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你第幾次想提出離職?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車水馬龍的都市,在嘈雜中總會參雜著這樣那樣的缺憾。

人,都是比較依賴於自己的習慣,習慣自己的方式,習慣自己的生存環境,習慣熟悉的味道,習慣周邊的人群。

情愫太多,會干擾內心的平靜,使得漣漪泛泛。

小魚說,她的下屬又有離職的了。她不習慣,每次有人離職,她都會被閃一下,她說,培養下屬,從工作方式方法、做事風格以及為人處世多方面培養是她做管理以來一直堅持做的,以至於不管時間多麼久遠的共事者或下屬都和她一直保持著最親密的關係。

小魚說,其實,培養下屬,就像是在培育花植,精心培養,用心澆灌,期盼著它們茁壯成長最後開花結出果實,可是總是天不遂人意,在日復一日的精心過後,花植卻日漸枯萎了。

好不傷感!好不遺憾!

培養以後,是該惋惜給人做了嫁衣,還是該懷著成就感目送已然逐步成長起來的背影離去?

今天是你第幾次想提出離職?

此圖片源於網絡

其實,讓人能夠長期留在一個平臺有多種理由。心情、提升、薪資、人際關係。

工作到哪裡都會累,而讓人真正累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在工作中遇到的人。人對人的精力消耗遠大於體力透支的精力消耗。

一個平臺的支撐靠人,人留下來還是走出去靠的是平臺如何給予所需。每個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考慮的問題自然是不同。

互換角色感同身受,從來都不是最好的結局。

今天是你第幾次想提出離職?

此圖片源於網絡

在這個時代,不比50.60年代的人們思想單一,也能相互設身處地,也不會為了一份不易的飯碗而無雜念的奮戰。如今的社會,看起來似乎都能得到溫飽,各自都活的比早些年代安逸,實際上,人們的思想壓力卻戰勝了看似平靜的安逸。在多少個變幻中,始終不得自救。

太多時候,會因為領導或同事的的一個眼神、一句話而順從自己的猜測,將一切結局想到最壞,最後累了自己也叨擾了別人。

老伴兒一直覺得,所有的心魔均源自於自我想象。

作為員工,以為自己付出了,就應該得到自己預期。

作為管理者,認為你還可以再次迸發,體現更多的價值。

員工認為,你讓我體現更多價值你就是資本家。

管理者認為,你的價值體現能帶動平臺效益,最終大家都有飯吃。

員工和領導的關係,很微妙,就類似於父母與孩子。

員工入職初期,就像是父母在看孩子的成長。

多少個恨鐵不成鋼,就有多個個青春叛逆的孩子。

管理者無數次的悉心指教與談話,就像是父母在用經驗之談來教育孩子。

孩子覺得,我沒有生長在你那個年代,不要用那個年代的一切來綁架我。

父母覺得,這些都是經驗之談,提前告訴你經驗你才能走的更加輝煌。

員工覺得,你說什麼都沒用給我想要的是關鍵,因為我努力了。

管理者覺得,我和你說了這麼多,是要你的職場更加健康的成長。

其實真的遇上一個能夠悉心指教的上司真的是慶幸的事情,他們就像是我們的父母。

工作,到哪裡都是一樣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就看我們想要的是什麼。

有的人,工作不累卻每天也很焦慮,有的人工作原本很累還是在焦慮。

今天是你第幾次想提出離職?

此圖片源於網絡

不管焦慮的源頭是什麼,要做的,卻是要如何穩住自己的心態。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都是無可厚非。

無論人來人走,都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觀察去看,不要影響自身心智。時刻拎得清,方能護得自己周全。

有的緣分真的很淺,說散就散,珍惜當下!重要的是,溝通做到了沒有?溝通之後,談透了沒有?

你是員工?還是老闆?還是管理者?今天你與別人溝通的到位麼?談透了麼?

今日職場關鍵詞:

認清自己、切忌人云亦云、切忌疑鄰盜斧、切忌焦慮、時刻拎得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