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近日,林心如出席活動,在採訪中分享女兒小海豚的日常趣事。

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林心如說女兒小海豚的模仿能力很強,超皮,什麼都要搬,什麼都要拿,爬上爬下。

但是女兒很喜歡打人,有一次林心如被小海豚連續打了5個巴掌,超狠。不過女兒打完她之後,又來親她。

孩子是喜歡媽媽的,為什麼會有打人的行為呢?孩子在玩耍時突然打人,與暴力打人有明顯區別,但是家長應該警戒,告訴孩子在玩耍時控制好“度”。

孩子在家“皮一下”,家長可以無條件原諒,在外面可就不會這樣了。

上週,一個7歲的熊孩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踢踹一名陌生男子3次,男孩雖然沒有使多少力,但是態度挑釁,沒有把握開玩笑的場合時間,被男子暴打。

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所幸經醫生診斷,孩子只是軟組織挫傷。

雖然打人的小夥被警方拘留15日並罰款,但是網上一片叫“打的好”,直呼不能慣著熊孩子!

男孩被父親領回家後,也沒有要求賠償,並坦言“孩子太欠、早就想打他了”......

可見被打男孩平時太皮了,在家玩鬧就沒有把握好度。作為父母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容易沒輕沒重,一興奮就“鬧過頭”?

原因一:手的敏感期

孫瑞雪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寫道,兒童是用手來思考的。

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出現手部敏感期:

  • 有的喜歡抓不同的東西

  • 有的喜歡扔東西

  • 有的喜歡用手拍打物體

  • 有的也會喜歡打人

如果孩子的這個敏感期沒有順利度過,他會繼續做此類動作,直到認為得到滿足才會停止。

原因二:好奇和模仿

孩子是一張白紙,天性喜歡並擅長模仿,他們通過模仿學習,會無意識的模仿父母的相處模式。小夥伴們玩耍和電視電影等各種媒體裡面的場景。

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孩子的模仿是沒有區別性的。比如:我們為了逗孩子開心,會和孩子打鬧,我們是成人,能夠控制力道和方式。

孩子以為這是友好的方式,把打鬧當成一種樂趣,同其他人去玩這個遊戲時他們的控制力弱,控制不好力氣,從玩笑變成了打人。

原因三:家庭溺愛

每家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幾乎是有求必應,有點小脾氣會哭鬧打人,家長立刻同意。大人覺得孩子小,很正常,沒有及時糾正,導致這種習慣愈演愈烈。

當孩子玩鬧過頭打人,不僅不覺得錯,反而覺得驕傲孩子力氣大,縱容孩子的問題行為,強化了孩子的糟糕處境。

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如何讓孩子把握好玩鬧的度?幾個小方法讓孩子行為有度:

1.嚴肅告訴孩子禁止打人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習慣,從父母做起,不打孩子。在孩子打人的第一時間,嚴肅地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不可以!

《媽超》中,包文婧吃飯時不小心把飯落到餃子心愛的手環上,餃子看到自己心愛的手環被弄髒了,立馬說道:“誰碰我這個,我就打她。”

包文婧問餃子:“我什麼時候打過你,從來沒有,可以說媽媽,不可以打人。”餃子立刻改口:“誰碰我這個,我就說她。”

2.問明原因,不隨意指責孩子

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很關鍵,鼓勵孩子說出打人或不高興的原因。如果孩子說只是在遊戲,不要批評孩子,告訴孩子正確的遊戲方式。

孩子喜歡用打人來表達喜歡時,告訴他喜歡是用擁抱、撫摸的方式,不要用打的方式,那樣她會疼的。多次之後,孩子會學會正確的表達方式。

林心如被女兒甩巴掌,玩鬧沒有度,後果太嚴重!

3.藉此讓孩子學會道歉

很多時候我們忘了孩子小不是做錯事的理由和藉口,面對孩子打人,除了弄清楚誰的錯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學會道歉。

孩子打人後可以跟他說:寶寶,你用力太大把媽媽打疼了,我很難過,要跟我說對不起,你高興可以輕輕的拍拍我。

做錯事的孩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犯的錯誤。

跟孩子講話要學會講具體的事情,在哪件事情裡做錯了,做錯事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多一些耐心和細心,讓孩子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