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长大后会幸福吗?

谭大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担负起照顾和教养孩子的责任,而现在有一部分父母,因为工作因素和生活压力,将照顾孩子的责任推给了自己的长辈,导致了孩子跟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更亲密,更具有依恋性。其实,这是不正常的,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最初建立起来的依恋关系,是将陪伴孩子一生的。所以年轻的父母,一定要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尤其是0到3岁的婴幼儿时期是孩子一生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所以在这个时候,首先要建立起来的就是和父母的亲密关系,对其以后的幸福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孩子和祖父母更亲的影响


孩子和祖父母更亲,会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小没有深刻的感知到父母的爱,会缺少幸福的童年,没有真正的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长大后的幸福感也会有所缺失,更严重的会影响到日后的婚姻生活,会影响到他以后会不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三、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如果父母已经发现孩子对奶奶亲而不对自己亲,一定要调整好心态,积极的去应对。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与孩子进行沟通,主动的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尽可能多的去感知父母的爱和深厚的情感。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并慢慢的建立起亲密关系,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当然,年轻的父母还要尊敬长辈,和自己的长辈建立起良好的亲密的关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什么时候都不晚,但一定要用心去陪伴,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有一个幸福而快乐的未来生活。


决胜网



首先,幸福是一种个人感受。外界的客观条件,包括收入水平、事业状态、家庭成员组成都不一定成为决定性因素。 比如,收入很高的人有可能内心并不幸福,没有固定工作的旅行家也可能非常幸福。

那么它与什么有关呢?我认为这与我们内心需求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有关。按照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心理需求从分为几个层次,下面的层次一旦被满足,上一层的需求即会出现。


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对各层次的需求有一个期待值,虽然很多人对此是无意识的。但是当这些期待与客观情况不符的时候,我们的感受就是不满足、不幸福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层次越低,不幸福、希望改变的感受就会越强。

我们再来看看从小和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孩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从小被祖辈带大,跟父母不亲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父母的工作太忙,或者远离家乡工作,条件不允许带着孩子。但是,值得我们非常重视的是,无论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如何,在孩子心目中渴望得到父母的爱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即使长大后,理性上能够理解父母远离的原因,但是如果仍没有办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坚固的信念:“我的爸妈是爱我的,是无条件爱我的”的话,他们的自尊程度就会比较低。同时不安全感又会让他们从心底非常渴望父母的认可,所以即使他们长大后,也经常出现压抑自己的需求,讨好父母的行为。

自尊比较低的人心底总有些隐隐的惶恐,害怕被否定、被拒绝,认为如果自己做的不够好,就不再会被喜欢。所以有一些人,虽然在对自己接近完美的要求下,学业或事业很成功,但他们内心的惶恐也会经常出来困扰他们。也就是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们“尊重的需求”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是他们感到很难达到“幸福”状态的原因。

当然,我需要强调,并不是说“所有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人都不会感到不幸福,这与他们后续与父母的关系,与他们是否从父母那里得到“我是否是被爱的”有密切的关系。


兰海


从小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长大后幸福吗?我肯定的说,不幸福。

现在社会,很多年轻人为了生活,有了孩子后,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年人带,由此出现了社会上流行的"隔代亲"现象。对此,我是深有体会。

大宝出生后,同大多数人一样,休完产假,我就去上班了,于是爷爷奶奶过来帮忙带大宝。每天早上睁开眼睛,大宝第一眼看到的是奶奶;白天陪大宝玩、带着大宝逛公园的是奶奶;甚至晚上睡觉前看到的还是奶奶。因为工作忙,有时间下班回家比较晚,到家的时候大宝已经睡觉了。大宝每天与我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即使是周末,由于平时工作的忙碌,周末就想睡懒觉,于是大宝仍然跟着爷爷奶奶。二宝出生后,爷爷奶奶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小宝,于是我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但是,由于俩宝年龄相差只两岁,我一个人暂时无法照顾两个小小孩,于是,大宝住到了爷爷奶奶家,大宝跟爷爷奶奶更亲了。

