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为何不选择多尔衮作为继承人?

珂人尔


努尔哈赤生于公元1559年,卒于公元1626年,而我们知道大清入关的时候间公元1644年,也就是努尔哈赤死的时候离大清入关,还有十八年的时间,我们再来看看努尔哈赤都有哪些儿子。

努尔哈赤有排行的共有十六个儿子,我们只挑几个重要的皇子来说。长子褚英,生于1580年,卒于1615年。次子代善,生于1583年,卒于1648年。皇五子莽古尔泰,生于1587年,卒于1632年。

皇八子皇太极,生于1592年,卒于1643年。皇十二子阿济格,生于1605年,卒于1651年。皇十四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卒于1650年。皇十五子多铎,生于1614年,死于1649年。其中,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是亲兄弟,他们的生母都是阿巴亥。

我为什么要把他们的年纪给列出来呢?因为之所以是皇太极,而不是多尔衮继位,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年纪。我们可以看出,在努尔哈赤病逝的时候,皇太极是35岁(虚岁),而多尔衮是15岁(虚岁)。

年纪就意味着军功,皇太极此时已是四大贝勒之一,另外三位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阿敏是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次子),三贝勒是莽古尔泰,他们是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的时候设立的,地位十分高。

而多尔衮是四小贝勒之一,他们分别是大贝勒阿济格,二贝勒多尔衮,三贝勒多铎,四贝勒济尔哈朗(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四小贝勒的地位跟四大贝勒的地位差得还是有点大的。

皇太极在后金军与大明军的几次战斗中,都表现得十分的突出,居功至伟。而多尔衮呢在努尔哈赤死之前,就没带过兵,打过仗,如果用多尔衮来继位的话,根本无法服众。

另外皇太极的继位,并非是努尔哈赤指定的,而是由众位贝勒推举出来的。当时的四大贝勒之一的大贝勒代善和他的儿子岳托,萨哈廉出来支持皇太极继位,他们的理由是皇太极“才德冠世”,获得众多贝勒的赞同。

也就是说皇太极以自己的能力嬴得了大家的认可,最终才继位的。而此时正是后金与大明战斗的关键时刻,自然不可能选一个只有十五岁,还没有打过仗的少年来继位的。


历史简单说


多尔衮是清朝时期响当当的人物,为清朝做了巨大贡献。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作为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他也是马背上的英雄,朝廷中的重臣,曾经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八哥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登基,并恪尽职守,为大清朝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这样一位引以为傲的儿子,努尔哈赤驾崩时,却并没有将他作为皇位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有书君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一、多尔衮年纪尚幼,能力有限,难以服众。


努尔哈赤驾崩时,多尔衮才不过是个十五岁年纪的孩子,论作战经验,自然比不上代善,皇太极这些久经沙场的哥哥们。如此一来,他若被指定为皇位继承人,他的哥哥们肯定会愤然反抗,到时必然天下大乱。


本来努尔哈赤驾崩时,天下未定,如果因传位之事又引来萧蔷之祸,不是自找麻烦吗?况且,以多尔衮的年龄是没有能力平息这种内乱的。


再一方面,努尔哈赤是在与明朝儒将袁崇焕对战兵败后,含恨而终的。他死得不甘心,就希望自己的儿子替自己报仇雪恨,因此必然深思熟虑,找一个能担此大任的皇位继承人。


多尔衮从作战经验和实际能力来看,他既没有能力平息因被立为天子而引起的轩然大波,也没有实力替父报仇,努尔哈赤当然不会传位给他了。



二、多尔衮的母亲对努尔哈赤不忠,也是努尔哈赤不让多尔衮继承皇位的原因。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年轻貌美,但是却曾夜会次子代善,给努尔哈赤戴了顶绿帽子,这叫堂堂天子情何以堪,努尔哈赤不高兴之余,自然不会过于优待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更别提皇位了。


其次,女真族有幼子守灶制,即嫡幼子继承制。努尔哈赤的嫡幼子是阿巴亥的三子多铎,而且努尔哈赤对他的态度明显优于多尔衮,将自己的亲兵全部给了多铎,而多尔衮就没有这种待遇了。


