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流量为王,相信对于任何一个经营锅淘宝或者其他电商的人来说,这一句话一定不会陌生。或许你的产品性价比、价格可能不是最好,但是没有流量支持,那在电商中等待你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前些年,因为国内流量经济的兴起,各种各样的刷流量、刷单几乎已经成了这个行业从业人员公开的秘密。我们看到的是在这个所谓的产业链中,每一方都各取所需。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随着国内的第一波电商红利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国内商户,开始将目标瞄准了亚马逊等国际电商,想着在这个更为庞大的市场,分一杯羹。而我们熟悉的刷单产业也一并悄悄开始进军国际。

其实亚马逊的刷单很早就有了,只是真正开始膨胀却是源于一则消息。据说有一个国内厂家,花了15万人民币,用了2周时间将自己旗下的产品,在亚马逊的排名刷到较靠前的位置,然后再从第三周开始,这个产品因为排名靠前,自然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流量,所以从那周开始这个产品的周利润也飙涨到了将近10万人民币/周。且先不论这个消息的真假,但是在如此暴增利润的故事面前,很多中小商户开始心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找第三方帮助自己的商品在亚马逊刷单。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那我们就来剖一剖这个产业链。

1/ 目标市场

既然是进军国际,所以目前刷单的多为美国的亚马逊网站和欧洲的亚马逊网站。

2/ 操作流程

首先先由国内的厂商或者商户找到接单人,然后接单人再将刷单的任务委派到中介人手上,最后再由中介人委派到执行人这里。

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刷单早已名声远播的关系,所以亚马逊其实很早就有一些措施来抑制国内的刷单。比如目前如果你是持有国内信用卡或者银行卡在美国亚马逊突然连续、大量购买的话,那你的账户很可能很快就会被亚马逊列为异常账号,从而遭到限制使用。所以目前执行刷单的人,多为在当地的华人、留学生或者是当地底层民众。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我们以闪存卡为例,如果一个商户决定让某一款闪存卡获取比较靠前的排名时,他首先会联络刷单接单人,然后将需要达到的目的、需要刷单的数量告诉接单人,接单人会将这个信息立刻散布给旗下的中介人,而中介人拿到刷单任务后,就会在各自的刷单群里,发出刷单信息,有兴趣的刷单人执行人再看到信息后,在亚马逊上完成相应产品的购买,来完成刷单任务,并将付款页面和购买结果页面截图发给中介人,中介人收到后,再发给接单人下面的财务,由财务完成统一汇总计算,并将刷单购买产品时的花费,按照当天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后,汇给中介人,中介人收到这笔钱后,在分别汇给底层的刷单执行人。

3/ 利益分配

亚马逊刷单的利益分配基本分为两层

第一层:商户(厂商和中介商)的利益圈

一般来说,接单人可以从商户或厂商获得营业额3%左右的刷单返点,接单人自留1%,财务留1%,剩余的则分配给各个中介人。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第二层:中介人

因为每个中介人能够完成的单子不会太多,那为什么中介人会为了1%去参与这个产业链呢?其实中介人除了1%的佣金外,还有一笔收入就是来自于外汇差,因为底层刷单购买,用的是美金,而返回给刷单执行人的购买费用是人民币,那中介人是拿到这笔费用后,是当天就支付给底层刷单人,还是过2-3天在支付,这全有中介人自己决定,所以如何利用汇率差获得最大的收益,就是中介人的第二块收入来源了。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第三层:刷单人的利益圈

作为最下一层的执行人,之所以甘愿充当这个角色,自然也不会是义务劳动,只是他们的利益不是来自于商户或厂商的佣金。他们的收益只要来自两个地方

a/ 免费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从而节约部分家庭开支

b/ 将获得免费商品,再以3-4折的价格,出售给一些实体店或者自己放在网络做2次销售

这里要补充的是,目前在亚马逊上刷单最多的是3C类产品,那USB充电线来说,如果你接了一单USD充电线的刷单工作,你可能一次性需要购买的是50或100根充电线,正是因为有这个数量因素,所以才能构成上面所说刷单人的利益范畴。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是该感慨我们的聪明,还是我们弄虚作假,是该欣赏我们自己,还是谴责我们自己,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似乎我们很多从商的人,都已经不自觉的习惯了利用灰色地带、利用各种政策的擦边球、利用各种制度的漏洞去获取利益,因为那样的利益来的最快。可是如果你还是用这样的商业逻辑在全球这个市场混迹的话,那结果是你会很快被别人放弃,这点相信第一批参与全球贸易的人都已经上了深有体会的一课。

亚马逊里的刷单产业链

国际上现代商业,不像国内,只有十几、二十几年的历史、他们经历了上百年的商业历练,已经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和价值观。如果我们无法按照国际商业的游戏规则来操作的话,那纵使获得了一时的利益,那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至于是细水长流,还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看我们自己的予取予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