大宝现在上幼儿园中班了,不管去哪里,不管他做什么,都要拉着奶奶或者爷爷一起去,我想接大宝回家住,跟爸爸妈妈和小宝能有更多的互动,增进感情,可大宝死活不愿意回家,每次强拉着大宝回家,大宝歇斯底里的哭闹让我一度很崩溃。有时候我甚至在想:这还是自己的孩子吗?在大宝的心里,爸爸妈妈或许就是一个代名词而已,爷爷奶奶才是"爸爸和妈妈"。

为了增进与大宝的感情,我和老公想了很多办法:给大宝买喜欢的玩具、喜欢吃的零食、给大宝看喜欢的动画片、陪大宝玩游戏......虽然跟大宝玩得很开心,但只要一提到回家住,大宝立马就变了脸色,什么喜欢的东西都不要了,就要奶奶。

于是,我尽量多抽时间去接送大宝去幼儿园,渐渐地,大宝与我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多,也会在幼儿园小朋友面前说"这是我的妈妈"了,也愿意在放学的路上给我讲幼儿园发生的事情了。回家后,我 也尽量多抽时间陪大宝玩游戏,慢慢的打开大宝的心里防线,终于,大宝愿意主动回家住了。

最近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大宝每天都会跟我说:妈妈,你明天早上送我去幼儿园,下午来接我放学,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呢?!我每天都按照与大宝的约定,尽量不让大宝失望,如果哪天因为有事没有去接大宝放学,大宝还会生气。我发现,大宝跟我的距离越来越小了,每晚会主动去跟爷爷奶奶说再见,并跟我回家住。

虽然大宝和小宝在一起会吵会闹,大宝会老是去逗小宝,弄得小宝哭闹,虽然有时候会搞得我心烦意乱,但是我很满足,因为,有大宝、小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成长为自己


孩子亲奶奶是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在照顾和陪伴自己,孩子在奶奶身上体验到了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困了饿了累了找奶奶,这很正常。

孩子可以同时和多个人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这就好比孩子心里有好几把椅子,会留给让自己感到爱和安全的人,奶奶可以坐一把,妈妈也可以坐一把,两个人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说到底,孩子心里的椅子上有没有妈妈,取决于妈妈和孩子相处过程中,有没有让孩子感到被接纳、被爱,和其他人的存在无关。

圈圈家有个堂妹,从小爸妈留她在家,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带,但是每年父母寒暑假都会把她接到身边,让孩子感觉父母的确是因为工作不得以放自己在家,但内心仍然是爱自己的,所以跟奶奶亲,跟父母也亲!

另一个堂妹,爸妈也留她在家,外出打工,三年五年都不回去看一次,寄回家的钱也很少,爷爷奶奶把她看作负担,结果初中刚读完上了个中专,被一个老男人拐走了,21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

当初家里人再三反对吵架,她只说“这个男的对她很好”,就跟着老男人走了,典型的就是爹不疼妈不爱,爷爷奶奶带在身边,也不真正关心她!

孩子很多时候心里门门清,有些事嘴上不说,心里可是很清楚的,谁真正爱她,自然就跟谁亲了!


甜甜圈伐木累


从小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长大后,有的会幸福,有的暂时不会幸福。


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这就要看孩子生活中是否有依恋的人。


得到过幸福的会幸福,没有得到过幸福的,行为会有所偏差,经过调整会获得幸福。


1、妈妈辈和奶奶辈的教养理念和方式不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孩子生活的时代跟父母生活的时代不相同。


奶奶和父母都是按照自己生活时代的方式来教养孩子的。


跟奶奶生活,隔辈的人容易依恋,孩子不成熟,容易受奶奶观念的影响,尤其是跟奶奶亲的孩子。


孩子跟奶奶情感上的依恋主要是满足自己对亲情的需求。


父母的爱,奶奶是无法替代的,如果错过了给孩子依恋,父母很难补偿。


孩子需要直接得到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才会依恋父母。

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提出来,偶尔还可以任性一下。


如果只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的经济状况不好的话,孩子会有"不应再为难奶奶"的想法。


孩子跟奶奶不便提要求的心理,使隔辈亲隔层亲 ,孩子只有忍受,被迫懂事、小心孝敬,承担起小大人的责任。


有的孩子如果像没妈的孩子一样,遭受亲戚的白眼和鄙视,会有被父母遗弃的想法。


如果回家还被父母嫌弃和忽视,不但不会依恋父母,还容易导致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只跟奶奶亲,不跟父母亲的孩子,长大不容易获得幸福感