多尔衮在母亲不忠和自己不被努尔哈赤优待的影响下,注定是与皇位无缘了。



三、哥哥皇太极大权在握,远胜多尔衮。


多尔衮三兄弟掌管八旗中的镶黄旗和正黄旗,而剩余六旗却全都在皇太极或其追随者的手中,军事实力是多尔衮的几倍,多尔衮三兄弟即使联合起来,也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在哥哥皇太极强大势力的比较下,多尔衮就是活脱脱的弱势群体,努尔哈赤又怎么会看中他作为皇位继承人呢?显然不会



多尔衮戎马多年,战功累累,为国家劳心劳力,还尽心辅佐年幼的侄儿皇帝福临处理朝政,却从没有对皇位有非分之想,他为大清朝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能够名垂青史,也是跟他的卓越的能力分不开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族,建立后金之前,女真人不过是明王朝设在边境地带的羁縻部族.当时的女真族四分五裂,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后,于公元1626年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建立后金国,自称大汉,改元天命,从此公然举兵和明朝对抗。

努尔哈赤能征善战,武功卓著,被誉为满洲战神,却在天命十九年的宁远战役中惨败于大明儒将袁崇焕之手,还被明军的花炮炸成重伤,哈尔哈赤对此耿耿于怀,《清史稿·太祖本纪》中记载到:“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


天命十一年,67岁的努尔哈赤去世,却没有留下任何选立继承人的遗命。


努尔哈赤共有16个儿子,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子,为乌拉那喇氏阿巴亥所生,阿巴亥原为侧福晋,后来由于努尔哈赤的宠爱,晋升为努尔哈赤的第三个大福晋。努尔哈赤的长子代善,原为太子,后来因为与大福晋富察氏的私通事件而被废黜,从此努尔哈赤便没有再立太子。


根据女真族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为汗者须请贝勒推举产生。当时有八大贝勒,除阿敏外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八大贝勒中又有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众贝勒之中,太子代善已被废黜,阿敏虽然善战,却是有勇无谋,蒙古尔泰也缺乏政治头脑。只有多尔衮和皇太极是汗位的有力继承人,多尔衮天资聪颖,且骁勇善战,历史上称他:“睿亲王多尔衮,太祖高皇帝第十四子也。生而聪慧多智,谋略绝人。”努尔哈赤病故时,多尔衮兄弟已辖正黄、镶黄二旗和十五牛录,实是汗位的有力竞争者,然而毕竟年幼(15岁),羽翼未成,当时的皇太极战功卓著,又有代善与其子岳托和萨哈廉的支持,加上多尔衮生母阿巴亥的被逼殉葬,皇太极顺利地继承了汗位。

天命十一年,多尔衮被封为贝勒,17岁时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立下军功而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多尔衮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此后的多尔衮屡建战功,展现了他卓著的军事才能。


历来皇位的继承,无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凭借着他卓著的功绩和能力,也有了再次登上皇位的机会。不过这次的竞争者却是皇太子的三个儿子,肃亲王豪格,福临和博穆博果尔。

以年龄和资料来看,豪格是他最大的竞争者,豪格时年35岁,虽然是侧妃所生,却久经战场,早在努尔哈赤期间就曾参加过两次攻打蒙古的战役,因功被封为贝勒,后来又参加了伐明和攻打朝鲜的建议,可以说是战功显赫,有很强的军事和谋略能力。

而福临当时才5岁,然而福林的生母庄妃最得皇太极宠爱,博穆博果尔只有2岁,但他的生母却是所有妃子中地位最高的。

顺治元年,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死后被追封为清成宗,虽然在其后数月便被虢夺一切,并被掘墓,仍不影响他一生的功绩。乾隆皇帝评价他道:“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煮酒君谈史


因为,这是一个不可能事件

年龄是最大的敌人,如果非要给多尔衮未能成为继承人一个说法

毕竟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多尔衮还很年轻仅仅15岁,说白了还是个孩子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女真虽然日渐强大,却也需要一个带头人领着继续发扬光大,断然不会让一个孩子成为部落首领的

