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成功學:想「喜提」先要學會感動自己

另類成功學:想“喜提”先要學會感動自己

你想實現人生華麗麗滴轉型嗎?

你想實現1個億的“小目標”嗎?

想,就別讓生命從手邊溜走!快來參加我們的培訓!

上面這些話可不是懂懂筆記說的,是微商“導師”對85後寶媽鍾曉彤說的。

想成為人生贏家,不斷學習是必由之路。而在近2000萬從業人員的WS圈子裡,這自然更不例外。稱呼WS,是寶媽鍾曉彤的口頭禪,於是乎,我們也就一直跟著她用WS稱謂著這個神奇的存在。

“我剛開始真的很好奇WS是怎麼賺錢的,就想試著去了解了解。”從縣醫院辭職後的第二年,在閨蜜不斷安利下,鍾曉彤在年初以“菜鳥”的身份,加入了一家銷售“大健康”產品的WS團隊,並參與了區域團隊所組織的第五期入門訓練營。

出於濃濃的好奇心,鍾曉彤軟磨硬泡說服了準備去海南度假的婆婆來家帶娃。她則在訓練營深度浸泡了三天,並深刻感悟了WS的培訓體系和價值觀。誰知短短三天後,抗不住頭腦激盪的鐘曉彤竟“逃離”了培訓課堂,甚至刪除了導師和同堂學友的聯繫辦法。

說好了要實現人生華麗轉型,怎麼才三天就撤退了?鍾曉彤到底是被什麼嚇跑的?

“信仰”是個筐

另類成功學:想“喜提”先要學會感動自己

“王健林制定的小目標是一個億,那我們的小目標,絕對不能低於一個億!”站在“導師”面前,聽到這句話時鐘曉彤先是一愣,然後濃濃的不自信開始在腦海中蔓延。

作為一名百分之百的WS菜鳥,曉彤覺得這樣的培訓話術,的確有點唬人。但看著前後左右的男女學員們,都血脈噴張、不遺餘力地高喊“超過一個億”時,她也只就能在心裡暗暗嘀咕著:就這幫屌絲,誰能夠實現這超過一個億的銷售目標呀?

而此時,“導師”炯炯有神的目光突然注視到她,那眼神中充滿著睿智和自信的光彩。瞬間,鍾曉彤感覺到了一股暖流從頭頂灌下。“國家有目標,企業有目標,個人也要有目標。”

“這位學員,你有人生目標嗎?”

激勵法,非常適合培訓教學領域的一種手段,將目標作為一種刺激,恰到好處的目標能夠提高企業、個體的積極性。WS其實也不例外,在這場“菜鳥”級的入門培訓中,“導師”不止一次跟幾位學員強調,制定目標,尤其是制定人生目標是多麼的重要。只不過他要求WS學員們制定的目標,或許大了點兒。

曉彤是個唯物主義者,比較確信精神勝利法不是人生成功的必需。但是她告訴懂懂筆記,對於WS圈子來說,“信仰”非常重要。這裡所說的“信仰”,指的是對巨大財富的追求和渴望,對財務自由、瑰麗人生和完美生活的無限嚮往……

或者,說俗點兒就是成為住豪宅、開豪車的“暴發戶”。

“而這樣的信仰,最初都是來自入行時的培訓過程。”曉彤坦言,雖然她一開始對於WS能否掙錢,還持有懷疑態度。在培訓大會上,也看到有“菜鳥”臉上掛著同樣的疑慮。但在那充滿雞湯,充滿誘導的培訓氛圍裡,她內心的懷疑,卻在不斷地被瓦解,“而最能刺痛內心深處的,應該是WS的眼淚。”

在導師的邀請下,上個季度的優秀WS學員會上臺跟所有學員做分享。內容大致為從業的經歷,為什麼選擇WS,如何突破自己,突破客戶的心理防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擁抱財富。

雖然概念上很“宏觀”,但在收穫成果上,優秀學員卻講得細緻入微。

“過程很心酸,講得也很動容。基本上把WS不被社會認可,在夾縫中生存,利用服務與產品征服客戶的心理過程,描述到淋漓盡致。”最讓曉彤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二期、三期的部分WS學員,居然感同身受般流下了眼淚,有的人甚至嚎啕大哭。

他們的哭不是因為後悔入行晚了,而是懊悔自己為何不能夠達到那種忘我、利他、心無旁騖的境界,“看到很多人哭,我心態也崩了,但一直忍住沒流出眼淚來。”

