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伙整整12年没开口!家人以为精神病,直到医生问这句话

来源: 都市快报(dskbdskb)

24岁的小勇(化名)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杭州市余杭五院精神卫生科沈连相副院长的诊室,

这个母亲口中12年没有和家人说话的男孩还是一如往常的冷漠,别人向他打招呼寒暄,他始终都是漠不关心。

在沈医生的要求下,家长到诊室外回避。诊室里,沈医生问小勇:“你是不是一直感到不快乐?”

这个问题让小勇手上的动作滞了一滞,沉默一阵后,他发出了一声“嗯”,这是这个男生12年来第一次主动回应别人,而且还是陌生人。

不说话的男孩

14岁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

去年9月,小勇妈妈拿着孩子的病历走进了沈医生的诊室,要求医生帮忙开药。沈医生在翻看病例后发现这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居然是个20出头的年轻小伙。也是出于职业本能,沈医生主动向小勇妈妈了解起了病情。

杭州小伙整整12年没开口!家人以为精神病,直到医生问这句话

沈连相副院长在为患者看病。

小勇妈回忆,小勇12岁的时候,变得极度厌学,以前开朗外向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不语,家里人拿他没办法,六年级没上完就休学在家了。14岁那年,带他去专科医院看看,结果当场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就这样不上学,不和家人说话,也不出去玩,除了宅家上网就是帮爸爸干活,药倒是一直都没有停。

沈医生追问,孩子生活中会不会经常狂躁或者做出攻击性的动作?小勇妈妈沉思了一会儿说,他平时就是安安静静呆在家里,我们交代他的事情他都会去做。

“小勇15岁那年,我们又要了个孩子,他对弟弟也是很亲热,从不会欺负他,除了不开口说话,他还算是个乖孩子。”

沈连相副院长在听完病情描述后,疑问重重,要说这孩子是精神分裂,精神分裂症通常会有冲动、攻击性行为,这症状却差了万八千里。他让小勇妈妈有时间时再把孩子带去,亲自再面诊。

不是精神分裂症!

不过,这一等,小勇妈妈直到今年1月份才有空带小勇去沈医生那里,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小勇因为多年不说话,语言功能出现退化,能听懂对方的意思,但却无法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为了给小勇做心理测查,沈医生也是颇费一番功夫。沈医生让他用简单的是和否来回答,尽管很难,但这次心理测查让大家有了重要的发现:小勇并不存精神分裂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但有中度抑郁,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小勇并非精神分裂而是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症精神疾病了,患者的认知、情感、行为三者往往是不协调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冲动,攻击的行为,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患者的社会功能还会退缩,最后变成残疾人。而单纯的抑郁症,尤其只是中度抑郁,更多的表现为情绪上的低落,是不会出现认知行为上的扭曲歪曲的,人的社会功能也不会退缩,只要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成正常人。”沈副院长介绍。

小勇爸爸在听到结果后,拉着沈医生的手说,我真是比中了五百万还高兴,而小勇妈妈则在一旁红了眼眶。

小勇为什么12年不说话?

沈院长为小勇开了抗抑郁的药物,同时更侧重为他做心理辅导和治疗。

面对这个倔强但又不失个性的孩子,沈医生每次心理辅导的时候,都会很耐心很仔细地倾听,鼓励他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想法,同时也会对他进行催眠治疗。

小勇陆续接受了十多次心理咨询辅导,逐渐在治疗中敞开了心扉。那么,他为什么12年都不愿意和家人说话?

小勇说,他家里是养甲鱼的,他小时候,父母起早贪黑都住在甲鱼塘边上,怕别人来偷,根本顾不上管他。他从小大部分时间是和曾祖父曾祖母生活在一起,那也是两位年纪很大的老人了,所以他从小就没有安全感,晚上常常要12点才睡得着。

可是,读书又要每天早起。晚上睡不着的小勇,早上总是起不了床。每天早晨面对家人的催促,小勇渐渐变得讨厌上学。

可是,父母却从不和他沟通,也不关心他的状态,看他不要读书,只会一味地骂他批评他。小勇对家庭的温暖产生了怀疑,总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到了三年级的时候,小勇这种不满情绪到达了顶点,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抗议,他决定从那时候开始就不和家人说话。

这么多年来,他不仅不和父母说话,亲弟弟、姑父、姑妈、叔叔、婶婶、姨妈、姨夫、表妹、堂表兄弟姐妹等,他一概不理,只和一个堂弟、一个表妹在5年之内有过对话。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

那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这么多年的药,小勇又是怎么吃下去的?

小勇表示,开始的时候吃了药就有很大的不良反应,头晕恶心,整个人浑浑噩噩,那时候他就知道这药吃不得,以后家人把药给他,他转身就偷偷丢掉,十多年其实根本没吃过药。

“我知道自己没有精神病,但我过得很不开心。”

沈医生听了这番话,又无奈又心痛。

在数次积极治疗后,小勇开始尝试拥抱比自己小十五岁的弟弟,两个人温暖相拥的场面,让大家都非常感动,也表达了想走出家门,接触社会想法,三个月前,小勇找到了一份和他最爱的电脑相关的工作,成功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

杭州小伙整整12年没开口!家人以为精神病,直到医生问这句话

小勇终于和弟弟相拥

杭州小伙整整12年没开口!家人以为精神病,直到医生问这句话

小勇和妈妈也达成了和解。

接受心理辅导最小的孩子才4岁

沈连相副院长说,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孩子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他接诊过最小的患者才4岁,青春期的孩子尤为多。

这个4岁的小患者也让沈医生印象深刻,他一不开心就拿头撞墙,家人拉都拉不住。

沈医生问清楚后才发现,这个小娃儿是不知道如何向家人表达自己的不悦,而家长也没有教会他正确的方法,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沈医师慢慢地进行引导,告诉他除了拿头撞墙,其实还有既不伤害自己又能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沈医生还接诊过一对相约自残的小姐妹,俩姑娘都还在上初中,也是抑郁症。为什么会想要自残呢,她们都跟家长发生了一些冲突,觉得极度委屈不开心后,应对的策略就是用自残,用这种方式来和家长进行对抗。

“对孩子的治疗,不光要引导孩子本人,还要教会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

和家长无法沟通是造成孩子抑郁的原因之一

沈副院长说,与长辈在观念上无法达成共识,无法沟通是造成孩子抑郁的原因之一,问题家长容易带出问题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首先要自身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沈副院长建议家长:

一、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学会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家长们因为工作等原因,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内心需求与安全感的需要,沈医生建议家长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多说说话,倾听他们的想法,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

二、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孩子多做“选择题”。沈连相表示,父母在发现孩子问题时应该给出多种可能性,从孩子和家长本身的想法出发来分析问题,并对告知可能出现的结果,让孩子用自己的智慧来做出选择。

三、家庭教育也需要培训,孩子有情绪问题的,家长也需要和心理医生沟通教育方法。

一个好医生拯救了一个孩子的人生!为这个医生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