱了。比起我们上学那时候,家家户户拼命挣钱供孩子读书的景况来,现在家乡读书的氛围很差。很多父母都说,上了大学也不包分配了,甚至都找不到工作,还得靠父母养活,还不如省下钱,早早出去挣钱,成家立业。

但是,村子里的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即大多数家庭的孩子早早辍学,或者只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少数的家庭和孩子,极其重视教育,还是信奉“知识改变命运”,事实也证明了,论起有出息来,还是要数上了大学的孩子前途更好。知识与学历对人的影响,或许不会立竿见影地体现出来,短期内看,或许刚毕业的大学生,挣钱还没有打工的多,但是,再过上十年你再看,还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更能平稳持续地上升。

咱们来看看这个一门四清华(北大)的家庭,几个孩子的情况:

2015年6月,大儿子吴云峰(老大)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同年,小儿子吴天峰(老五)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6月27日,吴大燕(老二)和吴青峰(老四)分别收到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及北京大学电子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小女儿吴改燕(老三)从西安医学院毕业后,进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工作,2017年7月,她辞去工作,开始备考,准备迈进清华或北大的校园,将一家人的梦画圆。


所以,真正农村有见识的父母,决不会让孩子早早走上社会。而像吴家这样,四个孩子上北大清华这样的一流名牌大学,另一个孩子本身也是好学校毕业,毕业后工作也很好,但为了实现和兄弟姐妹一样的愿望,也辞职冲刺北大清华,这样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真是值得大家伸大拇指赞赏的。

我们仔细来看,这吴家的四个孩子,其实读的不是北大清华的学士学位,而是北大清华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就证明他们在上了大学之后(不管他们的学士学位是在北大清华还是其他院校读的),并没有懈怠,而是继续在追梦的路上拼搏,而老三也是放弃了很好的工作(省妇幼保健院的工作),继续追梦,向兄弟姐妹们看齐。

一对农民夫妻,培养出了五个高级知识分子,将来就是五个高知家庭,这对夫妻很伟大!这五个子女也非常自觉自强,堪为当代学子的榜样!


小作家起跑线


谢谢邀请,延安一农民家庭五个子女有四个考入清华北大,政府奖励30万元,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这说明农村的孩子很励志很上进,大哥一句清华见,弟妹们刻苦努力的学习,争前恐后就都考上了清华北大校园,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特别是做父母的最不容易,为了供几个孩子读书一定受了不少的苦和累,这就说明了家里越穷孩子越懂事越听话,一个看着一个,哥哥学习好,给弟弟妹妹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我老公大外甥女的两个儿子,都是考入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因为他们家穷,父母都没文化受了很多的苦,他们的父亲长年在煤矿下煤窑打工,母亲在村里的砖窑打工,拼命地挣钱供养两个儿子读书,两个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刻苦努力勤奋的学习,从来不去外面玩,现在大儿子已经毕业了,在北京打工,二儿子考上了公务员,在司法机关工作,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条件越好的家庭孩子越不听话难管教,条件不好的家庭孩子越是听话,越努力刻苦勤奋,我的邻居她老公身体不好,有肺结核病,她是农村的,她家生活的很艰难,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学习也很努力刻苦,在儿子高考的时候,她老公去世了,儿子报考志愿的时候填写了二本,结果他儿子考了6百多分,以他的成绩本来可以上一本的,最后上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而且是贷款上的学,他儿子一直是勤工俭学,自己供自己上学,学校毕业后自己还清了贷款,自己借钱娶了媳妇,现在自己买了房也买了车,听他母亲说她儿子年收入三四十万,他儿子开的三十多万的越野车,他儿子每年都会给她报几个旅游团,让她去玩,我们都很羡慕她的,这就是苦尽甘来。


默默93982蔡爱萍


作为文史之乡,韩城人表示没啥稀奇。古有一门四进士一贡生,上世纪90年代初,我当时刚上高中,姚庄村有一老师的四个孩子全部清华,和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同学的杨姓同学,有四个姐姐,五个孩子我同学考的最差,上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韩城古有耕读第,一直重视后代教育。不像南方很多地方早早就让孩子打工去了,韩城人就是砸锅卖铁卖房都要供孩子上学。周边县都拖欠教师工资,但韩城不拖欠。当时总共30万人口,每年考上大学的每年要一千多,当时全国每年才招几十万。而且很多人大学毕业都去当老师,出了好几个大学校长。就我们家这一族,我爷,叔,婶,大哥,我,堂妹,我侄女,都是当老师。只不过我做了教育战线的逃兵。


雪岩25


7月16日,延安农民吴治保和胡治爱夫妇获得了延安市30万元奖金!原因是“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这一农家五个孩子有四个孩子上了清华(北大)!还有一个正在备考北大的路上!真正亮了普天之下家长们的双眼!

这件事十分令人振奋,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魔咒砸了个粉碎!

细思几个亮点给人们诸多启示

一,吴治保,胡治爱夫妇一个初中便辍学,一个纯粹不识字。却教育有方,以自己的艰难困苦激励孩子们读书成长。

子女的学习教育,主要在于先天基因和家庭环境,这夫妇俩虽然自身文化不高,却认准了要走好好读书一条路!这夫妇俩学习基因肯定不差,只是生不逢时,否则自己学习也不会差。这五个孩子都学习优秀,没有先天因素是不可能的。

二,一个家庭里的老大孩子很重要。

老大熊熊一窝,老大出色,全家出色。多子女家庭往往多会出现这种导向!这家大儿子自己先上了清华博士,然后与弟妹约定,“清华北大见”,对弟弟妹妹的激励作用胜于任何说教。

三,对农民家庭来说,敢生也是一种冲破命运束缚的尝试。

看这一家孩子年龄,都出生于计划生育的年代。他们夫妇俩是如何实现超生优生的?就凭这一点,夫妇俩的智商就不是一般的高!何况他们是怎么应对那些围追堵截和超生罚款的?

农村人有谚语“前半辈子看父敬子,后半辈子看子敬父”,看来,农村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敢生会生也是一条出路!

为这样的“耕读传家”点赞!为逆袭的寒门学子点赞!

【关注村姑说村事,我们有缘再相会!】


村姑说村事


个人主要有两个观点:

一、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个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在的锦上添花也就宣传用了,很多需要雪中送炭的家庭还在苦苦煎熬

二、很钦佩他们的父母,这样的家庭条件,培养出五个如此优秀的子女,确实非常非常艰难。有回答说他们不是本科考的清北含金量相对差点,这也是事实!但要考虑他们的教育条件不是大城市能比的,能考上或保送清华研究生说明这几个孩子一直在努力,未曾懈怠,这样一直努力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大部分人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