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教师,人工智能,那个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看到两个新闻,一个是上海电教馆馆长张治2018年4月17日在北京”引智·创新教师专业成长论坛上作的题为

《AI(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今后教师“传业、授道、解惑”的职能就由AI来代替,教师只剩下育人的职能。

第二个是“共享教师”的报道,相关部门专家提出:优秀教师要资源共享,必须每年要有固定的时长交流到基层学校授课(30天为一个基数)。

共享教师,人工智能,那个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前一个消息,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未来。如今人工智能普及率越来越高,云计算也在引领世界发展,家庭智能化都已经部分实现,再结合各个学校开展的平板班、电教班,让我们明显感受到教育部门在探索教育资源平衡分配、均衡发展的另一条路子。乡村缺教师,尤其是缺优秀的教师资源,教育不均衡是基层永远的痛,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又非一朝一日之功,教育行业AI的引进,即省钱省事省力,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投入使用、产出效益,何乐而不为呢?AI负责教书,学校和教师负责育人,这未尝不是一种极为适合基层教育的最好的途径。今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都可以改变,以社会责任、道德建设、心理辅导、集体管理为主,把机械的教学交给AI。这种方式投入小,见效快,将是影响教师队伍建设革命性、颠覆性的改变。

共享教师,人工智能,那个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共享教师”,路走歪了。又一个自以为高明的专家意见:共享教师就是优秀教师资源下乡、下基层教学一段时间?马云的“共享医院”是这个意思?而且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面积实行,产生的明显问题有:

1、费用。共享期间路费、租房费用、伙食费用等,这些额外的费用谁来承担,是教师个人还是派出学校,还是接受共享的学校,有这个支出项目吗?

2、连续性。短时间共享,连续性怎么保证?共享教师以30天为时间基数,那么共享教师在原学校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共享期间怎么办?接受共享的学校也有自己的教学计划,短时期内的共享,教学怎么安排,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吗?

3、成果。共享教师没有相应的绩效压力,其工作实绩如何考核?还是单凭责任意识、师德等主观因素来衡量?

4、范围。

共享教师只是试验性质,还是在全国推广?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只是表面繁荣?

自己也当过专家,更让我感受到我们国家专家门槛之低,令人瞠目结舌。任何不经调查,拍脑袋式的主意和办法,表面上看亮丽光鲜,实际上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只期盼这些专家不要拿国家的钱财和学生的时间、教师的职业生涯来开玩笑,多沉下身子做调研,少出些自以为高明的馊主意。

共享教师,人工智能,那个才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