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未来的路在哪?八旬院士再度出山:必争芯片这口气!

鉴于最近对中兴的制裁,腾讯已承诺将努力打造中国自己的芯片和半导体行业。

一个国家的国防力量和现代化水平是国家实力的象征,能够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是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的的坚强后盾。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和增强各自的军事力量,在这种影响下,各国之间的的军事科技层出不穷。

中国芯未来的路在哪?八旬院士再度出山:必争芯片这口气!

近年来,“中国芯片”这一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一直饱受“芯片痛”的煎熬。早在18年前,科技部长徐冠华曾说过:“中国的信息产业缺乏核心和灵魂”,18年前,这一困境还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今年四月发生的中兴事件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核心”道路在哪里?

中国芯未来的路在哪?八旬院士再度出山:必争芯片这口气!

近日曾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助手的;梁宁发表了一篇文章《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倪光南这位79岁的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领域的权威,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他认为中兴事件反映出我国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好,“供应链被人卡了脖子”。倪光南的话代表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观点,我国芯片技术到底该走自主研发道路,还是走引进吸收,依赖进口的路呢?

在4月30日接受采访时,倪光楠曾谈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出路。倪光楠说,首先,我们应该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引导,“不要指望别人卖给你和新技术。”此外,必须有一个市场先行,但问题是:谁将是第一个使用我们的软件的人?他认为中国政府采购市场是可以采用的。我国具有量大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它,做好市场生态建设。

中国芯未来的路在哪?八旬院士再度出山:必争芯片这口气!

5月2日,年近八旬的倪光南院士被聘请为2018年“中国好专利”的首席专家。随后接受了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他在谈论中兴事件时说,“不管是做技术的,还是高知识产权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他还提到,可以学习借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经验。北斗卫星系统还融合了航天技术,研发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网信技术体系,“北斗”都能搞出来,何况芯片?我国想成为一个网络强国,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过不了多久我国就能掌握好属于自己的芯片核心技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