所以,有人说皇太极篡夺皇位,实则与事实相距甚远


皇太极的即位

众所周知,八大贝勒是当时女真部落努尔哈赤最得力的战将,除阿敏外都是他的儿子,而其中有四大贝勒和四小贝勒

分别是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四个小弟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济尔哈朗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当属皇太极和多尔衮

努尔哈赤在宁远被袁崇焕的大炮给轰了,不久后便死去,皇太极成为女真部落的首领

而他的即位,可谓是“名正言顺”

大贝勒代善,文成武治方面都很优秀,也很有威望,但却因为儿女之事退出汗位争夺

因为,他和大妃纳喇氏的暧昧关系让他退出了此次争夺(老爹的女人都敢碰!!)

阿敏善战,却也只是勇武而已,莽古尔泰同理也是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人

四大贝勒中,唯有皇太极是符合接班人的特点的

当时的四小贝勒,却都还年幼,基本算是无缘汗位的争夺

历史也证明,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负众望,完成了清朝奠基人的职责


多尔衮最后的机会

不得不说,多尔衮的政治水平和军事能力是高于皇太极的

然而历史喜欢开玩笑,还未等他成长起来,老爹就挂了,皇太极的即位是他无法预料也无法阻挡的

等到他真正成长起来的时候,皇太极也发现这个弟弟竟然是如此优秀

生不逢时,应该是多尔衮最大的遗憾了

从清军入关到一统天下,多尔衮发挥了自己全部的天赋,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此不再做过多赘述

我想,大家更关心的是他跟大玉儿也就是孝庄皇后的故事,以及他最后的含恨而死

看过《孝庄秘史》的人都知道,多尔衮和大玉儿的恋情,可谓是可歌可泣

一句“你在那万人中央,享受那万丈荣光,直等到漆黑夜晚,梦一回那曾经心爱的姑娘”

让无数人心潮澎湃,但实际上,一如这部电视剧的名字,这就是一部秘史

也就是说,无从考证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多尔衮的确当时权倾天下

他与豪格的皇位之争,也是真实存在的。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本可以继承皇位

奈何他这位叔叔,实在太过厉害,成为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甚至说,本可以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豪格,输给了没有继承权的多尔衮

由此可见,多尔衮当时的名望和实力是多么恐怖

最后,折中的方案就是福临即位

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退出了此次的竞争

自此多尔衮也开始了他摄政王的政治生涯,也是他的最后一程


北上狩猎的多尔衮受伤,并很快离世

但是,我们却更愿意相信,这是一场政治阴谋,多尔衮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出逾越的那一步

不管是秘史中他对于大玉儿的承诺,还是说他原本就没有机会,亦或是他有心无力

这一切都已经埋藏在过往的历史之中了

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如电视剧中一般,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一句承诺

在战场之上,杀掉了清朝最后的敌人,然后自己受伤落马

握着她给自己的信物,默默的离开了这个他原本可以一手掌控的天下


爱新觉罗多尔衮,清朝入主中原后,先后称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死后追封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随其后短暂数月便被虢夺一切,并被掘墓,但这一切丝毫不能影响他的丰功伟绩

乾隆帝曾评: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我想,这就是对多尔衮最中肯的评价,你觉得呢?



置身黑白的精彩


努尔哈赤统治建州女真后,他的野心不仅仅是局限于各部落之间,他需要一个有强大手段和实力的人来完成他的遗愿。

褚英是嫡长子,本机会最大,最有可能接替努尔哈赤,但他与“开国五大功臣”和其他兄弟略有不和,五大功臣联合向努尔哈赤告状,经努尔哈赤调查属实,褚英便被解除兵权,剔除继承人人选,甚至被软禁。后又说褚英焚香祷告祈求诅咒五大功臣及众兄弟,努尔哈赤无奈之下,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杀了他,那年他只有三十六岁。