到此刻,最初只是抱著獵奇的態度,前來“玩票”一場WS培訓的她,在心裡已經默默認可了這一職業,也為在場WS學員、寶媽們“自強不息”的創富追求,而深深地感動了。

“或許是洗腦吧,但總有一種難以讓人抗拒的氛圍存在。”通過曉彤的描述,不難發現導師團隊這種“獨特”的培訓體系,的確能夠讓許多處世不深,或者從未接觸這一行業的人,感受到那種群體團結、互助關愛的“魅力”。

通過參與分享的每位優秀學員那不同的語言、肢體動作、表情反饋,可以看到一種“正能量”的氣息在傳遞。但這,僅僅是令人深陷套路的一個小開端罷了。

如果WS真這麼“正能量”,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心存牴觸?面對在場個別“菜鳥們”的提問,臺上“導師”十分從容地開始了教導,並祭出了“殺手鐧”。

你窮在沒有“能力”

另類成功學:想“喜提”先要學會感動自己

“現在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

提起了社會上的一些吃瓜群眾,“導師”表現出了極度的不屑。他所引用的這句話,出自《伊索寓言》。其原來的寓意是,在經歷多次嘗試,仍不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輕視成功,以此來尋求心理安慰。

他希望學員們能深刻理解,這就是赤裸裸的嫉妒。

“導師說,普通人不是看不起WS,是他們根本做不了這一行,是嫉妒WS從業者們的成就和財富。”曉彤告訴懂懂筆記,培訓的第一天,她一直被灌輸這樣一種思維,那就是成為一名WS,需要一定的門檻,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入門的。除了要講求“緣分”之外,更要看個人的“能力”和“悟性”。

而那些排斥WS的普通人,是因為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繼而心生嫉妒,“導師強調,最終能夠坐在這裡的學員,全都是百裡挑一的具有潛力的商業精英。”

她表示,從護理專業畢業到縣醫院工作這幾年從沒取得過什麼驚人成績,可以說對自己的能力還是很明白的,但培訓“導師”這一番讚賞和肯定,卻依舊讓她心裡美滋滋。自從上班以後幾乎再沒有聽到有人當面誇讚自己,一瞬間,一種團隊歸屬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人最容易感動的,就是自己能被別人認可!

至於“導師”所說的“能力”,實際點來說就是社交能力,通過互聯網、社交平臺、日常生活中能夠賣貨的能力。團隊培訓的目標是為WS“菜鳥”們提供系統的“能力”強化訓練,“表現優異的話,我們甚至還能獲得拿貨款的補貼。”

“這時候我還是很挺期待這個能力特訓的,但第二天的訓練內容卻讓我有點兒懵。”曉彤表示,所謂社交能力的“系統強化”訓練,其實就是讓學員走到大街上,見到陌生人就上前做自我介紹,要微信號加微信(或是手機號)。

“這太難為情了!被以前的同事或者朋友看到怎麼辦,我還要怎麼出去見人呀?”

面對曉彤的質疑,“導師”當場就批評了她,並再次向在座的學員們強調,這是真正的社交能力訓練。如果連自己都推銷不出去,那麼將來怎麼面向用戶,怎麼推銷自己的產品,又如何通過社交的方式賣貨?

或者說,學員如果邁不出心理上這道坎,就無法體會到那種破繭化蝶、浴火重生的精神洗練。

跟著“導師”和大部隊,一貫性格內向的曉彤來到附近的大街上開始進行“特訓”。由於正值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她依舊感到非常的害羞。

“他(導師)不時鼓動我,走出去攔住路人介紹自己,說只要有一個人願意加我微信,今天就成功了,後面的路才會更順。”雖然覺得自己見人就嘮嗑、要微信號有點神叨,但在一咬牙一閉眼後,她一個小時內居然成功添加了27位陌生人(只有一名女性)為好友。“這是我這三十二年來最大膽的行為了,後背全都溼透了。”

看到曉彤的表現,“導師”深感欣慰的告訴她,社交是一種能力,溝通講究竅門。如果不走出與陌生人面對面交流的這一步,將來即便有互聯網和社交平臺,也很難打動別人。而今天加到的好友,未來將會成為她自己的財富。

接下來,只要充分了解自家的產品,就可以盡情用這樣的社交方式,開始賣貨了。

WS所謂的社交“特訓”,或是類似於一些企業業務部門內訓、狼性文化的訓練模式,甚至更加激進一些。這樣的訓練且不說其是否科學,卻有可能在不經意間傷害到受訓者的自尊心,壓力過大超過了其心理所能承受的範圍,甚至留下心理陰影。

這種在旁人看來近乎瘋狂的訓練方式,正成為很多WS團隊,培養勇於挑戰自我的“下線”的首選方式。

當自我感覺“信仰”和“能力”都基本具備了之後,曉彤以為可以開始瞭解產品的特性了。不料卻被“導師”告知,最關鍵的培訓還沒開始,要等到第三天。

除了“套路”還要“感動”

另類成功學:想“喜提”先要學會感動自己

“父母生你養你,知恩要圖報......”