孩子的成长过程需要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会造成孩子身心上的缺陷,有奶奶的亲是一种弥补。


但孩子单独跟老人生活会带来行为上的一些偏差,造成自卑心理和偏执。


有书君身边就有一个小时候跟爷爷奶奶生活的朋友。


奶奶再好陪不了一辈子。她曾经回父母家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因为受不了父母只关注弟弟,漠视自己的需求。


已经形成了自己看人待事观念的她,没办法接受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受不了她的顶撞,相互之间产生了心理隔阂。


也因为隔得太久了,相互彼此不了解,没有共同的话题,双方都有陌生感,无法形成依恋。


她又回去爷爷奶奶那里,跟老人们一起生活,在老人那里她起码能得到关爱。


朋友心里不接纳父母,也不愿意依靠和接受父母的帮助,生活所迫逼着她自强自立,很早就独立生活,最后是她为爷爷奶奶尽的孝。


生活最艰辛的时候,是她凑购房首付款时。


她向父母开口借,父母只借了她少部分,她没想到好不容易开口,父母却没能帮她解决大问题。


等她单位搬迁不得不第二次购房的时候,父母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她后来以帮父母买保健床垫、沙发等物品给父母“还了”回去。


因为家庭关系的原因,她与同事、朋友相处中总感觉有隔阂、亲密不起来、不愿交心,也不愿欠别人人情。


后来她知道,是小时候的经历导致了自己无法信任别人,影响了人际交往关系。


她很孤独,但改变不了内心敏感,只能生活在包裹着坚硬外壳的世界里。


如果碰上一个能够呵护她,能让她依恋的人,也许她会有所改变。


成家后她没有安全感,影响了婚姻质量。因丈夫出轨离婚,自己带大孩子,一直单过。幸福感离她有点远。


3、调整心态,改变现状


是父母没能陪伴孩子,让孩子孤单的心理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了孩子的孤独感。


隐形的伤口无法愈合,之后父母想改变关系,无论怎样努力也很难弥补。


父母对孩子再好也会受到置疑、怨恨,孩子对父母没有依恋之情,不容易接纳亲情,不愿意接受情感伤痕的修补,也不懂得怎样去改善关系。


总觉得跟别人隔着距离,没法跟别人亲近的话,成年以后发现原因要加以调整改变,否则将难以改变。


这种感觉会伴随孩子成长过程的始终。

有书君希望意识到问题的她,能主动接受无法改变的过去生活,接受那个内心受伤的自己,接受父母无暇顾及的事实,原谅他们对自己的忽视和被生活所迫的无奈。


不要为自己得不到的关爱伤感太久,拥抱自己,安慰自己内心深处的小女孩,体谅父母曾经的情感匮乏。


自己无法调整的话,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疗愈方式,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自己曾经的心理受伤。


如果可以,试着调整自己情绪,放弃伤感,让心回归常态。


不愤恨、不记仇,多往宽处想。成年人自己要明白,相处关系不好不仅仅是哪一方的问题。


打开心结的钥匙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原谅别人也就能原谅自己,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接纳不完美的对方就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要获得幸福感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有书课堂


这个问题我最有资格回答了,因为我幼儿时期曾在奶奶家生活过三年(6-8岁期间),从小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如今我已年方35,很难幸福。


壹 与奶奶生活的三年

家里孩子多(四姊妹),我是老大,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在我6岁时候被父母送回老庄(爷爷奶奶扶养)读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季母亲送棉衣棉鞋晚了,奶奶就说父母不要我了,不管我的死活(奶奶给村里其它人做棉衣棉鞋,没给我做过,告诉我如果给我做也要给婶婶家孩子做)。我很懂事的理解了奶奶。

手脚上生了冻疮,我妈妈看到后跟我奶奶吵了一架(意思是平常每个月给你生活费,你不做能不能给孩子买,买的孩子婶总不会有意见吧),然后愤而接我回身边读书了。


贰 回父母身边后

八九岁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足以让母亲崩溃。大义凛然,自私自利,喜欢惹事生非,为此很大了,没少挨父亲的戒尺。

