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減持王」,150億元能夠買到什麼?

阿里入股“減持王”,150億元能夠買到什麼?

江南春是個精明人。

他頂著“中國傳媒第一股”的光環,把成立僅兩年的分眾傳媒帶上納斯達克,然後又用了兩年時間,瘋狂併購超過60家公司。在美股市場,他在市值飆漲時帶領股東減持套現;在遭遇渾水做空後,他聯合財團發出私有化要約,借殼重返A股。在A股市場,他讓股東在高估值紅利中獲得超額回報。而現在,在分眾傳媒市值較2018年年初下跌近四分之一,業績增速放緩之際,他又找到了拉動股價的好手——阿里巴巴。

7月18日,分眾傳媒發佈公告,宣佈將獲得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方約150億元人民幣的戰略入股,“雙方將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趨勢下數字營銷的模式創新”。

公告顯示,交易由三部分構成。阿里網絡擬以協議轉讓方式,合計受讓中信資本旗下Power Star(HK)及復星國際旗下Glossy City(HK)持有的分眾傳媒7.744億股,佔總股本的5.28%;阿里網絡關聯方Alibaba Investment和New Retail,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受讓凱雷集團旗下Giovanna與方源資本旗下Gio2間接持有的分眾傳媒2.71%股權;Alibaba Investment則以34.2億元,認購江南春間接控股公司Media Management Holding Limited的新增股份,從而間接持有分眾傳媒2.33%股權。上述股權,合計轉讓價格約為150億元。

待交割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將持有分眾傳媒10.32%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在未來12個月內,阿里還將視情況以大宗交易或集中競價的方式增持分眾傳媒不超過5%的股份,後續持股比例可能進一步提升至15%。

“不見兔子不撒鷹”的資本高手

投資分眾傳媒,是筆不會出錯的買賣。它是在過去和未來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樓宇媒體市場的霸主,且不會有等量級的競爭對手。

江南春沒有給過對手長大的機會。中國的樓宇媒體市場,最早在1999年由框架傳媒開拓。分眾傳媒在2002年底成立,將電視廣告聯播網引入樓宇電梯。聚眾傳媒緊隨其後。2005年7月,在分眾傳媒IPO後,江南春旋即將兩者收入囊中,於2005年10月和2006年1月密集出手,分別以1.83億美元、3.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框架傳媒、聚眾傳媒。由此,樓宇媒體市場的壟斷者,地位已成。

市場很多誘惑,江南春出手,謹慎又瘋狂。在2005年至2007年間,分眾傳媒先後投資、收購了超過60家公司,耗資16億美元。江南春多次表露,自己其實是個膽小的人,“不見兔子不撒鷹”。他不在乎人們說他沒有企業投資者的長遠投資眼光。他的投資,要看到立竿見影的回報。

併購成就了分眾傳媒。2007年,其股價迎來65美元的歷史高點。據渾水在2015年的報告,在2005年至2015年的10年內,分眾內部人士減持獲利至少17億美元,其中多數為2007年前後的高位減持。

2008年起,分眾傳媒進入下行區間。金融危機爆發,而早前收購的互聯網廣告公司整合不成功,公司業績連續兩年虧損,遭遇渾水做空。

2013年,以江南春為首的財團向分眾董事會提交私有化要約。提出私有化要約時,江南春的持股比例為18.49%,與復星國際通過二級市場不斷增持獲得的17.33%股權相差不遠。江南春的縝密心思,在此時再度體現。通過私有化交易,他很快找回了第一大股東的優勢地位。2013年5月,分眾傳媒完成私有化,從納斯達克退市時,江南春的持有股份比例上升至31%。

2015年12月,分眾傳媒借殼七喜控股,成為首家迴歸A股的中概股。至此,分眾傳媒的前五大股東分別是江南春控制的Media Management(HK)、中信資本的Power Star(HK)、復星國際的 Glossy City(HK)、凱雷集團的Giovanna Investment(HK)、方源資本的Gio2(HK)。而在這一輪股權轉讓操作後,江南春合計持有分眾傳媒34.80%的股權,持股比例再次提升。

在這筆借殼交易中,分眾傳媒的45名股東共同承諾,標的資產將在2015年、2016年、2017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不低於29.58億元、34.22億元、39.23億元。最終,分眾傳媒標的資產均大幅超額實現業績承諾,市值也跟隨業績成長而不斷走高,成為A股傳媒板塊市值最高的公司。

進入2016年,分眾傳媒的私有化財團迎來了收割季。除了江南春控制的Media Management(HK)的鎖定期是三年之外,另外七家境外股東的鎖定期均為12個月,股份在2016年底全部解禁,解禁部分的佔股比為34.75%。而在此後的2017年,分眾傳媒的大股東們累計進行了49次減持操作,全年減持金額超過151.9億元。

股東們充分享受到了A股市場短暫的高估值紅利。以方源資本和中信資本為例,兩者在2017年6月20日分別減持分眾傳媒691,398,712股和647,804,150股,參照減持當日收盤價13.27元/股,分眾傳媒回A股後,市值已從退市時的26.46億美元(摺合約180億元)升至減持當日的1162億元,兩位股東在三年時間裡,獲得的回報超過百億元。

而在阿里巴巴戰略入股之後,曾在2013年5月參與分眾傳媒私有化的股東中信資本、復星國際、凱雷集團和方源資本,就都已出售或轉讓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從投資回報率上,江南春沒辜負財團股東的信任。

