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前後,怎樣和孩子交流?

時值暑假,這篇文章似乎來的晚了些。這次期末考,我家娃沒有考好。一定程度上,這樣的結果在預料之中。

六年級時,孩子大量的時間被作業和測驗佔據。雖然最終孩子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學校,但我知道,這樣的方式侵襲著孩子的學習動機(相關內容我曾在《小升初引發的反思》中說過。

同時,我也知道,初一時,有很多孩子會經歷“跌落現象”。

跌落現象,即從最高位置(在小學,學校裡那些年齡最大、體格最強、最有權力的學生)掉到最低位置(在中學或初中,學校裡那些年齡最小、體格最弱、最沒權力的學生)的情況。研究者發現,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在從小學過渡到中學或初中時,初中或中學的第一年是最艱難的。

也許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從小學升入初中是正常過渡,但身在其中的孩子是有壓力的,壓力來源於改變:學校的變化以及自身的變化(《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學校》)。

01

考試前一個月,孩子和我有過一次深入的交流。

週末,我外出講課,孩子獨自在家完成作業。下午我回到家,孩子還有很多作業沒有做完。我對孩子表達了我的不滿。孩子說:沒做完就沒做完嘛,晚上做不就行了。明天不也可以做嗎?

我:晚上和明天確實可以做。但時間只用來做作業,沒有任何預習複習的時間,你也沒有玩的時間,這實在是我不想看到的狀態。(面質性我信息)

孩子:我這狀態怎麼了?

我:你認為自己的狀態挺好的。(換檔,積極傾聽)

孩子:是(氣鼓鼓的)。

我:你對自己的狀態挺滿意的。(積極傾聽)

孩子:是(有些猶豫)。

我:要期末考了,是不是壓力很大?(門把手)

期末考前後,怎樣和孩子交流?

孩子:我覺得學習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你不喜歡這樣學習。(積極傾聽)

孩子:學習就是為了分數 ,排名,我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

我:學習不該只是為了分數和排名。(積極傾聽)

孩子:這些作業、練習,我不知道和我未來想過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我:現在的學習和你的未來目標沒有關係。(積極傾聽)

孩子:就是,現在做這麼多方程、幾何,誰將來會用這些?

我:你覺得這些將來都用不上。(積極傾聽)

孩子:是的。我覺得上江老師、耿老師的課,比整天做這些題有意思多了,還鍛鍊我的思維。

我:你更喜歡他們的課。(積極傾聽)

孩子:也不是,我還是挺喜歡學校的,學校老師講課也挺有意思的,去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也很開心。

我:就是做作業挺煩人的。(積極傾聽)

孩子:我想上道禾那樣的學校,但是我們家沒這條件。我還想在家上學,學自己想學的。

我:你覺得你有自己的目標,也不是不願學習,可是學校這樣的學習,你實在是覺得沒意思。(積極傾聽)

孩子:是的,我想學我願意學的。

我:媽媽支持你。如果你選擇在家上學,我支持,你就在家上學,可以不去學校。可是,你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起全部責任嗎?未來你有可能沒有學歷。(表白性我信息+門把手)

孩子:我不敢,風險太大了。

我:是啊。(積極傾聽)

孩子:我上的學校其實已經夠好了,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我也挺開心的。

我:是啊。(積極傾聽)

孩子:可是作業真的一點意思都沒有,看見就不想做。

期末考前後,怎樣和孩子交流?

我:作業沒有意思,不想做的時候就想玩手機,玩手機更有意思。(積極傾聽)

孩子:是啊。

我:玩手機更開心。(積極傾聽)

孩子:其實也不是更開心,在學校考的好也挺開心的。

我:兩件事都很開心。(積極傾聽)

孩子:這麼說來,學習好像也不討厭。

我:嗯。想不想聽聽媽媽的看法?(門把手)

孩子:嗯。

我:......

(我運用P.E.T.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我們倆人從情緒高漲到逐漸降溫,能夠心平氣和的對話,討論的越來越深入。)

我時常接到一些媽媽的諮詢,說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說學習沒意思,沒有價值,媽媽們急的不得了。在我看來,孩子這麼說,反而是好事,這是孩子認知發展的表現,說明孩子在思考學習的意義。我真心覺得孩子能夠展開這樣的思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同時,這不正是一個和孩子深入探討的契機嗎?