父亲爱读书,根据性格引导我开始阅读,成绩一直比较好,但是心思敏感、多疑、自卑、自怜。

即使妈妈和老爸怎么表明爱我,甚至很多时候(感觉更像弥补)对我比弟弟妹妹更好,依然如此。


叁 童年对于长大后的影响

初中时候以全镇第11名的成绩考入,平时数学都是满分,语文得过满分,最差的一次扣了三分(还是作文),八岁时候在父亲的影响下读《三国演义》原著,和弟弟妹妹各自房间里书架上全部是书。

高考时候英语不及格,物理刚好及格,考学失利,职高混了毕业证踏入社会,与父母失联六年。无法沟通,也不想沟通。内心深处的绝望挥之不去,消散不了。

青春除了奋斗、荒唐、学习、运动,还有绝望,无法救赎的绝望。创业二次失败告终,自学医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

虽然很独立,可是很痛苦。晚婚晚育,如今生活过得还算可以,但是幸福指数较低。套我母亲一句话“无论再苦,孩子都要留在自己身边。很后悔把我留在奶奶家的三年。”


豆妈亲子阅读


不亲,我小时候是因为超生,害怕丢了工作所以放在奶奶家的,本来准备给人,结果人家怕条件没有我家好,长大了再跑回去,不要我,然后两个月送去奶奶家,一直到六周岁。直接接回家去上小学,不听话就打,没有照顾过直接接回到陌生的环境,那么小,当时特别害怕,胆怯,没有人关心过,家里有个姐姐,动她的东西也是打。只有爸爸偶尔会疼惜一下。所以很小的时候就特别恨妈妈,她也不喜欢我,经常当着我的面,说我多不好不好,什么好东西都给姐姐,我要回奶奶家,也打,不让亲奶奶。偏心特别严重,后来我长大了,奶奶走了,我哭都骂我,有什么可哭的,那么大岁数了,死了就死了被,有什么可难受的。哭都偷着哭,再后来我结婚了,没几年,爸爸也病了,走了。我觉得我没有家了,特别痛苦,疼我的人一个都没有了,好在我老公婆家对我比较好,我感觉就是紧紧依靠他这棵大树了,现在妈妈自己一个人,有时候觉得她挺可怜的,生育之恩得报,她在我家随便,我也不会说什么,她也年纪大了,我一点也舍不得气她,不会顶撞她,可是她偏心太严重了,把我姐惯的不成样子,什么也不做,来我家就是让我伺候她,伺候她家孩子,我妈还希望我们姐俩好好相处,经常在一起,可是这对于我就是一种折磨。感觉自己从小到大,太多太多不公平的事情了,为了不让妈妈生气我从来不辩解,也是懦弱惯了,可是每次都是姐姐占便宜,她也不会为我说句话,心安理得的接受,所以怎么样我都跟他们亲不起来。没有感情,根本就装不出来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感觉。所以我现在虽然上班,我多累都把孩子带在身边,好好爱他,不让他有一点没有安全感的感觉,我觉得他们真的亏欠我太多了,从来什么都不管。太痛苦了


默默44343737


别说长大幸不幸福了,从小就不幸福好吧!父母的爱和奶奶给的爱,不能等同!

我有个侄子,生下来就奶奶带,一岁的时候被奶奶带回老家,和父母分开了,那孩子的性格真的不好,特别爱哭,他手里的东西从来不会给他堂哥的!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挺让人心疼的,,上幼儿园了,老师建的学校班级群,爷爷奶奶没文化,搞不定,孩子的学习都有影响!他堂哥的爸妈都在,所以收拾的干干净净,还特别懂事,他妈妈也给他辅导功课,两个孩子明显的对比!

我周围带孩子的奶奶挺多的,奶奶毕竟老了,眼界,经历都比不上父母,奶奶能让孩子吃饱穿好就可以了!孩子的安全感还是要父母给!


隽永栀筰裐


不幸福。老公小时候生肺炎,才被送到上海奶奶家,带到6岁再回家。回家后,被其母各种殴打,打完再推父亲去打。然后,一边打一边骂,讨债鬼。那父亲居然纵容妻子虐待孩子,充其帮凶。奶奶知道后,说:为啥?

