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八)资本与剩余价值

第八节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从资本流通公式(G-W-G' )看,似乎货币的增殖额即剩余价值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上,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本身的价值并不能增大,因为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但是,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只有当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

创造出比它本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时,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2.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从而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2)劳动者失去一切可以独立 从事经营的生产资料,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一样, 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二、剩余价值及其生产过程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时间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叫作必要劳动时间;另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叫作剩余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 劳动力的使用权就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必然会以各种方式充分利用这一时间,强迫工人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可见,剩余价值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工人创造了比其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因此,剩余价值的最终源泉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的本质是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有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三、剩余价值率

为了确定可变资本的增殖率,进而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就要计算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用m'表示)是剩余价值(用m表示)与可变资本(用v表示)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 =m/V。

剩余价值量是由剩余价值率与可变资本的数量(或工人的数量)决定的。由此可知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有两条途径:提高剩余价值率和增加可变资本的数量。

四、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的本质

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不能把劳动与劳动力混为一谈。 劳动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劳动力作为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重性,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两者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工资在现象上表现为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使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具有隐蔽性。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在本质上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