而這麼複雜和深入的問題,一次兩次的交流,顯然是不能解決的。

我和孩子的談話持續了兩個多小時。雖然孩子看上去想通了,之後在學習上也更加投入。但我知道,其實這次談話只解決了孩子暫時的情緒問題,以及表層的認知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孩子學習動力的問題。

02

考試前放複習假。孩子自己安排了複習計劃和時間。可是沒有完全按計劃完成。

她說:我覺得我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我該想一想我未來的目標到底是什麼,我到底想做什麼。

孩子爸:在想這些之前,你得先複習好現在的功課。(說教)

孩子:(白了她爸一眼)我覺得想清楚未來,比現在的作業和考試重要多了。

我:想清楚未來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積極傾聽)

孩子:就是。

我:恐怕也不是短時間內想的明白的。(表白性我信息)

孩子:嗯,考完試好好想。

我:嗯。

孩子:我先做作業去吧。

期末考前後,怎樣和孩子交流?

壓力中的青春期孩子,由於其大腦發育特點,容易產生情緒,容易感知和體驗壓力。爸爸一不小心,就差點擦槍走火,引爆一個小炸藥包。我及時傾聽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媽媽的理解 ,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緩解負面情緒,從而想出有效的應對方式並開始行動。

青春期孩子的老父親老母親,可不容易當啊!

03

期末考分數出來了,孩子自己唸叨著沒考好,但沒有主動說什麼。孩子一天天長大,我知道她不需要父母總是耳提面命,她需要一個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思考自己的當下與未來。

家長會前,老師邀請孩子們寫出自己想對家長說的話,孩子們寫出了各種各樣的話,老師將其分類,並做出瞭如下展示:

任人宰割型:

老師,你想說啥就說咐吧,反正我是充話費送的

老師,你自己看著辦吧

完全同意老師說的(毫無反駁希望)

我棄權

跪求放過型:

老師,告訴我爸,這次雖然我沒考好,但是我會努力提升自己,回家後請不要男女混合雙打

母上大人,成績說多了都是淚,看在X寶的份上,看在我是個好哥哥(好姐姐)的份上,原諒我吧(勿生氣)

老師一定要為我美言幾句,我的小命就在您手上啊

和他們談人生,談生活都可以,學習……安慰一下我媽吧,她被我氣得去吃救心丹了……我也很無奈啊

珍愛和平,抵制家暴!

辯證說理型:

老師能不能少說幾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人比人氣死人!成績如金錢,金錢如糞土!

各位皇上皇后,人人要淡定

成績乃身外之物,猶如金錢,我知道學習不是唯一出路,但不學習是一點出路也沒有。帥氣的父親,這次考不好可能並不代表什麼,也可能代表著什麼……我錯了,別罵我(可以是可以,但別太重),也別打我!!!

實事求是,別誇大;好壞結合,要合理,不要過度就行……

對媽媽說:“險躁則不能治性”

自我剖析型:

真的太需要人際交流,成績上的原因是招架不分享一,要多練習,三年後不後悔吧!

我想對家長說:“學習這個東西是隻有自己認識到重要性才行,這次期中考給了我一個沉痛的教訓,讓我從懵逼的環境中走了出來,明白了小學和初中是不一樣的,現在的我需要改變我的態度和方法,以一個嶄新的我來面對接下來的初中生活。”

老師,你就把我出現的問題全說出來吧,我積極改就行,我倒不怕父母說我,提升一下就可以了。(儘量說狠點)

靈魂吶喊型:

想讓口才古往今來無人能及的老師幫我們對家長說:減少週末時間的忙碌程度,把握好考前考後批評教育的嚴厲程度

我媽:補習班對我來說不是個好東西!!!五年級就開始的小升初、二年級開始的英語班、三歲開始的各種興趣班……我只是單純地想擁有一個週末!!!!!真的,儘量不要逼我做不想做的事!

