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8日,載有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產品的第2000列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國際鐵路港鳴笛啟程。這讓成都成為國內首個實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000列的城市。
第2000列“小目標”實現不久,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三次全會通過《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提出,對內形成“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對外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隨後,在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成都提出構建“空中絲綢之路”和“國際陸海聯運”雙走廊,加快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通信樞紐。
青白江國際鐵路港 攝影:張建
為何成都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十分強調開放通道的作用?
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發展部部長鄭雙莉告訴自貿君:“貿易和產業發展需要通道支撐,通道建設也可以帶動貿易和產業發展。”
通道班列運行“公交化”
自2013年4月開通以來,中歐班列(成都)開行數量逐年增長。中歐班列(成都)已成為首個實現每日開行、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最廣、開行線路最多、頻率最穩定、產業帶動效應最明顯的中歐班列。現在,每天從成都至歐洲間往返的班列不少於3列,連接境外19個城市、境內14個城市。
“公交化運行,是中歐班列(成都)的特點。”成都國際鐵路港管理委員會對外聯絡部部長曾怡透露,這種公交化運營模式,給市場和企業帶來的是對貿易通道的穩定預期,方便企業有計劃地安排生產運營。“因為他知道,不管產品什麼時候生產出來,都能及時趕上中歐班列到歐洲。從而構建起一個有經濟效益的通道,讓企業降低成本,提升週轉時效。”曾怡說。
目前,位於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憑藉經濟、穩定運行的國際班列,已打通北上俄羅斯,西進歐洲,南下東盟,東拓日韓的四向國際大通道,形成對接國際市場、高效暢達的國際通道網絡。未來,中歐班列(成都)將以打造四向拓展的戰略通道為目標,不斷提升以通道為核心的樞紐能級。
通道的完善,需要境外服務網點的支撐。中歐班列(成都)已逐步建立起“多個代表處覆蓋歐洲主要商貿物流中心的海外營銷與招商體系,以及主要操作點覆蓋主要鐵路場站的海外操作與服務體系”。據瞭解,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在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捷克布拉格建立歐洲聯絡處。下一步,還計劃將聯絡處延伸覆蓋至法國巴黎、杜爾日,白俄羅斯明斯克,波蘭羅茲等地。
青白江中鐵聯集成都中心站 攝影:張建
為充分利用班列進出口空箱倉位資源,中歐班列(成都)創新了集拼集運模式。具體做法是,在海關監管方面縮小監管單元,對中歐班列(成都)的監管由“列”變為“節”。對中歐班列(成都)裝載的空箱、內貿箱和加掛集裝箱,在烏魯木齊進行“內貿箱”換“外貿箱”、“重箱”換“空箱”,以及補貨作業等操作。這樣將更加便於對貨源結構進行調整,提升裝載量,降低運行成本。
貿易貨品種類“多元化”
2017年11月29日,一列滿載成都特色農產品的班列緩緩駛出位於青白江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用班列運輸特色農產品,是中歐班列(成都)在嘗試貨物多元化方面的一項重要突破。
“我們對歐洲市場的農產品需求進行了初步調查,並結合我們成都當地市場情況,最終選擇後熟期較長,適合長期鐵路運輸的獼猴桃作為成都特色農產品的代表進行本次首發。”除了主打的獼猴桃產品外,成都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天府源”還篩選了柑橘、羊肚菌、火鍋底料等作為樣品一併送往歐洲。
為了讓歐洲合作伙伴對成都農產品市場有更深入的瞭解,“天府源”還在去年邀請歐洲農產品貿易聯盟主席單位代表來到成都,對成都農業企業及特色農產品進行考察。
大通道促進大物流。依託國際聯運通道,攀枝花水果蔬菜、安嶽檸檬、溫江花卉等農產品通過這條國際通道搶佔和開拓了國際市場。而新拓展的南向東盟海鐵聯運通道,既為神龍汽車等本地企業出口東南亞提供了更快捷經濟的物流解決方案,也為東南亞各國製造加工產品運往歐洲提供了新的跨洲際多式聯運通道。依託莫斯科通道,幫助成都本地的服裝、鞋帽、箱包等產品打通了俄羅斯市場。
“據調查,55%的中國歐盟商會西南分會成員企業認為,蓉歐快鐵等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為他們的物資運輸起到了很大幫助作用。”7月5日,在《中國歐盟商會—2018商業信心調查》發佈會上,中國歐盟商會西南分會主席保羅·塞維斯(Paul Sives)如是說。
產業項目投資“便利化”
大通道促進大物流,同樣也會促進大產業。物流、資金流和人力資本的加速流動、彙集於貿易與通道的節點,從而帶來產業集聚。
青白江中鐵聯集成都中心站 攝影:張建
據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負責人觀察,隨著中歐班列(成都)的通道效應和經濟效益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更加接近歐洲市場,將生產製造部門落戶到成都青白江。依託國際鐵路出境通道,TCL、戴爾等企業在成都的產業增量同比分別增長99%、140%。
“比如,我們這裡有家叫‘絲路里’的企業,主要從事德國進口機械設備和日消品貿易。隨著中歐班列(成都)不斷髮展壯大,這家中小企業預計2018年貿易額將達約10億元,而像戴爾、聯想等這樣的大公司,帶來的產能和貿易轉移就更大。”該公司負責人說。
當產業呈現出聚集趨勢之時,青白江又開始創新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採用這種模式,園區管委會將與企業簽訂承諾書,並負責代辦完成企業註冊登記、立項等15個事項,企業用一紙“承諾書”後置節能審查、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14項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僅需配合完成地勘、文勘、環評等11項工作。這種模式有效縮短了項目開工時間,確保項目從簽約到開工最多90天,為企業節約大量時間成本。
成都克明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薇麗是湖南人,2017年,她帶著團隊從湖南來到成都青白江。“我們項目組進駐青白江之後,在很多項目審批工作中都感受到了便利化。比如,在文物勘測這一環節,我們在第三天就聯繫到文勘人員開始工作,從開始到完成僅耗時1個月。而如果在非投資項目承諾制模式下,可能需要60~80天。
項目投資落地後,如何營造良好的產業環境,促進產業聚集和成長?成都青白江給出的答案是,依託鐵路港和自貿區優勢,打造臨港服務業生態圈。
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密集出臺關於建設跨境供應鏈金融特色功能區、促進平行進口汽車貿易發展、推動外貿及跨境電商發展等最新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應收賬款融資、倉單融資、預付款融資等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基礎上,青白江還重點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融資,以求在確立鐵路運單“物權+金融”屬性的改革創新上取得突破。
閱讀更多 中國自貿試驗區報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