褚英去世后,努尔哈赤在赫图城,登基为汗。一时之下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就定下了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而后,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努尔哈赤又提出国中要务,当月事务由值月贝勒来管理,意思就是四大贝勒按月轮流处理国家大事,当月属值月,谁就有最高决定权。

努尔哈赤其实曾有意立代善为继承人,但因为后来因为有人告发代善与努尔哈赤的大福晋阿巴亥不清不楚,而让努尔哈赤改变想法,认为自己还未去世,代善就迫不及待的想和阿巴亥继婚。这个念头被打消后,努尔哈赤迟迟没有决定继承人的动作。


努尔哈赤与大福晋阿巴亥有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也都是嫡子,可根基不稳,如果有意让其中一个做继承人的话,这个人也不可能是最没有地位而且年幼的多尔衮。所以,这里可以排除多尔衮自始至终不是努尔哈赤心目中的人选。

随着,努尔哈赤的去世,阿巴亥的殉葬,多尔衮三兄弟,和代善的关系也不再牵扯利益。四大贝勒中代善是比较随和的人,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莽古尔泰则是比较傲气的,最小的皇太极则是比较强势的,皇太极最终继承汗位,也是经过选举得来的。


多尔衮,没有被选作继承人,完全是因为他没有实力,努尔哈赤去世时,需要的是一名能开疆拓土的继承人,而不是一名毫无军功的毛头小子乱指挥。这便是他任命四大贝勒的意图,四个有军功,有实力的人互相牵制,能让大金迅速的崛起,果然他的抉择没有错,皇太极脱颖而出。

那么问题来了,褚英之死,阿巴亥和代善的关系,莽古尔泰,阿敏在皇太极多位后先后被杀,这一切看似并没有那么简单。传说努尔哈赤曾有意立多尔衮和皇太极为储,这大概也是他们日后争夺权势时,为名正言顺所放出来的话吧。


小枝谈历史


向敬之

称努尔哈赤选择多尔衮为继承人,主要是以朝鲜史料为依据。日本人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中,引用朝鲜人李肯翊《然藜室记述》内容做论据:“就朝鲜所闻,则太祖临死时谓贵永介曰:‘九王当立而年幼,汝摄位后,可传九王也。’”贵永介为代善,洪太氏为皇太极。而九王,朝鲜人对多尔衮的称呼。

但结合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在宁远兵败袁崇焕之手后,耿耿于怀:“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清史稿·太祖本纪》)他是要复仇的,而这份重担绝不是年轻的多尔衮所能担负得起的!

一、十五岁多尔衮还没有上过战场。而他的哥哥们: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他们的儿子,都成了骁勇善战的大将。努尔哈赤作为一个马上帝王,自然会明白皇太极他们的个性,断然不会听从一个不知军事的少年天子的命令。

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及代善领衔的十固山贝勒共同执政。多尔衮兄弟虽在其中,但年轻功薄,真正有话语权的还是代善、皇太极他们。多尔衮的政治地位不如阿济格,甚至不如多铎。在天命年间许多重大活动中,都不见多尔衮的踪影。

《太祖秘史》努尔哈赤与阿巴亥

三、让多尔衮继位、代善执政,未必努尔哈赤愿意。代善与大妃、多尔衮之母阿巴亥之间,曾涉嫌不伦之事,阿巴亥曾半夜出宫去代善府上。努尔哈赤自然放心让阿巴亥作为太后与执政代善共管朝政。那样只会让儿子与继母重演情感戏。

四、按女真族的幼子守灶制,第十五子多铎是最小的嫡子。故而,努尔哈赤对多铎的优待,是要明显多于多尔衮的。就拿努尔哈赤的分配,多铎要比多尔衮小两岁,但他提前成为了正黄旗旗主(上三旗排名第一)。他除了三兄弟同时分得的十五牛录外,努尔哈赤还要将自己剩下留作亲兵的部分也全部给多铎。