每個人都不是機器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不喜歡的事,應該學習就好好學習,休息就放鬆休息

我永遠在努力,請不要輕易說我不努力!我也希望自己更好,我會對自己提要求。請不要永遠從你自己的角度看問題。我有時不說話,是不想解釋。我長大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間……辛苦了,我永遠愛您 !

我最愛最愛的媽媽:這次考進前100只是運氣好,不用對我抱太大期望,每次考進前400我就心滿意足了。(另:能早點給我買只寵物嗎?)

不要好奇心太強,到處翻我的東西,我有我的秘密。

爸爸媽媽:你們天天拿那些自以為是的理論來教育我,也別總是和我煽情,又不瞭解我的事情,還以為是為我好……

什麼“我們天天為你……為你……”“你現在這麼說,等我們老了,你怕是……”我都要炸了!!

什麼都別說了,我現在不想理任何人……

這些話,沒有好壞對錯,都是孩子們的心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卡尼曼提出了注意分配模型理論,其核心認為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在特定時間內會出現消耗一點就少一點的情況。心理學家康菲和阿克曼等人將其延展,提出了心理資源的概念,並指出了心理資源的有限性。

期末考前後,怎樣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的心理資源要用來擔心父母的批評、指責和打罵的時候,或者用來對付家長,對付老師,那麼用來思考、學習和探索的心理資源不是反而變少了嗎?

家長會結束後,我讓孩子拿了傘來接我。

我:開完會我主動找老師聊了你的學習了。

孩子:嗯。

我:你沒考好老師感到很可惜,說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都有,真是可惜了。

孩子:嗯。

我:媽媽也覺得挺可惜的。

孩子:嗯,我的好朋友也說我只是失誤。

我:是啊,大家都相信你可以考好的。

孩子:我自己也相信。

我:是啊,自身有好材料可不能浪費了。

孩子:嗯。

我:媽媽知道你在想學習的意義,在想未來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媽媽覺得考分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媽媽特別希望你能體驗一種感覺。

孩子:什麼感覺?

我:你記得我們一起看《無問西東》嗎?沈光耀的媽媽跟沈光耀說,希望他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媽媽對你也是一樣,希望你享受學習的樂趣。正如你有時候解題,沉入期中得到答案;或者窮盡所能而無解,卻突然靈光乍現。

孩子:那是心流。

我:對,就是媽媽跟你說的心流,那種樂趣是巨大的,但媽媽無論如何跟你描述,你自己沒有體驗過,也無法知道那種感覺是多麼美妙。

孩子:我有過一點點,沒有你說的那麼強烈。

我:嗯,心流的產生是需要條件。你需要全情投入,需要有目標,需要自己給自己反饋。這些都不難,難的是你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中,難的是你要安排出心無旁騖的整塊時間,而不是你現在這樣碎片化的利用時間。

孩子:嗯。

我:媽媽觀察,現在的學習,要想名列前茅並不難。真正比拼的是學習的習慣和方法,而不是智商或能力。你的智商能力都能勝任。

孩子:嗯。

我:媽媽知道你在思考未來的目標,沒法把學習和未來聯繫起來,有時候會動力不足。

孩子:是啊,就是會有這種感覺。

我:你記得你小時候講過的繪本《花婆婆》嗎?

孩子:不怎麼記得了。

我:就是說花婆婆小的時候,希望長大了像爺爺一樣,去很多地方,長大了要住在海邊,還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的事。

孩子:嗯,想起來了。

我:這個故事中有一句話,說的是花婆婆雖然答應了爺爺要做這三件事,但她不知道如何去做,所以每天過著如常的生活,上學、放學、做功課。你現在不知道你的未來,開始思索非常好。但是,如果你花了大量的時間思考未來而忽視了當下,不是既有可能失去了未來,也失去了當下了嗎?

孩子:嗯。

我看到出來,孩子在非常認真地聽我說話。之後,我看到她在自己的打卡記錄裡寫:這次考試,懂了很多。

我沒有問孩子懂了些什麼,我想,她懂得的和領悟的,比一次考試分數重要得多。學習的意義,人生的目標不是短時間內能思考清楚的,成長是個慢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