我与老公相识,是他家亲戚牵线,各种伪装,各种热情,实情半点不会让你知道。一个没接触多少社会、还没谈过恋爱的萌妹子哪里是这些骗子的对手。大概就是看我好欺负的吧。

我与老公结婚前并不知情,他妈伪装地好。待领证后才察觉。结婚连上交的钱都不给,后来结婚、过月子、办百日宴说没空,要搓麻白相。那时,靠娘家哥姐借钱给我度难关。你问公婆借都说没有,情愿存到私人公司拿高利息,结果连本金都没拿到。

扳倒和坤,嘉庆吃饱。对我们不管不顾,小儿子当然就吃双份啦。小儿子结婚离婚再婚,帮办二次婚礼,过2次月子,带2次小孩。婆婆喜欢小儿子,当然不遗余力,竭尽全力帮忙。

小女儿更是宠得不得了。没公主命偏有公主的病。从不工作,外孙日夜带,又出钱又出力。可惜,也离婚啦。

当时,看到婆婆追着外孙喂饭时,想起她没抱一下孙子、喂一口粥、洗一片尿片。心里的苦和泪,默默地流进肚子。当初我父亲劝我趁早离婚,说闺女这样的人家不能嫁啊。

可我老公那时超级可怜,都想自杀了。唉,谁愿意嫁这种变态人家。当初心软,不听老人言,吃的亏还真不少。

别说过年聚餐,就是平时都没有,还想什么家庭温暖,做梦。那时,他们还年轻又有钱,最得瑟的时候啊。但亲戚一来,马上打电话给儿子。一来饭店请客让儿子付帐,二来让人以为父子关系很好。真是伪君子岳不群,心机婊。

现在,婆婆还有一件事没做完,就我家还没离,死不甘心啊。搅屎棍婆婆想着妯娌俩帮养她外孙呢。凭啥,谁养的败家女谁消受!啃老到45岁,还不会烧饭,到处厚着脸皮蹭饭。呵呵

有钱有力时,归小儿子和小女儿。公公病了,就属于大家了。陪夜、要吃(那时说不要靠你们吃)、出钱买墓地等种种。公公死前,还把名下存款给他女儿。我老公原说老头怎么要死都不交代呢。

人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做这种父母的儿子媳妇肯定特憋屈,特难受。可这种偏心眼,只会造成兄弟、兄妹老死不相往来。

你们没有体会过被父母压榨的痛苦,而且,大家都会拿孝道来说事,殊不知,他们只是披着一层父母的外衣而已,真正做的却让孩子痛不欲生,天下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疼爱孩子的,有些真的让孩子生不如死!


用户3544770537


谢谢邀请,我是爱说真话,又认真答题的农夫,欢迎大家关注农夫也疯狂。

题主问从小跟奶奶亲,跟父母不亲的孩子长大以后幸福吗?农夫可以明确告诉你的是,孩子长大以后的幸福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不是只是跟那个亲所决定的。

农夫就是在农村长大的,而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很多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打工。但是据农夫了解,我们这一批长大的孩子现在大多数都已经孩子都好几岁了,有些结婚早的孩子都上初中了。你问农夫,跟爷爷奶奶亲,不跟爸爸妈妈亲的孩子幸不幸福,农夫自己的经历告诉你,那就是幸福的!

孩子之所以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亲,那是因为他们想事情很简单,谁对他们好,自然就和谁亲。如果你整天板着一张脸,或者是经常不在家?那一回到家,就让孩子和你亲,怎么可能呢?而爷爷奶奶就不一样了,他们总是慈祥的,对于自己的孙子、孙女也是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他们。这样就自然而然让孩子对爷爷奶奶产生了好感。而这样的好感是可以转移的,孩子们都是今天和他亲,明天叔叔阿姨对他们好了,他又和叔叔阿姨亲了。所以这个问题,你是完全不用操心的。而且孩子会慢慢长大,长大了就会懂事了,他们就会明白当初父母的良苦用心了。

至于你问的孩子幸不幸福,那就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了,比如工作是否满意,有木有老婆,孩子听不听话,生活顺不顺利等等,这才是决定他们幸不幸福的关键所在吧!不要杞人忧天了,孩子和你不亲,你就多陪陪他们,给他们买点礼物,好好处几天,慢慢就亲热了!关于孩子的幸福,那就交给孩子们自己吧,因为幸福是要考自己努力去争取的。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不要操心了!

认为农夫说的有理的,留下你们的发财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