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存在仅8年,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2018年4月4日是西南联大成立的日子。这所大学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为什么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合并成为“西南联合大学”呢?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国内形势动荡不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被攻占后,为了保护学术、继续培养人才,国民政府下令三校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的第一次校址是在长沙,当时的学校名称为“长沙第一临时大学”,但是长沙也未能幸免战火,于是国民政府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再次迁移校址。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的老师、学生们和设备分三次迁移,这次的目的地是昆明。

1938年4月4日,长沙临时大学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解散。

这所存在了8年的“最穷大学”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为什么?

西南联大存在仅8年,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大学门口

原因一:阵容强大到宇宙级爆表

1、西南联合大学有5个学院(文、理、工、法商、师范)、共26个系,两个专修科。

2、学校设立了校务委员会和教授会。

3、校委会的常委团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

4、院长团队:都是奢华到极点的团队:文学院冯友兰、理学院叶企孙、法商学院周炳琳、工学院施嘉炀、师范学院黄钰生。

5、教员团队:吴晗、金岳霖、陈寅恪、赵元任、费孝通、刘文典、朱光潜、钱锺书、陈岱孙、闻一多、胡适、朱自清、沈从文、钱穆、冯友兰、梁思成、林徽因、吴宓、吴有训、潘光旦、卞之琳,李宪之、周培源、吴大猷、华罗庚、陈省身、张奚若等人,以上每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翘楚,所有学科的奠基人。

西南联大存在仅8年,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原因二:三校风气的融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清华的严谨认真之风、北大的民主自由之风、南开的开拓活泼之风混合到一起将会发生什么事?学生也因此具有三校之风气,发酵到新高度。

2、联大推行教授治校,主张大学独立,建立新型的职称管理制度。

3、教师职称分为助教、教员、讲师、副教授及教授五级。

4、真的是靠能力吃饭,职称与教学成果和科研成绩有关,与学历工龄无关、与人数无关、与比例无关,管理真的出效益。

以上动作成效非常显著:

举例一:录用了不少文凭不佳但是能力较强的老师:

1、沈从文是小学毕业,成为联大教授。

2、钱穆中学未结业,成为联大教授。

3、华罗庚中学刚毕业,成为联大教授。

4、高中学历的陈寅恪是清华的“四大导师”之一。

举例二: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1、西南联大在短短8年时间中累计开设1600多门课程,几乎都是根据新成果而特别开设的。

2、联大学生大三便可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西南联大存在仅8年,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原因三:践行“刚毅坚卓”的联大精神

8年间联大太穷,生活过得异常艰苦,老师学生都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在教学上大家从不怠慢含糊,联大精神是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

1、联大师生饱受战争摧残,变得更加团结进取,更培育出一大批日后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的国之栋梁。

2、在国难之前,不忘为国家培养人才——8年时间,西南联大3882名学生毕业,其中,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什么叫牛叉,人才是牛叉,培养人才的沃土更是牛叉。

历史上的今天是西南联大成立日,我们怀念这样成长于多苦多难之时的空前绝后的学校,更是怀念他们的精神。

“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

联合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

西南联大存在仅8年,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