在略顯擁擠的培訓教室裡,投影屏幕上正播放著一部由團隊自制的紀錄片。內容講述的是一名代理通過自己的“努力”賣貨賺錢,為罹患嚴重腎病的父親安排到最好的醫院,透析、換腎,最終痊癒的過程。

如果不知情的人,會以為這是員工在單位的組織下,集體觀看勵志人生教育主題的觀影會。而當影片主人公喊著“爸爸”的時候,臺下的學員們都已經哭成了淚人。

曉彤透露,這是WS培訓“修行”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先“感動”自己,最終“感動”他人。她發現儘管這部紀錄片製作粗糙,畫面也是由手機拍攝而來,但煽情的文案、深沉的配音,再加上憂傷的配樂,的確讓人想起家中逐漸老去的雙親,“這樣的情緒一上來,誰能忍得住,我都哭出聲了。”

看到學員們此般觸景傷情,“導師”並沒有想要安慰大家的意思。就在哭聲四起時,他突然大聲質問:“你們對父母盡孝了嗎?你們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了嗎?你們有能力給他們養老送終嗎?摸摸自己的良心!”

一瞬間,除了間隔很久的零星抽泣,現場頓時寂靜無聲。稍微過了一會兒,“導師”再一次發問:現在有這樣一個可以賺錢報答父母的機會擺在你們面前,大家要嗎?

“要!一定要!”曉彤回憶,當時自己完全是不由自主地跟隨著所有學員一起高喊。雖然後來回到家總感覺這裡面的邏輯並不太說得通,包括“導師”所說的孝道準則。但不知道為何,在那種氛圍下自己就完全忘記了自我。

緊接著,“導師”在學員們的熱情高漲中講述了WS事業的“偉大”之處。“他告訴我們,做WS除了能夠賺錢,能夠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父母享福之外,還能將品質上乘、價格低廉的產品推介給所有消費者,這是積德行善做好事的行為,更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曉彤回憶。

同時,“導師”終於請出了團隊所代理的產品--一款號稱能夠預防和輔助治療三高的保健代餐食品,並強調在服用期間,基本上不需要再吃降壓藥了。導師告訴在場所有的學員,想要出貨,就要把今天的“感動”傳遞給所有的客戶。只有讓他們覺得“愧對”父母,才能有心來購買產品,“回饋”父母的恩情。

此外,導師希望大家要跟客戶強調,這是“盡孝”,是買健康給父母,而絕不只是單純的交易、購物行為。

“21世紀,健康最重要。”曉彤回憶,“導師”在用兩個小時講完了這些內容後,整個階段性培訓也就告一段落了。雖然全程她都是被帶著情緒走,但在最後,當看到了那些“健康”產品,她卻逐漸清醒過來。回到家裡,與學過醫的老公深談之後,她選擇逃離了這個WS圈子。“浮誇”的培訓話術,最終擊潰她醫學常識的產品,讓她對於這個行業徹底失去了信任感。

在曉彤提供的部分培訓資料中,可以看到這些依託互聯網和社交平臺,倡導著社交電商新零售的WS團隊,在培訓方面的確有相關新聞報道中“洗腦”培訓的影子。

充滿套路的培訓邏輯、無限調動激情的環節、對自尊心先抑後揚的拓展訓練等等,或許已經讓那些不明真相的寶媽、年輕創業者深信不疑。不管是面膜還是化妝品,她們或許都已經坦然去親身試用,但是這種預防和輔助治療三高的保健品呢?

無論是“信仰”還是“忠誠”,“能力”或是“感動”,當這些手段出現在某些WS團體的培訓中,或許已經開始影響那些意志薄弱,或是心智羸弱的群體了。當各大媒體以及有關部門開始聚焦WS產品的質量,曝光行業陋習和弊端時,如何引導WS行業,如何讓規範、正確、良性發展的遊戲規則成為這個行業的共識,或許也應該成為更多有識之士的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