此外,分眾傳媒還通過與專業機構合作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的方式,不斷在傳媒、體育領域開展自己的投資,在短視頻、直播、體育和電競領域都多有佈局。

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分眾傳媒及其旗下基金參與的部分投資包括:光控眾盈產業基金以6200萬美元投資擁有秒拍、小咖秀等產品的一下科技;作為基石投資者參與映客IPO,通過旗下業務投資平臺Nova Compass Investment Limited認購等值3000萬美元的映客股份;分眾方源產業基金出資1500萬美元入股咕咚體育,拓展體育賽事服務和電商消費;向美國最大的藝人經紀、體育經濟和獨立體育節目製作公司WME-IMG投資4500萬美元,並出資2250萬美元與WME-IMG、紅杉資本、騰訊共同成立中國公司。

阿里巴巴投資分眾傳媒,收穫的流量或許比想象中更多。

投資線下流量霸主,阿里得到了什麼

阿里巴巴近年來重視線下生態佈局,多次出手,投資線下零售和娛樂生態。二級市場分析人士稱,本次入股分眾,也體現了阿里巴巴對線下中產階級重要流量入口的重視。

分眾傳媒的覆蓋範圍,遠不止樓宇電梯。在2006年至2007年間,通過快速併購進入互聯網領域。通過收購北京凱威、ACL、央視三維、互聯網廣告公司好耶、璽誠傳媒、電眾數碼等公司,江南春已將觸角延伸至手機廣告、影院映前廣告、互聯網廣告、超市賣場廣告領域。

目前,分眾傳媒的直營城市超過90個,含加盟城市則覆蓋範圍超過120個,擁有超過20萬塊電梯電視及辦公樓數碼廣告屏。2018年2月,在分眾傳媒成立15週年年會上,江南春提出了“500城、500萬終端、5億新中產”的目標,計劃拓展對中產群體的廣告覆蓋。而向新經濟公司傳授如何吸引新中產階級關注的品牌秘笈,也是江南春在近年演講中不變的主題。

分眾傳媒幾乎覆蓋了一二線城市核心地帶的樓宇和主流人群。留給後進入者的機會,僅僅在於三四線城市和一二線城市周邊的存量市場空缺,以及每年新建樓宇裡的一些增量機會。投放廣告,首要考慮是銷售轉化效果,因而分眾傳媒的屏幕在地理位置上有著明顯優勢。這對急於在線下吸引新中產注意力的阿里巴巴來說,無疑至關重要。

在影院廣告市場,分眾傳媒的掌控力同樣不容忽視。2017年,全國影院銀幕數量同比增速23.3%。目前,這塊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包括分眾傳媒旗下的分眾晶視、搜狐旗下的晶茂傳媒、萬達子公司慕威時尚旗下的影時尚、中影集團旗下的樂幕傳媒。其中,分眾晶視市場份額最大,影院覆蓋率和銀幕覆蓋率分別達到18.19%和24.28%。

實際上,線下流量霸主分眾傳媒,早就成了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廣告客戶的寵兒。2011年以來,藝龍、大眾點評等電商企業先後在分眾傳媒上進行了大規模的廣告投放。而在其官網客戶展示頁面上,愛奇藝、優酷土豆、1號店、天貓、餓了麼、京東、瓜子二手車等互聯網公司也都被列為重要的廣告客戶。這些企業中,目前有不少都被阿里巴巴收入麾下。而分眾傳媒的品牌營銷對這些企業銷量的拉動作用,阿里巴巴早有目睹。

根據分眾傳媒披露,阿里與分眾傳媒一直都有合作。2016年年底,阿里與分眾傳媒圍繞B2B領域的廣告資源展開合作,基於年末的用戶採購需求,共同打造了“年貨優選節”。2017年7月,阿里又與分眾合作,拿出用戶搜索偏好和電商消費相關數據,為阿里體系內的廣告主提升投放精準度。截至2017年年底,阿里旗下淘寶與分眾傳媒簽訂的銷售合同總金額在7億元。

另一點可以讓阿里巴巴放心的是,儘管近幾年BAT自身和今日頭條廣告的收入增速都很快,但分眾傳媒和這些線上流量巨頭之間,尚不存在很直接的競爭。根據戶外廣告市場研究機構CODC的數據,2008年至2016年,廣告主在樓宇電視媒體的廣告花費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1%。廣告主分佈在汽車、互聯網、IT、快消、金融、家居等行業,以品牌類廣告為主。相比之下,BAT的廣告主行業分佈分散,效果類廣告(如移動APP、遊戲等)等佔據了不小的比例。

如果從千人展示成本(CPM)上看,在分眾傳媒上投廣告要更划算一些。據招商證券測算,分眾傳媒北京地區視頻廣告的CPM為76元(以15秒視頻,刊例價128萬/周/1000套,單部電梯日均接觸人次4500人左右,達到率52%計算),而2017年今日頭條推薦位視頻廣告的CPM為160元,微信朋友圈廣告按照排期購買的方式,北京地區圖文廣告CPM為150元,視頻廣告CPM為180元。

未來,分眾傳媒將成為阿里新零售體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實惠的流量來源。對一直處於線下流量飢渴狀態的阿里巴巴來說,這實在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1.本文為投中網原創,未經許可不準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2.投中網每日分享PE/VC圈重磅新聞,內容涵蓋PE/VC行業熱點、突發新聞、投融資事件、前沿人物心路、創業圈動態等業內最新信息。關注投中網即可獲得每日精華內容推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