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毒贩,我该如何说爱你?13岁“问题少年”圆寻母梦

7月12日11时30分,广东省女子监狱终于等来了一场特殊会面的主人公——一名13岁少年。他是英德未成年人社会观护帮教基地(下称“观护帮教基地”)的一名“问题少年”,他的会面对象是一名刑期4年的女毒贩。

妈妈是毒贩,我该如何说爱你?13岁“问题少年”圆寻母梦

会面时,阿音拉着儿子的手不停哭诉,林双和则一直低头不语。景国民 摄

他们是一对母子,但13年来却从未相见。当二人在会见室走廊相遇时,没有孩子深情拥抱母亲的场面,只有母亲撕心裂肺般的痛哭。

那个13年来令他朝思暮想的母亲就在眼前,少年却始终扭着头不敢拥抱、不敢直面,甚至不愿叫一声“妈妈”。他还是当时那名向记者诉说“思母成病”的少年吗?他背后是否还藏有不为人知的难言之痛?

抗拒

“对不起,都是妈妈的错!”阿音(化名)在会见室的走廊上一眼就认出了儿子林双和(化名),但林双和却不愿靠近,甚至略显退缩。

一边是母亲哭诉对儿的思念和愧疚,另一边是思母情深却突然抗拒的僵持。数分钟后,陪同林双和的观护帮教基地校长杨亚强把他拉到一边,管教则示意阿音去会见室等候。

“你现在要像个大人,像个男人。妈妈正是最困难的时候,你要帮她挺过去,她需要你!”杨亚强一番劝说下,林双和回到母亲身边。

杨亚强告诉记者,在来之前的7月11日下午,他告知林双和其父已到英德,第二天一早将带他去监狱见母亲。而林双和得知妈妈在监狱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对这次会见也很是兴奋和期待。

然而,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林双和却犹豫了,并对杨亚强说:“我不想去,估计我爸也不会来。”但林父为了孩子,在家安顿好瘫痪在床的老母亲后,在7月12日早上8时准时出现在林双和面前。

林父说,阿音吸毒后对家庭的伤害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但为了孩子,他支持林双和去见母亲,了却他的一桩心事。

记者了解到,在林双和3岁之前,林父曾带着阿音偷偷回肇庆看过林双和。但因年幼,所以林双和的记忆里,留下了自出生后就没见过母亲的遗憾。

转机

为了这次会面,省女子监狱特意为阿音一家安排了温馨的会见室,以便于他们面对面尽情地倾诉情感。会见室里,林双和始终不愿抬头看母亲,而阿音则不停地忏悔。

“我犯了错,进监狱了才知道家庭和亲情的重要,要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抛弃你,我要慢慢地陪着你长大。”

“我已经走错路,失去家人和自由,你还年轻,千万别犯妈妈年轻时犯的错。”

“我知道错了,不配做妈妈。”

……

无论母亲说什么,如何哭诉,林双和始终低头不吭声,手里却紧紧攥着管教阿姨递过来的,妈妈前一晚写给他的信。

“你不知道‘妈妈’这两个字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对我的伤害有多大。”会面接近20分钟时,林双和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生我却不养,还连累一大把年纪的外公外婆,还不如当初别把我生下来。”

见林双和终于开口和母亲说话,一旁的管教赶忙问林双和,妈妈要如何配合他才能给她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我不相信妈妈的承诺,她以前被抓过,现在又进了监狱,也不知道下次她会不会再被抓进来,我只看她以后的行动。”林双和略带执拗地说。

约定

林双和想看怎样的行动?在何种情况下他才能叫一声“妈妈”呢?在得知今年10月阿音有减刑机会时,他对母亲说:“你好好改造,等年底减刑成功我再叫。”

虽没直面母亲,但林双和最终还是不忘给她鼓励:“不管你今天和我说了什么,记住自己说的话,早点出去就是最好的行动证明。”林双和说,他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两种设想,最好的结果是一家人团聚,最坏的结果是又回到只有他和爸爸一起生活的日子。

