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近日,央广网发表了《山西临汾15名艾滋学生考上大学,仍面临经济压力与心理负担》的文章。中国唯一的一所艾滋病学校——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的16名同学,在参加完了2017年的高考后,有15人被北京、青岛、太原等各地的大学录取。但由于艾滋病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孤儿,缺乏经济的支撑,更多的因为自己的病症,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担忧。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艾滋病源于非洲,最早寄生在猩猩身上,由移民传往美国,自1981年美国的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000万人死于这种病症。而艾滋病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防疫疫苗。而且艾滋病的潜伏期很长,长达7-10年,当患者发现自己感染时,大多数都为时已晚。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最令人担忧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了解,大部分都停留在谈之色变的无法治愈上面,进而对其传染性产生了夸大性的恐惧。即使有很多宣传资料每年在宣传艾滋病,但人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思想使这些患有艾滋病的病人们,一直生活在孤独和恐慌的环境中。

2009年,顾长卫导演邀请HIV感染者参与电影《最爱》的演出及幕后工作,资深纪录片导演赵亮将整个过程拍摄为一部纪录片——《在一起》,记录下了三位愿意在电影中以真面示人的感染者老夏、刘老师、涛涛在剧组中的生活。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歧视源于恐惧,恐惧源于无知。土土再次科普下:艾滋病病毒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肌肤粘膜破损或炎症溃疡的渗出液里含有很多,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其次是乳汁,感染性一般;唾液、泪水、汗液和尿液中也能发现病毒,但含量很少,达不到感染的量(有人曾推算过,如果要达到感染量,大概要一下子吞下20ml以上感染者的唾液)。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纪录片《在一起》用剧组人员的实际行动,再次重申了这个事实,与艾滋病感染者的普通接触是根本不会感染艾滋病的。12岁的涛涛,由母婴传播成为感染者,与父亲、继母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最初,涛涛在家是不能跟家人共用餐具的,每次吃饭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而且一直受到继母的排斥。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在出演《最爱》中一个重要角色的过程中,这个12岁的孩子,成为了剧组人员们最喜爱的小朋友,当涛涛委屈落泪时,身边的哥哥姐姐们由最初的恐惧,到愿意亲手为他擦去泪水。当拍摄完成之后,这部影片给涛涛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家人接受了他,涛涛终于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饭、在一个盘子中夹菜了。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郭富城为涛涛擦去泪水

对艾滋病我们是可以去恐惧的,但对感染者来说,我们不应该排斥和歧视,更应当给予其尊重,让他们能够活在阳光之下,而不是在阴影之中孤单和恐慌、进而甚至会发生隐瞒病情、报复社会的情况。

在纪录片的结尾,播出了一个江西感染者在街头打出标语、期待一个拥抱的镜头,路人们或躲避、或围观、直到最后一个人站出来,默默的拥抱了他……值得欣慰的是,2017年的5月份,同样身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刘九龙,在长沙的五一广场,举着一块标注着“我是HIV感染者,你愿意抱我么”的牌子,短短半小时,就有20多人上前拥抱他表达善意。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虽然人们对艾滋病仍有恐惧之心,但对感染者的理解和尊重正在与日剧增。相信不久后的一天,艾滋病终会被更加发达的医学所治愈,而所有感染者可以真正的与普通的人们一样,无需躲藏,能够“在一起”。

重温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