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教育孩子的這4點,看似很“另類”,其實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身邊的好多朋友從最近開始大家都不怎麼追劇了,而改為追新聞聯播了,焦點訪談,東方時空之類的節目了。因為很多主播們都化身為了段子手,依據他們的才華真是一個比一個接地氣,一個比一個還要幽默。

其實,要說段子手,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可算始祖,他有央視名嘴的美稱。

曾記得那年在倫敦奧運會時,當時的倫敦市長為慶祝英國喜獲金牌吊了一次威嚴,一不小心卻不幸被卡在半空中。於是擔任解說的白巖松立馬就反應過來,有趣的調侃道:

“奧運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強,比如倫敦市長被吊起來,就體現出了‘更高’。”

這種張口即來的段子,足見他對新聞的熱愛程度,白巖松自己也曾說過,他已經把新聞當成了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是工作了。比如有時為了能及時的應對各種突發的新聞,他住的地方基本都是離央視很近的位置。

於是就有很多的家長都會好奇,工作總是這麼繁忙的白巖松,他平時是否還有空餘的時間來陪伴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當然!對於他們這些著名的主持人來說,不管工作事業再怎麼忙,他們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家庭和生活。白巖松就是如此,而且他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還很“另類”。

他對孩子的“另類”教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別爭第一

有一次白巖松曾給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郵件”,他在郵件中除了勉勵孩子要學會包容、愛上音樂之外而,而且還特別的強調了“不爭第一”這個思想意識。

據熟悉他的朋友說,在他孩子快要中考前,他還和孩子開過一個這樣的玩笑:

“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如果你要是考了第一名,我就會從此跟你斷絕了父子關係。”

白巖松的這種教育孩子“不爭第一”的理念,確實讓不少的家長有點感覺到不可思議,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啥?不爭第一?要是孩子考了第一還要斷絕父子關係?沒搞錯吧?如果孩子不拿第一,那怎麼能證明他的優秀呢?一般來說,在中國的幾乎所有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基本都是要求孩子必須努力讀書,努力學習,努力拿全班、全校,甚至全省,全國第一那才是最終極的奮鬥目標。我就經常對我孩子嚴厲的要求說:“如果你不拿第一就別回家吃飯了!”

其實,只要瞭解白巖松的教育理念及風格的人都知道,關於“第一”,他是這麼認為的:

人生不是競技,不必把撞線當成最大的光榮。當了第一的人也許是脆弱的,眾人之上的滋味嚐盡,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涼,於是,就將永遠向前。

可在生命的每個階段,第一的誘惑總在眼前,於是生命會變成勞役。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勝者,每一次第一總是一時的風光,卻賭不來一世的順暢。

時代的風向總在轉變,那些被吹走的名字,總是站在隊列的前面。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會派上用場。

也許,每一個戰役,你都贏了,但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傷口,會讓自己觸目驚心。何必把爭來的第一當成生命的獎盃!我們每一個人,只不過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在那條長長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強過追求最好。

一聲不響地教育

白巖松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老是講出那些條條框框的通篇大道理是沒有用的,重要的是父母要善於做出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的榜樣,示範。

比如白巖松有種為他人作想,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優點,他家住在頂層,可每到晚上坐電梯回家時,當他上了頂層後,一定會把電梯摁下到“1層”,讓電梯下去。因為在晚上大多數人都是急著回家的,用這樣的方式就可以方便其他回家的人,就可以縮短等待電梯的時間。

他的這個好習慣,也逐漸的感染了他的孩子,後來他發現,以後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這個好習慣,而他卻從未跟孩子說過“你應該要怎麼怎麼做”之類的話。

白巖松說:

“家長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所謂言傳身教,你認為這個年齡的孩子,你天天摁在這兒,跟他講大道理有用嗎?

縱容孩子的興趣

常言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點對於白巖松來說,把握得非常好,他認為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是從不會進行阻攔的,甚至還會縱容孩子去做他感興趣的事。

白巖松說:“曾有一次,一場很重要的足球比賽安排在半夜三點,當時是星期四,儘管在第二天有課的情況下,我仍同意了孩子在半夜看完了球賽,結果是孩子次日放學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很驕傲地告訴我說‘我們班還沒有任何人敢這樣。’”

在他的理念裡,並不認為“看球是瞎看,沒啥用”,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請問在人生中,哪有這麼好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不放棄,結果可能會發生改變的例子,在課堂上是不可能給得了的。

白巖松曾說他始終相信這樣一句話:

閱讀打開世界,但是運動讓人更早地體驗到分享、團隊精神以及勝敗的意義。

不做孩子人生的編劇

前一陣的熱播劇《小歡喜》賺足了大家的眼淚,在這部劇裡的宋倩,被大家稱為典型的“木匠式”家長。她的目標非常明確而精準,就是必須要讓女兒上清華或者北大。

為了完成好這件“產品”,宋倩想了很多辦法,她不惜辭掉以前喜歡的工作,專職對女兒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是精雕細琢的,她甚至還在家裡為女兒特意打造了一間帶玻璃窗的隔音學習室,目的是想讓女兒可以不愛任何打擾的在裡面進行專心的學習,可謂是為達目標簡直是做到極致了。

但是白巖松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卻是恰恰相反的,他選擇做孩子人生的觀眾,而不是孩子的編劇。

白巖松的兒子白清揚在大學時所學的專業是蒙古學,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冷門的專業,幾乎很少有人聽過,當時曾經有人還問過白巖松:“孩子選擇那麼冷門的專業,他以後怎麼找工作啊,難道你不擔心嗎”,可是白巖松卻堅定的說,他支持兒子的一切選擇,相信兒子的選擇是對的。

在家庭育兒教育中,白巖松從不會直接去告訴孩子“應該這麼做,不應該那麼做”,而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去領悟,正是因為在這樣的教育下,兒子白清揚初中畢業的時候就已經優於和他同齡的孩子了,做任何事情都是很有主見了,這也正是他教育的不一樣之處。

小結:

白巖松這一套看似另類的教育理念,其實對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有著前瞻性的教育方式:

“不讓孩子爭第一”。第一隻是一時的,沒有人永遠會一直位居第一,而人生才是長遠的。在漫長的人生路中,與其總是去和別人比,還不如讓孩子努力去做更好的自己;

“縱容孩子的興趣”,做任何事情,興趣才是最好的導師,從小就讓孩子從事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能真正讓孩子的思維不愛束縛,才可以讓他放眼世界。

“不過多插手孩子的人生”。父母不能陪孩子一輩子,未來的路只能是孩子自己去走,也只有自己經歷過了,才知道人生道路的坎坎坷坷,而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培養孩子的主見,並用自己的經驗與智慧適時引導。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我是《精彩源於創造》一位三個男孩的爸爸,也是一個重組家庭,在企業任職高層管理,很善於把在企業20多年的綜合職場管理經驗應用於家庭育兒,讓孩子贏在終點線,很願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經驗,歡迎大家一起相互學習、探討!}

白巖松教育孩子的這4點,看似很“另類”,其實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白巖松教育孩子的這4點,看似很“另類”,其實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白巖松教育孩子的這4點,看似很“另類”,其實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