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原 无问西东——记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党委书记张昆灿

我在高原 无问西东——记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党委书记张昆灿

黢黑的肤色,和昭苏高原的黑土地一样深沉;一双沾满了灰尘,看起来有些日子没打理的皮鞋,印证着主人的双脚扎根这方热土的深度……

只有侧目时清瘦的面庞、行进间疾如风的步履能让记者对眼前这位乡镇干部与他的故乡——福建泉州,产生一些联想。

前文中所提及的“造型”,阿克达拉镇的各族百姓已无比熟悉,可很多百姓对这位年轻干部的另外一个身份并不熟知。他,就是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党委书记——张昆灿。

没有杂念疑问,才能勇往直前

一个乡镇党委、政府大院里的气象,跟这个乡镇父母官的气质是相匹配的,这是记者常年在基层采访的一点感悟。

5月18日,记者眼中的阿克达拉镇政府大院如是:彩砖上和水泥地坪上看不到垃圾,稍远处深蓝色的周转房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乡镇干部们的忙碌从骨子里透出一份严谨……

“我是2016年3月26日报到的。在昭苏,这是一个冬天还未过去、春天还未醒来的节点。”张昆灿在赴任前,对这个老地名叫做“二公社”的地方做了功课。昭苏高原平均海拔2018米,属于典型的高原气候,阿克达拉镇则是昭苏县乡镇场中的“另类”:这里的百姓多以种养殖为生,这里的亚高原气候让种植业结构丰富了许多。“我们乡镇人口基数并不大,却拥有较多的耕地、草场等生产资料,所以这里的农牧民人均收入在全县算是名列前茅。”但让张昆灿不解的是,恰恰是自然条件优越的阿克达拉镇,却常年在昭苏的乡镇考核排名中位居下游……

张昆灿第一次走进镇政府时,不忍直视眼前的环境卫生,周边杂乱无章的各类违规建筑,干部们散漫的工作作风,让他明白之前所有的不解都是有原因的。“衣服有补丁没事,干净就好。想让百姓明白什么是干部作风,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做起。”

张昆灿与镇党委、政府的干部们拿起扫把、铁锹上街,“第一刀”挥向环境整治。一开始,群众都抱着观望的心态,可当干部们的汗水洒遍镇上的每一条巷道,环境整治工作成为日常任务,干群之间的距离也就不那么远了。

由外及内,张昆灿到任伊始就提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转变作风全覆盖、联系群众全覆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覆盖”工作机制。贯彻“三个全覆盖”工作机制期间,张昆灿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以身作则沉到每个村子,办好每件事。张昆灿介绍说:“有了‘三个全覆盖’,才有了后来我镇破解集体土地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及时挽回集体、群众的经济损失。”

在张昆灿还未来到阿克达拉镇任职时,该镇为引导群众发展多元产业,政府无偿划拨土地,建设蔬菜大棚等基础设施,供种植户使用。

张昆灿上任时,那些蔬菜大棚早已荒废,原来种植大田蔬菜的土地种上了小麦、油葵等农作物。张昆灿与干部们挨家挨户到种植户家做工作,最终收回集体流失土地75亩。借此东风,镇党委、政府对历年来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清查,收回土地千余亩,进一步赢得了民心。2017年,阿克达拉镇追回兴边富民牛项目3年欠款,同时引导群众利用追回的欠款购买见效快、效益高、风险低的生产母羊,并重新确定了项目收益分配方案,加强监管,规避风险,为州直同类项目实施趟出了一条新路。

说起鞋子,张昆灿不好意思地笑了。“平时都在村里,昨天晚上我住在了一户牧民家,这鞋子确实还没来得及拾掇。”张昆灿说,“来镇上之前,我一点基层工作的经验都没有,如履薄冰,‘菜鸟’一只。在牧民家时,看到他们简陋的生活条件,更让我坚定了履职一天,重任在肩,不谈‘卸甲’的信念。”

