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辣椒:大市場攬全球生意

常年種植辣椒200多萬畝,佔貴州全省辣椒產量的40%、全國產量的12%,居全國7大辣椒主產區首位……從傳統經濟作物到支柱產業,在貴州辣椒主產地遵義,辣椒已經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轉變,成為全國辣椒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夯實規模化基地,帶更多農戶“刨金”

6月正值辣椒開花結果期。望著自家長勢良好的4畝辣椒,正在坡間勞作的播州區鴨溪鎮堰坎村精準貧困戶羅朝均心情大好。“以前種糧食,每畝純收入不到1000元。改種辣椒,每畝收入就有2000多元。”羅朝均說,產值增加一倍以上,村裡絕大多數都會選擇種辣椒。

可觀的經濟效益不僅吸引了農民從事辣椒種植。“這幾年辣椒種植大戶和企業越來越多。”新蒲新區蝦子鎮村建中心主任、蝦子辣椒市場辦公室主任婁丹東介紹,上市旺季,一攤攤晾曬著的辣椒,就像一條“紅色河流”。

遵義市農業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市辣椒種植農戶有14.6萬戶,規模分佈於140餘個鄉鎮,形成了20家辣椒種植企業、123個專業合作社、2686個辣椒大戶的產業集群。

2017年9月,遵義市制定了《遵義市辣椒產業助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該方案提出,到2019年底,遵義辣椒種植面積達到250萬畝,其中規模化辣椒基地面積達到100萬畝,覆蓋農戶100萬戶,帶動脫貧人口15萬人的總目標。

做強專業化市場,銷售網絡溝通內外

“這個辣椒聞著好香,吃起來肯定帶勁。”在蝦子鎮辣椒市場,山東客商王文清仔細研究著朝天椒,想把好產品帶回去。

據2017年統計,遵義辣椒產品暢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臺等地區,並出口到10多個國家。遵義蝦子辣椒市場正是這一龐大銷售網絡的中樞。每年,有15萬噸的辣椒經蝦子市場賣出,銷售額破30億元;圍繞市場,遵義發展了近30家規模辣椒製品加工企業和不計其數的加工坊,形成了油辣椒、泡椒、豆瓣醬等七大系列共50多個品種,年加工產值達28億元。

“這裡不僅有全國各地的辣椒,還銷售產自印度、緬甸、韓國、泰國等國的辣椒,實現著‘中國辣椒,集散蝦子,買賣全球’。”婁丹東說。

為了讓蝦子辣椒做大做強,蝦子鎮已不滿足於實體市場交易。現在,蝦子辣椒市場設有蝦子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建成了網貨供應展示廳、網購體驗臺、電子商務辦公室等功能區,向上加強與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對接,向下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網店建設、業務諮詢和人才培訓等服務。

來到蝦子鎮的電子商務街,這裡的大多實體店都將實體銷售、淘寶網購、微信營銷結合,運用多種渠道買進售出,將辣椒生意無限延伸。

記者看到,“蝦裡紅”店前已經堆滿等待發出的快遞。老闆宋加勇說,每天都有二三十個單。為了將生意做大,他專門註冊了“蝦裡紅”商標。

用好互聯網雲平臺,支撐產業升級

為了讓遵義辣椒產業能更好的走向世界,“中國蝦子辣椒雲”應運而生,這是貴州省“7+N”朵雲之一的重要商品追溯雲的辣椒板塊。雲平臺既可完成辣椒產品的線上追溯,也能分析我國辣椒市場行情。

“辣椒雲平臺的建設和運用,對於辣椒的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提供世界範圍內的種植面積等信息數據的分析和服務對辣椒各個環節的生產者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撐,對推動遵義辣椒乃至貴州辣椒的產業化、品牌化會提供很大的幫助。”新蒲新區農牧水利局副局長池軍紅說。

據蝦子辣椒雲負責人張德超介紹,雲平臺採用物聯網應用技術對辣椒種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進行實時數據採集,形成產品來源可查,實時監控的系統。同時雲平臺將各大電商平臺數據、政府數據、行業數據、有情碎片的數據進行“塊數據”整合,形成宏觀統計數據,生成全國電子商務實時交易地圖,以此輔助政府對農業政策和市場的調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