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福是害?

是我非我


对中华民族而言,儒家即功不可没,又是一个千年背锅侠。

儒家对于统治者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儒家即可以巩固统治,稳定天下,也是祸乱天下,朝代更迭的幕后英雄。

因为,儒家即讲“道德”也讲因果,它从不对某一方提出“道德”要求,而是对矛盾的双方同时提出“道德”要求。比如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终弟及等等。儒家首先注重的是自己要立足于“道德”,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同时,还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很矛盾,但很儒家。只是比起讲“仁义道德”的儒家,统治者们更喜欢立竿见影的“法家”。但是,“法家”的手段过于残忍,不利于统治。于是,他们就给法家披上了儒家的外衣,从而,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核心一直是法家,从没变过。儒家一直都是空壳,也从没变过。因为为君者,无论“明”与“不明”,为臣者都必须要“忠”,为臣而不忠的话,怎么办?一个字:“杀”!为父者,无论“慈”与“不慈”,为子者都要“孝”,为子者“不孝”怎么办?一个字:“罚”!这些都是法家的手段。跟儒家通过教化是他们成为“谦谦君子”的方式,差了十万八千里。

统治者们用这种套着儒家外壳的法家手段治国,在王朝开始的时候,是可以稳定天下的,因为那时候,“道德”对帝王有一定的约束力,百姓们也希望新王朝可以重“德”。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约束力越来越弱,而当儒家这个外壳被彻底抛弃的时候,一个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因为继任者可以高举着“仁义道德”的大旗,名正言顺的取代前朝。而“失德”是历代王朝对前朝的统一评价,是后朝取代前朝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而在“德”的主框架下,谁当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有“德”,因此,儒家并不排斥异族当皇帝,只要他有“德”。无“德”之人,即使是汉人,也一样无法立足。华夏文明可以延续至今的,儒家的宽容,顽强而坚韧功不可没。

至于,说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姑妄听之吧。因为,这样的情况只停留在幻想中。想实现,要先过“法家”那一关。而过了“法家”那一关的,早把儒家的核心丢了。从而成了一个外儒内法的“伪君子”。

而,锅,当然要儒家去背。因为“法”一直藏的很深。


游子天涯君莫问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祸而不是福……!

原因很多……,主要有五:

第一个原因:儒家的政治立场是站在利益阶层以及文人精英的立场上的……,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的利益的……;所以,他的理论基础是“居高临下”和不平等的……,无法获得老百姓的认同的!

第二个原因:因为“道德”本来就是不应该平等的……,社会各阶层的道德要求应该是不一样的……;可儒学把“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使“道德”变成绑架人性的工具……!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

对于底层的百姓的道德要求应该是只要守法就可以了……!可儒学偏偏强调“道德上的平等”……,用要求君子圣人的道德要求去要求老百姓……,所以,最后儒家“道德教化”变成了“道德绑架”……,无法获得老百姓的认同,最后往往变成社会动荡的根源……!

第三个原因:儒学没有重视“宗教情节”和“人文情怀”……;只期望用“道德说教”来代替“人文关怀”……要求老百姓把高不可及的、“高大上”和“红光亮”的道德当成老百姓的信仰,让老百姓对“道德”的追求犹如水中望月、或是镜中看花!……

第四个原因:儒学忽视了“信仰”和“法律”对于道德的作用……,他不重视信仰、更不重视法律……;不懂得“建立在信仰之上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把社会的稳定寄希望于“权力”、“道德”和“王法”(而不是人人平等的国法……)……!

第五个原因,在于儒家道德的虚伪性:……

因为儒学在稳定社会的过程中,对分地强调了道德对于社会的稳定作用……;所以,最后老百姓心里是不买账的……;当社会矛盾激化时,儒家的道德无法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最后国家会周而复始地被“均贫富”、“换皇帝”、……,导致富人“富不过三代”,中国至今没有产生“贵族阶层”……!