五、论八旗势力割据,除了多尔衮兄弟接管两黄旗外,其他六旗皆操控在以皇太极为中心的四大贝勒及其追随者手里。皇太极智勇双全,机警聪睿,善用权术,而且功勋卓著。太祖意欲做强后金,向明军复仇,皇太极是理想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清宫风云》张丰毅版多尔衮与姜文版皇太极


以礼观书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六个儿子,最初他有意培养长子褚英继承大统。不料褚英虽然战功显著,却心胸狭窄,控制欲极强,缺乏必要的政治手腕。结果遭到四贝勒,五贝勒和大臣的联合举报,努尔哈赤遂冷落了他,并且痛下杀手。这件事,给努尔哈赤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为了介绍后代团结,天启元年正月十二日,他召集了自己的子侄和长孙,让他们对天地神灵焚香起誓,如果有谁胆敢图谋不轨,不用天谴,人人得而诛之。做完这一切,努尔哈赤得到了心里安慰,但各贝勒间的勾心斗角,却一刻也没停过。

努尔哈赤走了,留下了有具备继承王位的八位,这八位分别是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小贝勒:阿济格、多尔衮、济尔哈朗、多铎。其实努尔哈赤很喜欢多尔衮,可是当时多尔衮年龄太小,还是个孩子。女真人比较实在,谁更能打,更能抢,谁就是老大,要搞任人唯亲,广大后金人民还是不会答应的。四小贝勒里的其他三个人,那就别提了,年龄全部小,而且努尔哈赤还都不待见,所以这四位小贝勒全部淘汰掉。

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有继承的资格,莽古尔泰比较愚蠢,性情暴躁不适合。代善可以,但是代善生活作风有问题,而且还是努尔哈赤的后妃,犯了大忌。而且代善是聪明人,知道自己的问题,他就主动放弃继承权,表示支持皇太极。

于是,皇太极就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顺利继承皇位


用户64970384912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就从三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和看法。


在分享之前,先看一下大的历史背景,清朝是由女真族创建的,清朝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掌权统治的朝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制王朝!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皇太极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努尔哈赤为什么那么喜欢多尔衮却传位于皇太极呢?


第一个说法:

据史书记载,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是在掠夺明朝七十余城池后兵败染疾而亡的,而在临终前努尔哈赤问了多尔衮一个问题:

努尔哈赤:你是汉人吗?

多尔衮:我不是汉人,如今不是,今后也不是!

由于多尔衮不承认自己有汉族血统,努尔哈赤于是便传位于承认自己是汉人的皇太极!


第二个说法:

当时努尔哈赤确实想要传位于多尔衮,由于病重,没来得及传位就已西去。但是,在努尔哈赤在位期间,努尔哈赤确实给了皇太极“两旗”的兵马,也就是有了一定的军权。对于当时的皇太极来说,确实不具备领袖潜质和足够的能力,后经几位兄弟拥立而即位,多尔衮在当时则没有得到众兄弟的支持!


第三个说法:

努尔哈赤特别的宠爱多尔衮,赏赐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宝剑,这在当时已经说明要传位于多尔衮,但是一直没有明言。而努尔哈赤为什么一直不太喜欢皇太极,是因为努尔哈赤觉得皇太极心机太重,所以,努尔哈赤当时西去以后,并没有宣布谁来继位!

据很多史料里记载,努尔哈赤生前也并未选定继承人,仅仅宣布实行八和硕贝勒共议推举新汗。而皇太极是在这个汗位争夺中的胜利,顺利继位!

具体是那个原因,历史的年轮已有实际印记,历史,本就是留给后人来评说的!


墨墨观察


努尔哈赤作为满洲战神,统一女真部落后,建立了后金,从此揭开了与明朝相对抗的时代。然而骁勇善战的努尔哈赤,被明朝的大炮打成重伤。回来之后不久,在懊恼与后悔中去世。

Δ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一生有十六个儿子,而多尔衮是他最喜欢的儿子。在后宫所有的妃子中,努尔哈赤最喜欢的是阿巴亥,而她是多尔衮的母亲。努尔哈赤爱屋及乌,所以多尔衮也成了努尔哈赤最喜欢的儿子。但是为何多尔衮没有获得皇位继承?

