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里的刷單產業鏈

流量為王,相信對於任何一個經營鍋淘寶或者其他電商的人來說,這一句話一定不會陌生。或許你的產品性價比、價格可能不是最好,但是沒有流量支持,那在電商中等待你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前些年,因為國內流量經濟的興起,各種各樣的刷流量、刷單幾乎已經成了這個行業從業人員公開的秘密。我們看到的是在這個所謂的產業鏈中,每一方都各取所需。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隨著國內的第一波電商紅利逐漸消失,越來越多的國內商戶,開始將目標瞄準了亞馬遜等國際電商,想著在這個更為龐大的市場,分一杯羹。而我們熟悉的刷單產業也一併悄悄開始進軍國際。

其實亞馬遜的刷單很早就有了,只是真正開始膨脹卻是源於一則消息。據說有一個國內廠家,花了15萬人民幣,用了2周時間將自己旗下的產品,在亞馬遜的排名刷到較靠前的位置,然後再從第三週開始,這個產品因為排名靠前,自然獲得了更多的關注流量,所以從那周開始這個產品的周利潤也飆漲到了將近10萬人民幣/周。且先不論這個消息的真假,但是在如此暴增利潤的故事面前,很多中小商戶開始心動了,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第三方幫助自己的商品在亞馬遜刷單。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那我們就來剖一剖這個產業鏈。

1/ 目標市場

既然是進軍國際,所以目前刷單的多為美國的亞馬遜網站和歐洲的亞馬遜網站。

2/ 操作流程

首先先由國內的廠商或者商戶找到接單人,然後接單人再將刷單的任務委派到中介人手上,最後再由中介人委派到執行人這裡。

可能是因為國內的刷單早已名聲遠播的關係,所以亞馬遜其實很早就有一些措施來抑制國內的刷單。比如目前如果你是持有國內信用卡或者銀行卡在美國亞馬遜突然連續、大量購買的話,那你的賬戶很可能很快就會被亞馬遜列為異常賬號,從而遭到限制使用。所以目前執行刷單的人,多為在當地的華人、留學生或者是當地底層民眾。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我們以閃存卡為例,如果一個商戶決定讓某一款閃存卡獲取比較靠前的排名時,他首先會聯絡刷單接單人,然後將需要達到的目的、需要刷單的數量告訴接單人,接單人會將這個信息立刻散佈給旗下的中介人,而中介人拿到刷單任務後,就會在各自的刷單群裡,發出刷單信息,有興趣的刷單人執行人再看到信息後,在亞馬遜上完成相應產品的購買,來完成刷單任務,並將付款頁面和購買結果頁面截圖發給中介人,中介人收到後,再發給接單人下面的財務,由財務完成統一彙總計算,並將刷單購買產品時的花費,按照當天匯率折算成人民幣後,匯給中介人,中介人收到這筆錢後,在分別匯給底層的刷單執行人。

3/ 利益分配

亞馬遜刷單的利益分配基本分為兩層

第一層:商戶(廠商和中介商)的利益圈

一般來說,接單人可以從商戶或廠商獲得營業額3%左右的刷單返點,接單人自留1%,財務留1%,剩餘的則分配給各個中介人。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第二層:中介人

因為每個中介人能夠完成的單子不會太多,那為什麼中介人會為了1%去參與這個產業鏈呢?其實中介人除了1%的佣金外,還有一筆收入就是來自於外匯差,因為底層刷單購買,用的是美金,而返回給刷單執行人的購買費用是人民幣,那中介人是拿到這筆費用後,是當天就支付給底層刷單人,還是過2-3天在支付,這全有中介人自己決定,所以如何利用匯率差獲得最大的收益,就是中介人的第二塊收入來源了。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第三層:刷單人的利益圈

作為最下一層的執行人,之所以甘願充當這個角色,自然也不會是義務勞動,只是他們的利益不是來自於商戶或廠商的佣金。他們的收益只要來自兩個地方

a/ 免費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從而節約部分家庭開支

b/ 將獲得免費商品,再以3-4折的價格,出售給一些實體店或者自己放在網絡做2次銷售

這裡要補充的是,目前在亞馬遜上刷單最多的是3C類產品,那USB充電線來說,如果你接了一單USD充電線的刷單工作,你可能一次性需要購買的是50或100根充電線,正是因為有這個數量因素,所以才能構成上面所說刷單人的利益範疇。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說到這裡,我不知道是該感慨我們的聰明,還是我們弄虛作假,是該欣賞我們自己,還是譴責我們自己,只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似乎我們很多從商的人,都已經不自覺的習慣了利用灰色地帶、利用各種政策的擦邊球、利用各種制度的漏洞去獲取利益,因為那樣的利益來的最快。可是如果你還是用這樣的商業邏輯在全球這個市場混跡的話,那結果是你會很快被別人放棄,這點相信第一批參與全球貿易的人都已經上了深有體會的一課。

亞馬遜裡的刷單產業鏈

國際上現代商業,不像國內,只有十幾、二十幾年的歷史、他們經歷了上百年的商業歷練,已經有了屬於他們自己的一整套完整的體系和價值觀。如果我們無法按照國際商業的遊戲規則來操作的話,那縱使獲得了一時的利益,那也只能是曇花一現。至於是細水長流,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那就看我們自己的予取予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