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 你以为她们是母女
  • 不!她们是婆媳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 你以为她们是姐妹
  • 不!她们是妯娌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 想了解她们之间的故事?
  • 想学习她们之间相处之道?
  • 往下看

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鱼山街道介椼秀、寻玉香一家老小就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大家庭,虽然两个儿子已分家另过,但一家人还是时常在一起吃饭、一起干农活,婆媳亲如母女,妯娌亲如姐妹。

婆婆是妈 儿媳是女儿

俗话说

“篱笆不是墙,婆婆不是娘。”可在介家,却是另一番景象,媳妇对婆婆像亲妈一样,孝顺体贴,无话不说;婆婆待儿媳如亲闺女一般,疼爱有加,小事不计较。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大嫂李金环)

大嫂李金环说起婆婆言语间充满了感激。刚一结婚时,婆婆看李金环吃菜少,就悄悄向儿子询问原因,得知儿媳不喜欢吃味精,于是婆婆迅即调整了自己做饭的口味。在她坐月子时,婆婆白天干一天活,晚上还要回去给儿媳做饭,帮孩子换尿布,每天都疲惫不堪,一个月下来,婆婆休息了几天才调养过来。“我自己的妈妈也没这样伺候我,咱这也养着孩子来,知道父母不容易,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老人。”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弟媳王丹丹)

弟媳王丹丹说起公婆也是感触很深。王丹丹说自己在娘家最小,自己下学以后就在外打工,什么活都不会干,结婚后来到田地,感觉很尴尬,公公婆婆不急也不燥,不说也不嚷,细心地教我削蒜、打棉花杈,比自己的父母都有耐心。让妯娌俩感到更暖心的是她们都不记得老人的生日,但当他们的生日到来时,公婆经常是悄悄买来蛋糕、做好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大家一起享用。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两位老人谈起两个儿媳更是满脸的幸福和自豪。人常说闺女是妈的贴身小棉袄,李金环、王丹丹却是婆婆公公的贴身小棉袄。在日常生活中,谁家买点好吃的做点好吃的,都想着给老人送去。衣服买的两位老人也是穿不了。带着婆婆进城赶集、走亲戚买东西时,都争着抢着拿钱,知道的是媳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闺女呢!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两人还常常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聊大家的成长经历逗老人乐,公公婆婆很开心。邻里的婚丧嫁娶,亲朋好友办事上礼金,都要先听听公婆的意见,让他们感到在这个家还有地位、还有权、说话还算数。

01

2015年,李金环妯娌俩就同时被县文明办评为“孝亲敬老”模范人物。记者随机走访了三合村介小营、张亚楠等几户人家,左右邻居都觉得,他们一大家的关系确实处理得非常好,无论是婆媳间还是妯娌间,一点小事都不计较,对事情问题都能看的开,确实是街坊邻里学习的好榜样,也影响了大家。

ertert

(版权所有,若转载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策划:金乡县新闻中心

撰稿:刘雪华 周丽静

编制:周丽静

爆料推广合作电话:8720365

鱼山街道介家的这俩儿媳,太美了,这是要出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