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倉山的「小福州」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若你以為逛過遊人如織的三坊七巷,登過風景秀麗的鼓山,嘗過街頭巷尾的各色美食小吃,就算是遊過了福州,那你就錯了!

若你到南臺島的螺洲古鎮走走,就會發現這裡的名人故居與文教古建,同樣也散發出濃厚的閩味,而你也會不禁讚歎,原來這裡藏著一個福州里的“小福州”。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螺洲鎮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南臺島東南端,南臨烏龍江,北、西分別與城門鎮、蓋山鎮相連,古稱“百花仙洲”。 洲內水網密佈,古代出境皆需舟船。因其形如青螺,又有東晉時洲人謝端遇田螺仙女並結為夫婦的美麗傳說,故名螺洲。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帝師之鄉”導覽圖

一個古鎮,按面積與人口計算,不值一提,卻是福建文物保護單位最多的鎮之一。這裡更因末代皇帝溥儀的“太師太傅”——陳寶琛,被世人尊稱為“帝師之鄉”。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帝師之鄉”石碑

漫步於螺洲古鎮,石板巷道之間,“帝師之鄉”的吉光片羽,耕讀傳家的舊日風華,好似穿越時空,把千年歷史展現在眼前。數百年來,這裡中進士者27 人,舉人111 人,武舉11 人,僅店前陳姓一族就出了尚書1人,帝師1人,21 位進士、108 位舉人,其中更不乏父子四進士、兄弟六科甲的名臣高士。

踩著石板路,可盡情飽覽不勝枚舉的古民居和琳琅滿目的文物古蹟,從螺洲路步行經後門埕再轉入泰山弄最終直達景觀路,一路上古榕蒼道,引人想象舊時的家弦戶誦……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王仁堪狀元府遺址

位於後門埕處有清朝末年狀元王仁堪的莊園,狀元府面向西南,土木結構,由門樓、大廳、廂房、披榭、前後天井等組成,佔地面積600多平方米。王仁堪是清朝極受好評的一代清官,家族為福建著名的書香世家、科教世家。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陳寶琛故居——陳氏五樓

與狀元府相鄰的,則是由清代“末代帝師”陳寶琛所建的“陳氏五樓”。陳氏五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分別為滄趣樓、賜書樓、還讀樓、北望樓、晞樓。中西合璧建築,集南方私家園林和北方庭院風格為一體,不僅是福州著名的古典園林和最大的私人藏書樓和博物館,更是螺洲現存古厝的精華所在。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陳氏宗祠

進入泰山弄,典雅莊重的陳氏宗祠深藏巷內深處,宗祠坐北朝南,依中軸線漸次排列有照璧、牌樓、天井、大殿、花園及大戲臺等建築,大殿前有迴廊,兩側有廂房。其整體結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濃郁的福州地方特色,1992年11月被列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螺江陳氏一門顯赫

陳氏宗祠,以牌匾聯對眾多而享譽全城,這裡的匾聯多達一百餘幅,且多為名人題詠及御賜之作,訴說著螺江陳氏的望族歷史。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天后宮、陳若霖故居、尚書第

進入景觀路,臨江有堤壩,壩前則有古樹步道,多處供人遊憩的名人亭散佈其間,與巷口邊上的陳若霖故居、尚書第、天后宮彼此相映,構成螺洲人文聚落的一道人文走廊。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螺洲孔廟

螺洲孔廟坐落於螺洲吳厝村,是福建省乃至全國少有的非府非縣治理的鄉鎮一級孔廟,也是福州地區目前僅存的兩座孔廟之一。孔廟創建於南宋,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現存大殿、廂房、門樓、水池、欞星門等,其中石構欞星門,石雕精美,十分壯觀,池上有拱形步雲橋,亦獨具一格。螺洲人禮聖尚文,由此處可見一斑。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螺洲政府大樓等建築

螺洲除了保留了歷史先賢的文物故居之外,這裡還留存著不少近現代建築的身影。1950年至1970年,螺洲曾是閩侯地委、閩侯縣委所在地,這些建築同樣見證了這裡曾經的輝煌。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都說螺洲人建文廟以尚禮,創書院以從文,讓這裡走出一大批如清三部尚書陳若霖、末代皇帝溥儀帝師陳寶琛、末代狀元王仁堪、林覺民之夫人陳意映等名人賢達。有著山水福地的滋養,人文氣息的營造,巷弄里人才輩出,處處彰顯著小鎮的儒雅與風情,因而素有“小福州”之稱。

本文轉自:倉山旅遊 若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福州那點事兒(放棄吧,點不開)→微信號:fz_tings

藏在仓山的“小福州”

合作/投稿/活動:13067316363

同城活動專用服務號,不定期派發各種福利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可加入我們

福州,有你真好

福州吃喝玩樂瘋,一個有聲音的公眾號!

關於@福州吃喝玩樂瘋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入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