总结:由于孔子的理论,缺乏自然信仰(宗教)的基础、缺乏契约(法)精神、缺乏人文精神(平等和尊重)和“人文关切”……;所以,儒学和儒家无法让天下老百姓获得终极的精神抚慰和幸福!……(即兴总结)


艺术就是谎言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中华民族来说,肯定是一大幸事呀,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从未断绝,这里面很大一部分都是儒学的功劳,可以说是儒学塑造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儒学让我们成为中国人,让我们拥有如此灿烂光辉的文明。

有人反感儒家可能是基于一些片面的事实,比如说儒家的不平等,但那是在古代社会呀,古代社会又有哪种文明形态是完全平等的,儒家这一套可以说已经是非常先进的制度了,尊尊亲亲的制度可以说非常符合人性。

至于说伪君子之类,这是任何一个文明形态都避免不了的,当我们提倡善的时候,肯定有伪善充斥其中,这两害相权取其轻,难道还让我们大力提倡恶不成么。

至于说儒家重文轻武,让汉族失去了血腥,这个锅儒家不被,在工业革命之前,野蛮征服文明是世界历史的常态,文明必定孕育出灿烂的文化和复杂的制度,而野蛮只发展军事,被野蛮打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儒家也只是让历史的某些阶段让汉族军事不行,大部分时间还是能做到保家卫国国泰民安的。


昭烈名臣


用儒学来治国,平天下,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一开始是有其好处的,后来就是满满的坏处。

在汉朝的时候,为了国家的统一和统治,独尊儒术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正是这样的举措才使我们国家能够在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一直处于上升期,直到唐朝初期,达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顶峰。其中儒学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统一思想,更成为中华民族处理各类问题的纲领。

但是,在唐玄宗遭遇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开始走下坡路,直到五代十国以后,赵匡胤建立宋朝以后,为了避免再重蹈他兵变的覆辙。竟然让文官节制武将,使得文官地位变得至高无上,儒学也正式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学说。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国防实力大幅度下降,北宋不仅向辽纳贡称臣,甚至向西夏等小国也俯首投降。最后,即使北宋灭亡,南宋复国以后,作为儒家文人代表的秦桧仍然在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算计、谋害主战派岳飞等将领。而朱熹的出现,全面曲解了儒学,使得儒学变得更保守,从而造成南宋持续孱弱。最终只能被元朝所灭。此后虽然明朝光复中华,但是儒学文人已经逐步进化成空谈道德,甚至认为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偏执狂。直到最后,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学文人,弃崇祯皇帝于不顾,先是投降李自成,继而又拜多尔衮为爹!到了清朝末年,现代化已经遍布全世界的情况下,儒学名仕翁同龢等人还是宣称儒家道德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就不是不合时宜,而是傻到没边了!而满清最终的灭亡就是儒学的全面失败的特征。


总之,儒学在唐朝初期以前是促进中华民族进步的,但是此后就是阻碍中华民族进步的!


地震博士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这种有为而治的思想主导下,朝廷内外乃致民间都一片尚武精神。正是在这种不屈服的精神下,汉朝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匈奴。从汉朝开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独尊儒术,儒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成了被强权主义者用来统治民众和禁锢老百姓思想的一把利剑,也正于如此,儒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以至于现在的人们对儒家思想存在很大的误解。

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改朝换代,两次异族入侵统治中华,但取江山易治天下难,元朝和清朝不得不延用中华政治策略和中华文化来有效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否则他们根本玩不转。儒家文化的强大也在于不断同化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统治者虽然实行残酷的剃发易服政策,直到清朝灭亡,满族还有几个会说满语会写满文的?这种文化直接带来了民族大融合。这也就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为什么中国五千年历经无数战乱都能保持大一统,而西方国家却在走分裂之路。不得不让我们看到儒家思想的伟大。


白云之语v折纸大全


问题脱离语境,属于断章取义,有诱导读者之嫌。

历史上,中华民族饱经战乱,秦始皇统一之前,诸侯割据;近代又经历外国入侵,丧权辱国,老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顿,无不渴望和平安定。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结束战乱,但仍未完全统一。儒家从仁爱出发,提出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倡议,旨在激励天下仁人志士为统一华夏,实现老百姓天下太平的期盼而努力。儒家也没有盲目,他们认为,平天下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不达,那就完善自己,做好自己(这是穷)。大家都这么做,天下不就平了吗?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就是基于儒家的这一思想,我们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丰富发展了平天下的涵义,那就是永远不称霸。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讲究和为贵,但也不惧怕挑战(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请问,平天下这一主张对中华民族何害之有?


