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本期荐诗:青青

伟大的人类吹着口哨远征,朝向星空的穹庐,而正在消失的农业文明,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和符号,依然留在心间。虽然农村和农业远了,但失去的现实越多,反而留给我们的诗歌越多。正所谓时光越老,诗意越浓,就像巴黎圣母院,“蒙上了一个世纪的灰尘”,却是诗人们心灵的巴赫。

——青青

祖父的偏旁丨辰水

昨夜,再一次从梦见祖父的梦中醒来。

借着我的一具肉体,

仿佛要灵魂附身。

而我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他,只是他的一部分,

只是他的一滴血液。

对于童年的祖父,我须等到潦草的中年,

才能摸到他的坐骨神经。

多年的疼痛,他几乎不吭。

像秋后的老蝉,

固守着一段枯木,然后等着一场霜降。

在还没有到来之前,

他便随一阵秋风而去。

他狭窄的床头边,遗弃的烟嘴,一个便宜货。

犹如他的一小截衰老的肺,

已被熏黑。

被他压过的身影,显现在床单上,

佝偻,弯曲。

将他扶起来,像折叠一床被子,

却并不轻松——

僵硬的身体,伴随着“啪、啪”之声。

这命运的老年,

如同一截朽木,稍有外来之力

就会被摔成碎块。

像一个字的偏旁,

四分五裂。

作为长孙,我所继承的并不是铁制的农具。

驽钝与锋利,

似乎早已与我无关,

转移到纸上的是一支秃笔,它像犁。

分解。拆装。

面对祖父剩余的部首,族谱上的字

显然已不够用。

再次建造一个村庄,

或者是给氏族的坟头上添加男丁。

一个世纪,

像一阵风一样刮过,

从地主少爷到贫农,祖父活到见证自己

跌落到的深渊。

我怀抱着错谬的汉字,难以入眠。

在发霉的偏旁里,

要如何才能给一个通假字安上假肢?

辰水 | 1977 年出生,山东兰陵人。参加第32届青春诗会。曾获第三届红高粱诗歌奖、诗歌月刊奖、明天诗歌奖提名奖等多种奖项,多次入围华文青年文学奖。入选过《星星五十年诗选》《70后诗歌档案》《21世纪诗歌精选》等书及多种年度选本,著有诗集《辰水诗选》《生死阅读》诗合集《我们柒》。

诗 评

诗,虚构好?还是真实好?这涉及到作者的艺术观念,历史现实的曲折和苦难远远超出有限阅历的想象,丰富的社会现实才是艺术最好的老师。

辰水出生于山东临沂乡村,他的很多作品涉及亲人及家族史,他是一位替民间立传的诗人。在滥用“疼痛”的当下诗坛,他以冷静的笔触刻画、精巧的构思和比喻、普遍的悲悯与尊重、历史的反思等诗写指纹凸显出独特的风格。

这首《祖父的偏旁》将祖父的死、家族绵延和纸上耕耘的“我”相互扣问,把汉字偏旁、部首当作姓氏的隐喻,从诗歌发生学上,极具启示意义。

梦中与祖父相遇,我是祖父生命的延续,是他的一滴血液。把血缘具体为一滴血液,人间温度尽出。准确、具体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童年与祖父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生活,只有到中年才能触摸到肉体痛感,坐骨神经痛折磨着祖父,他像一只抱紧枯木的秋后老蝉,耐心等待秋霜。

节俭的或贫困的祖父,狭窄的床边丢弃一个劣质烟嘴,像他一小截熏黑的老肺。因卧床太久,他佝偻、弯曲的身形还留在床单上,人已经不在了。在收尸的过程中,尸体已经僵硬,关节发出“啪、啪”声,像一截朽木稍受外力就将碎裂。诗中反复用到了“一”字,凸显了生命的孤独感。

下面由碎裂联想到了字的偏旁分崩离析,我没有承继农业作为谋生手段,而是作为文字工作者在纸上耕耘,拆解、组装汉字,使之产生意义,收获的是精神成果。祖父遗留的部首当指姓氏,因为代际过多,为避免重名,族谱上的字已不够用了。由族谱联想到世代生息的村庄以及延续香火的男丁,传统族谱只记录男丁及后嗣。世纪如风吹,人如草木,经历过新旧社会巨变的祖父,由地主少爷跌落为贫农,生命是见证。诗也是见证,固定下来,作为曾经存在的证词!

错谬的人生犹如错谬的汉字,在双重错谬里我辗转难眠。通假字,是作者想到的另一新奇的比喻。通假字常见于古书,对应着漫长的时代,其本质上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代替“本字”,现代人读起来要加上偏旁。诗的最后一问,有追问和复原历史的用意。

死亡是文学面对和处理的母题,辰水的这首《祖父的偏旁》直面死亡,用一系列奇异的比喻,复活了祖父跌宕的一生,埋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承密码。中国人发明的汉字,融进了中国人的骨血,应该深入体认,并反观时代变换与家族传承,这其中隐秘的通道,就是偏旁衍生的无数汉字,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和担当的责任。

王智勇 | 男,汉族,1973年出生于山东黄县,原籍河北省邢台市,现居广东省珠海市。自幼爱好文学,从1990年起在报刊、电台发表作品,作品散见于《河北日报》、《工人日报》、《天津文学》、《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知识窗》、《北京日报》、《中国青年报》、《诗词》、《经济新闻周刊》、《诗词月刊》、《中国安全生产报》、《椰城》、广东省广播电视电视台南方广播等媒体。

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约稿方向

  • 读者引领:短诗,中外不限,附编者按或诗评,以“读者”的方式,形成“新”的互动交流。

  • 新诗约稿:根据编者旨意,进行主题原创约稿、组稿,将几首诗融汇贯通,呈现新的阅读审美。

  • 诗说有理:关于诗歌理论的人文思想,力求概念清晰、视角独特、思考深入。

诗稿驿站 E-mail:[email protected]

从一个汉字的偏旁,解读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