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智競爭戰略:中國企業破局競爭的「一劑良藥」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企業而言,當下是一個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的時代。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在給與企業更多機會的同時,不同商業組織,乃至國家之間的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激烈。

l 不確定時代的競爭困局

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企業與新外部環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不斷加深,這使得很多企業深陷競爭困局:

一方面,互聯網消除了廠商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雙方的力量對比向後者傾斜,經營品牌、贏得成千上萬消費者選擇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困難,也更需要方向指引。另一方面,邁克尓·波特認為,選擇一整套不同的運營活動以創造一種獨特的價值,是創造差異化、贏得競爭的關鍵。。在商品由稀缺轉為過剩的中國市場,保持差異化競爭優勢本已殊為不易,互聯網又在很大程度上將競爭對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消除,單純依靠產品、新工藝、新設計保持差異化競爭優勢越來越難。“你所擁有的,競爭對手也同樣擁有”使得長期保持運營配稱層面的差異化越來越難。

儘管創新已經成為諸多中國企業創造差異化的重要手段,但眾多企業還沒來得及暢遊藍海,便陷入價格血拼的紅海之中,永無止境的同質化競爭導致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越來越低下,眾多企業在競爭強壓下患上了“焦慮症”。

l 企業只有一種病:誤讀需求

“人生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我不是藥神》中一句頗為寫實,但又很扎心的一句話近日在朋友圈中刷了屏。

令企業家焦慮的“時代病”,是否有共同的“病因”?

當不確定成為常態,一個有效的方式就是迴歸“基本面”。定位理論創始人里斯和特勞特認為,贏得心智資源是保持競爭優勢的根源。而贏得心智資源的關鍵取決於企業能否讀懂並滿足消費者心智中的“若隱若現”的需求。

需求看似是一個人人都懂,不需要進一步解釋的概念,恰恰隱藏著左右商業競爭勝負的密碼。

君智競爭戰略諮詢總裁徐廉政認為,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家並不具備深度閱讀消費者心智的能力,特別是不具備洞察消費者隱性需求的能力,這是當下企業深陷競爭困局的根本原因。在徐廉政看來,對隱性需求的解讀和洞察能力,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未來,乃至一個行業的前途。

中國企業家往往將需求淺顯地理解為顯性需求。相比之下,西方知名品牌更善於撥動消費者的“心絃”。

徐廉政將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極少數善於洞察消費者隱性需求的企業,因為具備強大的調動“民心”的力量,在消費者心中具備了自身獨有而對手沒有的獨特價值點,因而市場競爭中具備了強大的不對稱優勢和降維打擊能力,這類企業享受著暢遊藍海的痛快,且未來發展海闊天空。

另外一類是絕大多數的不具備隱性需求洞察力,只能滿足消費者的顯性需求的企業。儘管顯性需求市場容量十分客觀,但這裡往往分佈著大量被擠壓在一維空間的企業,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產品、服務高度趨同,價格戰成為了唯一的“武器”,但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零和博弈競爭對整個行業貽害無窮。企業、經銷商利潤薄刀片,行業的未來黯淡無光。低價同時也誤導了消費者,消費者看似買到便宜產品,卻付出了低質量的代價。

君智競爭戰略:中國企業破局競爭的“一劑良藥”

圖:君智競爭戰略諮詢總裁徐廉政

“我們接觸到的很多企業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不遺餘力地學習,對企業發展卻苦無良策,深陷焦慮。”徐廉政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更危險的是很多企業家“有病亂投醫”,有人試圖通過尋找新的“風口”改變命運,有人試圖通過組織扁平化變革,授權給掌握更多信息的人,提升組織適應外部環境能力;還有人著力於提升管理知識,不斷通過EMBA班充電……

實際上,在運營效益上的任何努力都替代不了企業在戰略上的缺失。不解決戰略上的問題,運營效益上的提升之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如何才能使得深陷競爭困局的中國企業找到方向?

l 激發隱性需求:破局競爭的“一劑良藥”

實際上,中國經濟存在一種奇特現象:一方面,內需不振,國內企業抱怨市場飽和、蕭條。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卻在國外市場“揮金如土”,盡情享受購物帶來的快樂。在美國,徐廉政對中國消費者海外消費的熱情之高有著切身體會。在日本,針對中國消費者近乎瘋狂的購物行為,甚至有了一個形象的專有詞彙——“爆買”。

中國消費者強勁的購買力似乎和我們對內需的相對羸弱的認知相悖。對此,君智諮詢執行總裁姚榮君認為,國內消費者之所以在國內市場“引而不發”,其根源並不在“需求側”,而在“供給側”,即我們的企業不能有效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即有效供給不足。其結果就是,腰包日漸“鼓”起來的國人不得不通過海外購買,以滿足隱性需求,中國企業將海量的市場機會拱手讓給洋品牌。

姚榮君認為,中國企業只有懂得如何洞察消費者隱性需求,並擁有使之顯性化的能力,才能夠從洋品牌中奪回部分“失地”,中國巨大的市場空間就足以承載中國企業品牌成長的需要。

