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融创很厉害,但没想到融创这么厉害。

近三年,融创规模增长翻了五倍,是真正的行业增长之王。

据最新的上市房企年报经营数据显示,融创的销售规模由2015年的682.1亿元,猛增至2016年的1506.3亿元,并在2017年飙升至3620亿,连续两年实现规模的翻番式增长。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与此同时,融创的资产负债率在过去一年高达90.27%,领跑千亿房企整体负债水平。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从上市房企年报经营数据来看,除金地、招商蛇口、华润和中海等严控负债的国资背景企业,过半的千亿房企负债率都超过75%,其中,融创、碧桂园、泰禾、恒大和新城的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85%以上。在融资环境趋近、地产信贷监管严厉的当下,融创的高负债显示出大型上市房企冲刺规模的决心,也从侧面彰显了融创极强的融资应变能力。

正如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所说:“负债率高的企业才有实力”。

2017年以来,房地产行业遭遇寒冬之季,银行信贷、公司债等传统融资渠道加速收紧。随着监管层严控银行信贷和信托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部分银行已经表示基本暂停房地产新增授信业务。在管理层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房企发债难度也在增大,相关单位对融资监管力度的收紧,会使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债的发行规模仍保持低位,房企将更多地依赖其他融资渠道,整体融资成本仍会继续上涨。

在此背景下,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攀升,龙头房企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丰富的开发经验、相对规范的经营和基本通畅的资金链等条件,正将融资优势进一步放大。融创在高负债的背景下是如何做到规模连年跳涨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融创的经营秘籍。

融创的大动作:

多元化并购、土储迅猛增长、后市可期

融创是业内通过并购获得项目的最知名的房企,因而被冠以“并购王”的称号。2017年以来,融创加紧了多元化并购的脚步,如入股乐视57.11%股权,收购万达文旅项目,探索特色小镇、大娱乐、智能家居等方向,26亿元增资入股链家并投资长租公寓品牌自如,与麦当劳中国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等。这显示出孙宏斌的“大消费,大文娱”的理念,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其核心逻辑是聚焦中国社会整体的消费升级。

同时,融创加速布局多个区域,近年土地储备增长迅猛。2016年,融创新增土储面积4773万平方米,累计总土储达7291万平方米;2017年,融创持续加大土地储备,权益面积达1.07亿平方米。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融创聚焦华北、西南、东南和华中等几大区域,重点布局一线、环一线及核心城市。2015年融创布局城市16个,2016年城市数量猛增至44个,扩张至今布局城市已超70个。

融创在这些区域和城市开发销售高端精品物业,具备较强的销售变现能力,这一方面支撑了融创业绩的爆发式增长,同时也保证了营业净利率的迅速提升。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如上图所示,融创的营业净利率在经历了2016年的拐点之后,在2017年迎来突破性增长,从2016年的8.31%快速提升至17.51%,实现了较高的盈利水平。

融创的经营秘籍:

快周转、结构优化、超高财技

业绩和营业利润率均翻番式增长,融创对资金的需求不言而喻。据其2017年年报,融创对外投资的现金流超过1200亿元。在融创年报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其三大经营秘籍。

秘籍1:

快周转支撑业务快速扩张

融创在2017年的大幅度并购和对外投资,使其总负债从2016年度1685亿元上升到3857亿元,在这些负债中,主要可以分为借款、挤占上下游和客户款两大部分。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如上图所示,2017年,借款及其它手段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47.3%下降至45.3%,而通过挤占上下游和销售带来的客户款项,在总负债中的占比从2016年的52.7%上升到了54.7%。

进一步分析挤占上下游和客户款的构成,我们发现其中通过预售带来的客户预付款项占比34.0%,应付关联公司款项占比23.8%,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占比17.8%,当前税项负债占比3.7%。由此,我们可以说,融创通过快周转的运作模式,从客户(购房者)、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处解决了54.7%的资金。

秘籍2:

优化借贷结构,大幅增加跨调控周期资本

总体来看,2016年,融创借贷加权平均利率由7.6%下降至5.98%,受大环境影响,2017年的借贷加权平均利率虽由5.98%上升至6.24%,但整体加权平均利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这是因为融创的借贷多为中长期借贷,且占比从2016年的89%升至2017年的92%,这就为融创应对政策调控周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支持,方便企业灵活安排经营节奏。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同时,在融资渠道层面,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是融创最主要的借款方,在中长期借贷结构中,银行、金融机构和优先票据分别占比35.3%、45.9%和4.5%,这三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保证着融创资金链的畅通。

融创传统的银行贷方主要有上海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和农业银行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另一主要渠道,如在融创房地产的还款计划中,大业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和平安信托等均在列;发行的优先票据、资产支持证券、公司债权等也是重要的资金补充渠道,如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行的优先票据、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公司债券等。

秘籍3:

高超的财务技巧,适当调整资产负债率

其一,采用永续资本证券进行调整。永续资本证券是香港发行的一种特殊债券,可以视之为股权、权益。下图为融创通过永续资本对资产负债率的调整示意:

负债高达90%,规模三年翻五倍的行业增长之王,融创凭啥这么牛?

虚线为永续资本调节前的资产负债率,实线为永续资本调节后的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到,在采用此模式后,融创的资产负债率下降明显。通过永续资本,可以显著降低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等指标。

其二,通过信托模式筹集发展资金。具体运作方式是信托公司设计信托产品,完成募资后,以股东身份与融创进行合作,共同持有项目股份,待时机成熟时,再由融创以收购股权方式变现退出。

总体来看,融创年报经营数据显示,2017年底融创持有现金966亿,其中受限现金282亿,短期借贷166亿元。由此可见,融创的现金足以支撑短期负有的债务,财务短期风险可控。

资金寒冬下的房企经营之道:

快周转、加快销售去化、优化负债结构

融创快速增长的秘籍值得广大房企学习,而在2017年初,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在某次论坛上的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依然让人深受启发:

“这次调控的严厉程度是很多企业预计不到的,这次的宏观调控力度超过每一次,这一次是自上而下的,不能低估本轮政策调控的决心。”

“这次的宏观调控绝对是好事。”

“任何热点城市要降不可能,但要暴涨也不可能的。”

“今后5到10年,是大公司的钻石年。”

“5到10年后,房地产行业会是一个正常的行业,市场好的时候增长15%,不好时候-10%,利润稳定增长。”

“今年我们还会像往年一样加快周转,该卖时候就会卖。”

“影响今年销售的不是市场,一是推盘节奏,能否按节点要求拿到证;二是经营决策方向,政府限价基础上你卖还是不卖,很多公司看得是不一样的。”

目前来看,长效机制下的各种限制政策,短期内不会取消。规模房企即使“弹药”充足,也该在快速扩张、兼并和收购的过程中,时刻警惕现金流风险;而对中小房企而言,在地产“寒冬”保证企业生存已成当务之急。结合标杆房企的实践经验,我们给出以下参考策略:

第一,坚持快周转运作,构建大运营体系,提升运营管理能力。提速拿地、开工和开盘等环节,争取预售款提前回笼;统筹内部各条线分工,以更快速敏捷地做出经营决策。

第二,加快销售去化和回款,重视经营性现金流。要加大销售去化,关注并保证高效快速回款,注重现金流管理工作,及时监测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异动。

第三,调整短期和中长期负债结构,创新融资工具。要避免民间借贷等低效率、高成本、高风险的交易,开辟如证券化、ABN、CMBS、ABS等的新型融资渠道,同时注意调整负债结构,避免短期贷款比例过高,避免企业经营因债务陷入被动。

整体来看,虽然房地产增量开发市场依然有着10至20年的持续发展空间,但当前行业整体仍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长效机制下的各种限制政策短期内不会取消。提高周转速度、优化借贷结构、探索新型融资渠道等,仍是房企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