福哥55860198


从生物社会学,以及民族发展来说,这是一种祸害。而从历史角度看,儒学发展局限性,使得中华民族有幸存在于今天。

生物理论可以知道,“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草原上的绵羊,即使如何的壮大,都逃不过肉食动物的猎杀取食。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从不缺乏这种生存淘汰理论。因而,鲁迅曾多次文章,评击儒家儒弱为雅的国民行为,借以唤醒民众的狼性行为反抗精神。

从民族的发展来看,儒家平天下的思想,实际就是对民众进行奴才化教育,用迂腐的儒雅态度,搏取虎狼外族怜悯之心,获取毫无尊严的生存。这将使民族生存条件的尚武精神之魂散失,最终导致民族灭亡。世界历史上,古犹太民族被逼离乡别井,就是享乐儒雅精神泛滥而至。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大多被西欧殖民者灭族,也是存在类似儒家的儒雅弱行为。

我国自宋代起,由皇室宣传自上而下的弃武崇文行为,儒家思想泛滥,书画皇帝微宗造就了“靖康之耻”,明朝末年东林儒生得道,使得朝廷政令难施,从而覆灭。而后的历史,基本都是中华民族被屠杀的血泪史。

历史上,儒学的发展局限性,使得生活在底层的民众,没有被它污染而存在一定反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保证。

古代,真正能享受儒学读书的,基本都是富家子弟以及为数不多的“中层阶级”。而广大民众,根本没有机会读书学习,民间尚武有一定基础。因而,在遭受外族入侵之时,都是底层民众起来反抗,而并非那些儒弱的儒生。虽然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却动摇了那些狼虎的外来殖民者,想对印第安人那样屠戮灭族想法。从而,使中华民族获得生存基础。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要纠正态度,既要认识到儒学的缺点,也要发展其优点。用它优点,使人们和平相处,尊纪守法。也要防其缺点,空谈误国,儒弱对待国家间的行为。


愤怒野虎


夲人不做“国学”生意,是工科出身的,知道钉子、榫和铆各有其用的道理。所以大家放心往下读,最起码我不忽悠人。


儒学能治国、平天下吗?我严重怀疑。儒学再好,也不能包打天下,就像说铆好用,但木结构连接上有时它并不好使。何况治国、平天下跟儒学有什么关系呢?国家、社会治理,事涉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需要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军事、政治、外交、民族、法律、财税、教育科研、工业制造、农田水利、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等环节,缺一不可。

儒学是学问之总,能总揽如上各专业知识,或者说能培养各个专业人才吗?显然不可能!因此,儒学能“治国、平天下”,就是伪命题。那题主之问“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是福是害”,不就答案自明了嘛。

事实上,自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后,西学东渐,洋务运动兴起,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连风雨漂摇的大清政府,也废除科举制度,兴办中小学堂,公派留学生赴欧美接受西学。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学,寿终正寝,已被扫入了历史的尘埃里!

有人或许会反驳了,儒学

的历史功绩被你否定了,它在中华文化传承、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我就不敢苛同了。是你把治理工具,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混为一谈了

俗话说,“死了张屠夫,哪能吃带毛猪”。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汉民族,其前身华夏族原夲就是个尚武,掌握了铜器制造、养殖牛羊等先进生产技术的群体,创造了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炎黄部落联盟、夏商周拥有“中国”)。对炎黄血缘高度认同(事实如此),掌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占领着地理优越的土地,依靠强大的人口实力和宗法传统的汉民族,在数千年的民族争斗中,最终也必然会成为胜利者。


那么,儒学到底是什么东东呢?《说文解字》:

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儒,即巫师、术士,早期主要从事丧葬工作,因收入较低、仰人鼻息,故称之“柔”,通“懦”、“糯”。

到了孔子之时,搞出了“恢复先王礼乐”的复古主义逆流,因而一生是不得志的,“累累如丧家之犬”,只能靠开办乡村私立学校为生。春秋时期,“王霸”之道是显学,儒学在诸侯中是不受待见的,但孔孟编撰教材,儒家私学控制着广大的基础教育资源,影响日见扩大。即使在最高学府稷下学宫,主流思想仍是黄老之学。到战国中期,兼并加剧,法家、兵家、纵横家成为时代的宠儿。有这样一个笑话:商鞅三见秦孝公,一言帝道,“孝公时时睡,弗听”;二言王道,“益愈,然而未中旨”;三言霸道,后“不自知厀之前于席”,“数日不厌”。