反之,如果中國企業長期深陷價格戰,不僅將長期在與洋品牌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將被擠壓在一個個顯性化市場中被迫陷入價格血戰,長期以往,非但不能在市場競爭中,特別是和洋品牌競爭中,失去“民心”之後,甚至企業的既有成果也有付之東流的危險。

君智競爭戰略:中國企業破局競爭的“一劑良藥”

圖:君智競爭戰略諮詢執行總裁 姚榮君

l 君智競爭戰略:中國智庫的全球新高度

“當生存還是死亡”成為中國企業的哈姆雷特式拷問之時,幫助中國企業洞察消費者隱性需求,贏得競爭優勢的理論成為時代所需。

恰在此時,一套借鑑西方定位理論的基礎上,蘊含東方智慧的基於實戰的君智競爭戰略理論營運而生。甫一出現,其就與西方所有的戰略、管理理論和東方管理迥然不同,具備以下三大鮮明特點:

第一,源於兵學,理論源頭可追溯到《孫子兵法》、《戰爭論》等兵學鉅著。君智競爭戰略旨在幫助企業解決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正如孫子兵法開篇所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二,“看長期,算總賬”,君智競爭戰略的目的是為企業長期沿正確的方向問題,是“一針捅破天”的市場進攻性“殺手鐧”武器。

第三,“戰”味濃厚。商學院培養不出“企業家”,這已成為管理、營銷理論與實踐割裂的真實寫照,而經驗先於理論,君智競爭戰略的實戰案例逐漸得到學院派專家的認同。

君智競爭戰略和提升企業運營效益的理論和方法孰優孰劣?姚榮君認為,首先,運營效益無法替代。其次,企業解決了競爭戰略問題,提升運營效益的努力才能發揮最大效用。不可否認,一個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種種問題,但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對當下的中國企業而言,競爭戰略的價值和意義正是幫助企業抓住這一主要矛盾。

l 堪比“核武”,君智競爭戰略威力有多大

競爭戰略在實戰中鋒芒畢露。對中國企業而言,隱形需求蘊含著巨大的戰略機遇,不啻為“核武器”:

君智通過探測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一關鍵的常識並洞察到“更適合”這一中國媽媽們的隱性需求,幫助飛鶴奶粉量身制定“更適合中國寶寶”的競爭戰略,使得飛鶴奶粉一舉從行業第七躍居國產第一,2017年高端增長超200%,引領中國國產品牌打仗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為簡一制定的“高端大理石瓷磚”競爭戰略,一時間,“不用大理石,就用簡一”的傳播訴求在大江南北深入人心,贏得意大利、法國等62國高端家庭的青睞;

在洞察到消費者更渴望一輛更好的電動車的隱性需求之後,君智為曾在電動車行業久居次席的雅迪制定“更高端的電動車”的戰略定位後實現彎道超車,成為利潤和銷量指標“雙冠王”,成為業內首家上市公司,並引領整個行業跳出價格戰,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短短几年時間,一個個經典案例出竅,將競爭戰略的實戰中堪比核武器的巨大威力體現地淋漓盡致。一時間,君智諮詢聲名遠播,已有6000多位慕名而來的企業家走進君智北大匯豐商學院和上海交大競爭戰略課堂。就在7月12日-14日,CCTV.國家品牌課堂首次引入君智競爭戰略,包括車和家創始人、竹葉青創始人等近百位企業家齊聚一堂探究贏得競爭的奧秘。

君智競爭戰略:中國企業破局競爭的“一劑良藥”

圖:7月12-14日,CCTV.國家品牌課堂首次引入君智競爭戰略

l 走出去?不妨先練好“內功”

近年,“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出臺和實施,給了中國企業帶來新一輪政策紅利。在中國經濟強勁的支撐下,“底氣”不斷增強的中國企業紛紛嘗試,尋找國際市場的增長空間和新利潤區。不過,在國際經濟和各國經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中國企業究竟應當採用何種戰略,以何種方式走出去?

徐廉政認為:“運用競爭戰略審視競爭問題,無論國內市場的消費升級、供給側改革,還是中國品牌能否有尊嚴地走出去,獲取合理的品牌溢價,其本質都取決於中國企業是否具備洞察本隱性需求的能力。對中國企業而言,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在海外市場就處於尷尬的境地:縱然有一些銷量,其品牌價值也會被嚴重低估,難以獲得應有的品牌溢價。”

很多企業試圖通過複製國內“價格戰”的方式後者以利潤換市場的走出去方式,從長期來看,將會強化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低價或低端”的刻板印象,對品牌發展貽害無窮。

因此,中國企業應當先練好“內功”再“走出去”。這裡的內功是洞察並滿足消費者隱性需求,從而擴大“內需”的過程。很多認為國內市場飽和的企業,往往是對需求理解還不夠深刻,對巨大的隱性需求和其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視而不見。

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激發國內消費者的隱性需求登上中國市場的第一寶座,實則是為走出國門奠定雄厚基礎。如果在中國企業在中國市場不具備這種能力,想將國際市場當“試驗場”,同樣困難重重。

君智競爭戰略諮詢作為中國商業智庫一顆閃亮的新星,自誕生以來一會在致力於助力越來越多的民族品牌成為國內一流甚至亞洲一流企業,而這將為這些企業高質量地走出去,成為全球一流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