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修行到底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净界法师:修行到底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这个事情是应该这样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无分别,当真理真实出现的时候是不能分别,但是过程是一定要分别。你过程没有分别,没有用文字的引导来修正你的思想,那你就不能悟入真理了。

那么这个分别要怎么分别呢?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分别的方法,这个地方是讲这个行相,就是“于一切法唯有识性”。大乘止观跟小乘止观最大的差异在哪里?小乘止观的空是对外境全盘的否定,它就从无常下手。反正你一切法被它“无常”一观照以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所有的东西都消灭掉,没有价值。所以,这个小乘的空观所对的境界是五蕴诸法。整个五蕴被它的空观一对治了以后,全部消灭掉。

大乘佛法的空观是“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是保留外在的因缘,这个因缘“依他如幻”。“如幻”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去动它,你知道它是生灭相,但是你不能去破坏它。那么你要破坏谁呢?大乘的空观所对治的是你心中的遍计执,你心中的名言妄想。

“遍计本空”这一句话的意境,简单地说就是,保持内心的平等就是遍计本空。比如说我今天看到一个人,诶,这个人对我很好。当你动这个念头的时候,你心开始不平等。这个时候你马上要观照:这个人对你很好,你已经落入了不平等。不平等是说,你已经开始在造业了,这个生死业力开始启动了。你要把不平等调成平等。你应该说:这个人对你没有很好,也没有很坏。你的心就平等了。


所以,你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对你的心中的名言,你记得一句话:多用否定的话,少用肯定的话。如果诸位读过《大般若经》,你会发觉,佛陀在《大般若经》里面很少用肯定的话,“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这个意思。但是你要注意,你否定不能否定单方面,要两方面都否定。“这个事情对我有好处。”你开始不平等,开始对治。“其实这件事情对我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你的心平等,就是远离二边。所以,每一件事情,你都用“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你的心安住在平等。所以在修遍计本空的时候,诸位要知道:你刚开始修大乘空观的时候,尽量少用肯定的字眼,用否定二边的字眼。你不能只否定一边,因为只否定一边,一高一低也不平等。

——《摄大乘论》第三十七讲
净界法师:修行到底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