儒学并非济世之术,至始皇帝“焚书坑儒”可见一斑。至汉武帝时,儒家死耗子撞上了瞎猫子,咸鱼开始翻身了。董仲舒发明了一套说辞,整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彼时历经春秋战国、秦末动荡,社会思潮极为复杂;内有诸侯国坐大,外有匈奴扰边;汉朝历数代黄老无为之治、与民休息,国力已经积蓄。欲有所作为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加强中央集权,就是应有之意了。至宋朝程朱理学泛滥,明朝将科举制度《四书五经》挂钩,限于《四书章句集注》,儒学自此成为祸国殃民的怪胎。康乾之时,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而满清依然把儒家经典奉为治国之要。

很多人在意淫,儒家思想是中国数千年的统治思想。错,统治者向来阳儒阴法,法、兵方为治国之术,儒学不过帝王愚弄天下的表面文章。当儒学与人才选拔机制联姻后,其罪过因科举制度而放大。男儿不当兵,皓首穷经,一心科考功名,实则是投机取巧,和对中华武风的阉割;视科技为“奇巧淫技”,严重阻碍科学技术进步;重农抑工、商,僵化锁国、妄自尊大,先进生产方式受抑制;士绅阶层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国弱民穷。

中国足球不行,也可以从科举中找到根源:你舍得儿子不考大学,支持他去踢球吗?

儒学,原夲战国时一家思想,最后成为一种“宗教”,与“治国、平天下”学问,自然是风牛马不相及的,说是“愚民之术”也不为过!但它也非一无是处,数千年中,起码中国人识文断字还有教材;在朝野攻击中,官、民起码还有套说辞。

作为文史学者,可以作为研究文学、语言学、考证的典籍;作为哲学工作者,可以考察思想体系…其它,嘿嘿,思想政治课夲用不上它了,想谋生还不如学门技术实惠,非人文社科学者真没什么卵用。中国人几千年熏陶,孔孟之义已入骨髓,真地用不着寻章摘句了,敢想敢干敢打怕才是最重要的品质了。

至于有人从故纸堆里,刨出国学《四书五经》来说事,其用意,我不说,你懂的!

哈哈!


嘉会花艺


用儒学来治国?几个不入流的文人的意淫罢了。就像一些西方人宣誓也手按圣经,但他们会用圣经治国么?

对儒学在历史上的作用要客观地去看。自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成了官学,变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思想体系。我们都知道,一个体系只要一封闭,等待它的就是死亡。

中国社会的解药不是儒学,而是现代民主法治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党和政府头脑清醒得很。

在今天,儒家学说跟中国古代的其他思想和学说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当然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要批判和丢弃其糟粕。对传统文化,不仅要有“信”,更要有“疑”,要用科学态度去发展传统文化,而不是找个地方把它“供”起来。好多在那里喊国学的人,其实既不懂国学,也不懂科学,只不过是通过商业包装获取利益而已。

用儒学治国,怎么治?


HR那些事儿


首先我强烈反对认为儒家学说是造成中国文明落后的罪魁祸首的错误的说法,我旗帜鲜明地认为,儒家思想能为中国治国理政及解决人类共同难题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提供有益的支持,中华文明利用儒家思想治国理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由之路!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和内涵,我认为,这是中国文明连绵不绝发展到现在、中国文明对世界贡献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中国就是一个儒家思想站主流的社会,要认识当今的中国,要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走中国文明崛起、和平崛起的道路,必须要了解已经融入到中国人血液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第一,儒家是一种倡导人文关怀的学说,儒家认为要仁者爱人,人性是善的,在社会和国家层面,要推行以人为本的仁政措施。

第二,儒家文化具有开放和包容的优秀特质。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和而不同,这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形态,有利于我们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

第三,儒家文化强调创新。强调一种在自我反思中的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强调个人要温故而知新,具有一种超强的自我更新、自我超越能力。

第四,儒家强调德治与法治共同运用,来治理国家。儒家并不是一味的强调德,还强调礼,就是社会和法律规范。

第五,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并认为,要平治天下,对全球治理有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这都与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十分契合,儒家文化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条有效路径和思想理论支撑。

  综上,我认为,儒家文化将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和思想源泉,他是福音,而不是祸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