因为多尔衮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努尔哈赤驾崩的时候多尔衮比较年幼。反观其他皇子,年龄不但合适,而且战功卓卓,其中皇太极最为突出。

皇太极年轻便随父出征,已经掌控了极为强大的后盾。其实努尔哈赤之前是对多尔衮有考虑的,考虑方面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所以在努尔哈赤驾崩之后,黄太极的部下,怂恿皇太极将多尔衮母亲处死,以免她篡改遗书。

Δ多尔衮

面对着被迫害而死的母亲,多尔衮因为年幼,毫无办法。如果想报仇,只能乖乖听话。在多尔衮成年后,跟随皇太极四处争战,立下赫赫战功,并且取得了正白旗的掌控。后又被封为睿亲王,并且对于周边国家频繁入侵。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皇太极驾崩

皇太极驾崩之后,因为走的太突然,还没有来得及留下遗书。这个时候,多尔衮与豪格成了最有可能成为皇帝的人。然而多尔衮并没有去做皇帝,他选择了爱情而非江山,转而支持孝庄皇后母子登基。而多尔衮担任了摄政王。

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把在皇太极时期受到的压迫,全部发泄到皇太极的儿子福临(顺治皇帝)身上。虽然多尔衮表面上是摄政王,但是多尔衮以福临年幼(六岁)为由,实际上却行使着皇帝的所有权利。

Δ多尔衮与孝庄皇后

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逼迫孝庄皇后(皇太极妻子)下嫁给自己。逼死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豪格,以及罢免另一位摄政王济尔哈朗。可以说刚刚入关的清朝,全部都是在多尔衮掌控制中,虽然是有实无名。后面多尔衮接连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很快不幸发生,正值壮年的多尔衮,在一次狩猎中坠马受伤,回来后因为重伤不治身亡。在多尔衮死后的两个月,顺治皇帝查到多尔衮在死前,有着谋反的嫌疑。将已经下葬的多尔衮,重新开棺鞭尸。

多尔衮生前震慑地方,死后被自己的侄子开棺鞭尸,真是可悲可怜!


史之策


我想说,中国人对清朝康熙帝以上的帝王是不甚了解的。其实把话说直白奌就好记了。那就是,努尔哈赤是皇太极和多尔袞的爹,而皇太极是福临一一顺治皇帝的爹,多尔袞则是顺治帝的太上皇,顺治皇帝是康熙帝的爹。那么,同样都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努尔哈赤为什么把汗位传给皇太极而不是传给多尔袞呢?很简单,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時,满清的先父先君们还不能称帝,只能称后金大汗。这个靠着十三副马鞍草创大清三百年江山的家族,在努尔哈赤死去時,距离打进山海关,问鼎中原,还有二十年的征伐之路要走呢。而在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皇太极当時是三十四岁,正当盛年。他是十六个儿子中的第八子,又是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的四贝勒。由于他自幼练习踦马射箭,七八岁已能驰骋山林,弯弓射猎,练就了强壮的身体和娴熟的武艺,二十岁起跟着父亲出兵打仗,在大大小小的实战中逐渐成长为智勇双全,果敢善战的将才。二十四岁登上主贝勒之位,开始独挡一面,掌管一旗。同時,皇太极不仅精通满文,还能阅读汉文,可谓文武双全,懂事很早,7岁時,他已是努尔哈赤打理家政的好帮手。比较其他兄弟,贝勒爷们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可是这時他的十四弟多尔袞才多大?十五岁。还少不更事呢。所以努尔哈赤去世,要想统一后金,逐鹿中原,只能把汗位传给雄才大略的皇太极。至于多尔袞,后来做到太上皇,本事也很大,那是他八哥皇太极死后,他以皇叔的名份辅佐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登基的事了。多尔袞是死后才追尊为一一成宗义皇帝的,打猎時以三十九岁盛年死在今天的河北省滦平。多尔衮死后,福临才以十三岁年纪亲政,行使皇权,这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多尔袞与皇太极的关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