“我想要一个完整的家,这么多年了,经常被人说是没妈的孩子。”离别时,林双和真实表露了期待和爸爸妈妈一家团聚的想法。

背后的故事:爱心接力,促成母子重逢

妈妈是毒贩,我该如何说爱你?13岁“问题少年”圆寻母梦

离别前,母子二人终于拥抱在一起。 景国民 摄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本报两名记者前往观护帮教基地采访“问题少年”帮教情况,采访线索来自惠州博罗警方。去年底,博罗警方抓获6名未满14周岁的盗窃车内财物犯罪嫌疑人,6人分分合合作案150余宗,涉及广东、湖南和福建等省。今年4月,其中一名嫌疑人林双和被送到观护帮教基地。

在对13岁惠州少年林双和长达1小时的采访中,其有近半时间都在聊自己的母亲。林双和说,他出生23天时,父母就因涉毒被抓,他由外公外婆抚养到10岁,后回到惠州和父亲生活(详细报道见本报6月1日3版)。采访中,林双和的一句:“出生后就没见过妈,离开学校后我就去打工,赚到车费去广州看妈妈!”深深触动了身为人父的记者。“问题少年”的话不一定全部可信,但林双和对母爱的渴望真真切切。

6月1日一大早,本报记者来到省女子监狱对一场主题为“牵妈妈的手,陪妈妈走新生路”开放日暨“六一”亲情帮教活动进行采访,活动现场,21名孩子与16名服刑妈妈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儿童节。

“能否请您帮忙用手机拍几张林双和的照片,我今天上午要去女子监狱采访,有可能打听到林母的消息。”在前往监狱的路上,记者联系了林双和的老师。在校方的配合下,记者及时收到了几张林双和的照片。

监狱活动采访任务结束后,记者找到监狱相关部门负责人李鹤九,就促成林双和母子相见的想法咨询意见。

“亲情帮教对犯人改造很有帮助,尤其是母亲能见到10余年未见的孩子。只要林母在女子监狱服刑,我们一定做好她的思想工作。”李鹤九顾不上其他同事可能已经午休的情况,立刻给狱政部门打电话核实林母服刑情况。

狱政部门反映,去年进监收押的毒贩中名叫阿音的有两名,均非肇庆籍,但有一名惠州博罗籍的服刑人员在年龄各方面都与记者寻找之人相吻合。

“对,就是惠州博罗籍的,她结婚后户口应该随迁至男方那边了。”李鹤九想了解这名女服刑人员更多情况,但遗憾的是,该服刑人员登记的信息里并无孩子信息。而且,据该监区管教反映,从未听阿音提起过有孩子的事情。

李鹤九向记者解释,家属信息登记不完整很正常,有些服刑人员因心里愧疚等原因不提小孩也能理解,等他和管教一起见到当事人后,相关的信息就能弄清楚了。

时间转眼到了6月底,李鹤九出差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林双和的照片和管教民警一起找到阿音。

“照片里的孩子你认识吗?他叫林双和,随妈姓。”

李鹤九把照片一张一张拿给阿音看,几秒钟后,阿音突然嚎啕大哭,并长跪不起。在管教的安抚下,阿音向李鹤九核实了几个信息,确认林双和就是自己多年未见的儿子。

阿音所在监区的服刑人员会见日为每周四。监狱方面给出意见,希望孩子的父亲能一同前来探视,这对犯人的改造更有帮助。

然而,记者在采访林双和时得知,长期以来林父和林母的感情极差,甚至闹到了离婚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林父愿意来监狱吗?但根据林双和对父亲的描述,记者觉得可以争取,于是联系林双和的老师和校长,希望校方可以做通林父的思想工作。

在本报、监狱和观护帮教基地的共同努力下,7月12日,这对母子终于重逢。

事后,针对林双和在会面时的表现,记者给回城的林父打了个电话,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13年前,阿音因吸毒成瘾抛弃林双和;在那10年后,她在毒瘾发作时又将自己一名婚外生的孩子贩卖以筹集毒资。而这事无意中被林双和得知,这就是年仅13岁的他对母亲又爱又抗拒的原因。

编审:陈方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