百姓致富的意愿,乡镇发展的目标,个人价值的实现,早已在张昆灿心中糅合成了扎根高原的力量,没有杂念疑问,自然勇往直前。在阿克达拉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下,一个风清气正、朝气蓬勃,干群关系紧密的“二公社”展现在群众面前,在昭苏县乡镇考核排名也跻身前列,成为高原榜样、发展先锋。

正如昭苏县委书记张刚在致张昆灿的公开信中所说:“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阿克达拉镇一些工作虽然并不是最好的,但变化最明显、效果最明显。”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记者与张昆灿的对话,并未从家开始,而是由国而始。

2012年8月,张昆灿响应母校号召,参加了自治区面向清华、北大招录公务员(选调生)考试,从祖国东南沿海来到西北边陲伊犁工作。

张昆灿的研究生毕业典礼是由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吉宁先生主持的。陈吉宁说:“要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干什么;不在于你当什么,而在于你做出什么;更不在于你曾经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张昆灿心中永远有母校“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的谆谆教诲。

在阿克达拉镇工作的两年时间里,张昆灿曾接受过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等单位的考察,也有过离开乡镇,到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岗位上工作的机会,“可我手头还有未完成的工作。看着阿克达拉这个底子薄弱的乡镇正在发生点滴变化,这就好比自己的一幅画作从简单线条到颜色鲜亮。”在张昆灿的主持、协调、联系下,《昭苏县阿克达拉镇总体规划(2016—2030)》《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总规》已经出台,而州直各县市两个规划齐备的乡镇,并不多见。阿克达拉镇高原康养小镇的发展定位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张昆灿的家乡是福建省泉州市,自古就以港口城市闻名世界,现今依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张昆灿坦言:“我家两个儿子,弟弟在家乡工作,收入丰厚,还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这多少让我心中的一份愧疚得以缓解。”当张昆灿的父母得知成绩优秀、性格温润平和的儿子要到新疆工作的消息时,震惊了。“没错,就是震惊。我至今还记得父母稍显错愕的表情。这份表情里,既包含了时间、地域之间认知的不同,也包含了对我的牵挂和爱。”

2016年4月17日,张昆灿任职阿克达拉镇还未到一个月,他的女儿降生了。“当天,我在外县考察,刚刚返回至昭苏县路段,爱人打来电话告诉我出现了产兆。”说到这里,张昆灿的语调明显低沉了下来,“当时已经是晚上七点半,我赶紧给县委书记打电话汇报了情况,疾驰赶往伊宁市。”3个多小时的车程里,张昆灿的心情忐忑不安。“尤其是我的朋友告诉我,妻子要剖宫产,手术通知单是他代签的……”等到张昆灿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爱人、女儿都已出了产房,他所能做的只能是拍拍身上的灰尘,感谢朋友们的鼎力相助。

“父母远在千里之外的福建,在伊犁只有我们一家三口。我原本想厚着脸皮跟领导请几天假,照顾一下家人,可电话号码都翻出来了,硬是没好意思拨出去……”说这番话时,张昆灿的眼角泛红,愣是凭着一口气压抑住了那一抹晶莹……是的,在张昆灿看来,在对组织有所要求时,他是一个“皮薄胆小”的人;但在任务、工作面前,他却是一个“厚脸皮”的人,前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规划,都是张昆灿“挥霍”自己的人脉得来的成果,费用之低永远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这是今年票房、口碑俱佳的电影《无问西东》中的一句台词。对阿克达拉镇的百姓,张昆灿捧出的是真心与正义;对于自己的工作,张昆灿抛却了杂念与疑问,无畏向前。

无独有偶,《无问西东》讲述的就是一代代清华学子所演绎的一个个充溢着家国情怀的故事。“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也许就是张昆灿对昭苏高原、对阿克达拉镇各族百姓深沉之爱的最好注脚。

我在高原 无问西东——记清华大学法学硕士、昭苏县阿克达拉镇党委书记张昆灿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