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将扭转行业市场竞争,倒逼产业改革

2014年以来,随着PPP模式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的实践和推进,PPP已经成为新一轮行业调整重构的切入点,变成优势涉水环保企业新的竞技场。由于PPP模式下项目投资规模的要求,分散项目的整合打包,以及大小兼收式的区域性项目整合,将扭转水污染治理市场竞争的格局,PPP伙伴受自身利益驱使将产生强大的市场排他性。PPP模式在治水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实际上也是在倒逼产业改革。一方面,过去几年环保公司的高成长,多来源于所在的细分领域在政策驱动下迎来订单快速释放带动业绩高成长,而在PPP模式下,大额订单集中释放,其体量和规模对整体规模偏小的环保公司而言难以很好匹配,如大额融资需求、政府谈判能力、订单获取能力等方面,竞争力明显不足。再者,经过连续几年的开发与建设,水环境治理领域单体设施存量已经相当有限,而以治理效果为目的的综合治理项目也给企业的综合实力带来新挑战。行业竞争激烈导致小型企业生存艰难,因此,2016年行业内整合、兼并依旧是发展主流,部分强势企业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积极寻求破局,突破区域瓶颈、规模瓶颈,或扩展产业链,或丰富产业结构、布局新的细分领域,甚至混业并购、寻求业务转型,增强综合实力。另一方面,各类外来资本纷纷寻求各种渠道进入环保PPP模式下的巨大市场,市场化竞争激烈。据统计,2015年以来其他行业转型环保的案例超过数十家,通过收购其他类的环保公司(多为规模较小企业)横向拓展细分产业链,或原主营业务非环保的公司通过收购典型的环保公司大举向环保行业扩张。合作的企业不仅在资源和资金上实现互补,而且还可以通过业务上的协同实现平台和资源的共享,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从环保产业诞生以来,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在环保产业中较为罕见。在三十多年的企业发展和市场磨砺下,民营环保企业在技术、设备、工程的创新推动了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发展。但是,今后水污染治理行业在BOT模式和PPP模式下,有可能形成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发展变化,将彰显环保产业的改革方向。


PPP将扭转行业市场竞争,倒逼产业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