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今天是入伏第三天

武漢顯示出“火爐”本色

鐵編都快被熱化了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在滾滾熱浪中

出行乘地鐵就顯得格外幸福~

無論是地下鐵還是高架鐵

空調一開,車廂裡超涼快~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在車廂裡的我們感到很舒服

然而地鐵高架線路的站臺上

氣溫高達47℃-50℃如同“桑拿房”

地鐵工作人員頭頂太陽

依然日復一日堅守著崗位

記者隨同值勤

只能堅持5分鐘

昨天下午2點30分,長江日報記者跟著1號線竹葉海站的值班員葉琦龍一起來到徑河方向站臺上,開始體驗值勤。

竹葉海站是1號線最曬的高架站,太陽一出來,就開始給漢口北方向站臺加溫,一直持續到10點左右。

“上午溫度計指針就到了50℃,我們不敢再測了,怕爆表。”竹葉海站區負責人周欣對記者說。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從下午2點開始,陽光進入徑河方向站臺,一直持續到下午4點以後。周欣說,竹葉海車站是東西方位側式站臺,高溫天氣基本上是全天接受日光浴。

下午2點35分,“享受”了5分鐘日光浴的記者,感覺頭髮好像變成了“吸熱帽”,燙得想摘掉,臉、胳膊和腿,露在外面的皮膚都曬得發疼。

地面的熱似乎能穿透鞋子,腳要烤熟的感覺。這時候來了一個電話,手機放在耳邊感覺很燙,生怕突然爆了。

接完電話記者有些頭痛,把電話放進包裡後,臨時脫崗站到蔭涼處緩緩氣、喝喝水。此時才2點38分。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再看看葉琦龍,依舊在太陽下來回走動迎送列車,背後的汗都把衣服浸溼了。

記者站在站臺蔭涼處,空氣依舊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熱汗直冒,先前曬疼的皮膚倒是好了一些。

值班站長袁敏介紹,站臺上的工作人員上崗前,都在塗防曬霜,男生也不例外,倒不是怕曬黑,而是怕曬傷。

2點45分,記者“重返崗位”,不到3分鐘又站不住,幸虧一列列車到站,車門一打開,一股涼氣撲面而來,來了一個享受的深呼吸。

可是車門一關上,熱浪如當頭一棒,太陽又一次直射臉上。再退到蔭涼處,看了看溫度計,47℃。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之後的15分鐘,記者就一直站在悶熱的蔭涼處,喝水,而葉琦龍依舊在太陽下值勤。

下午3點,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換班,葉琦龍回到休息室,喝了半瓶礦泉水。葉琦龍說,這個半小時還算不錯,雖然太陽大但多少有點風,最怕的是雨後的大太陽,像個大悶罐子,潮溼悶熱特別難受。

天氣炎熱的日子裡,站臺崗的值班員是每半小時一輪崗,即便如此,值班員一天下來也要在太陽下曬5個小時。

新開通線路高架站

設有乘客專用空調候車室

近兩年新開通的地鐵高架站,為乘客們設置了專門的候車室,目前,這些候車站裡的空調都開了,乘客有了一個更舒適的候車環境。

昨天上午11點,記者在2號線航空總部站的站臺候車室遇到了正在等車的田小姐。“沒想到這麼涼爽!”田小姐打算去巨龍大道,第一次進站臺候車室候車,很驚奇。

記者現場測量室內溫度,27℃。玻璃門外,值班員趙壁所在的站臺上,溫度達44℃。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半小時的值勤下來,衣服汗溼是必須的。但不用擔心,休息時,溼衣服在太陽下一曬,很快就幹了。”趙壁笑著對記者說。

“值勤的站臺有兩個空調候車室,那是乘客候車用的,我們不能進去。”趙壁介紹說。工作職責讓他們必須來回觀察列車和乘客,離空調候車室一步之遙,卻不能進去。

目前,地鐵2號線航空總部、宋家崗2個高架站,陽邏線青龍到金臺9個高架站,1號線碼頭潭公園到徑河3個高架站,共設置50個候車室,目前空調均已啟用,製冷溫度為26℃。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而早期1號線的高架站,由於站臺寬度不足,無法再增設候車室。為此,車站工作人員都配備了藿香正氣口服液、人丹、十滴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常用物品。

建議:乘客如果出現中暑等不適,可以向車站工作人員求助,年老體弱乘客最好錯開高溫時段出行。

看到這裡,想起一句話: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我們能享受到如此好的體驗

是因為有他們在背後默默付出

讓我們一起

記者實地體驗三伏天裡地鐵執勤員們的日常,看完不要太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