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最近都在川陕甘结合部走访,走走看看曾经留下的一些东西,铭记过去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富强!

本文将以第一人称讲诉一段三线建设时期的故事——抢建821,一位亲历者的口述!

1970年7月,我在北京工业学院读书,毕业分配时,个人填了两三个志愿。某天,在大教室开全系学生大会,老师宣布分配方案,我被分配到:二机部821厂。我只知道821厂是军工厂,不知道到底是干什么的。(注:二机部:第二机械工业部,1952年成立,主管核工业;821厂:原中核集团821厂,承担军用核材料生产的大型军工企业)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很快,我们订票、乘火车,8月10日,到了四川昭化火车站。按照派遣单要求,找到了宝轮中学,报到。我们很快知道了毛主席关于“三线”建设的有关指示,受到鼓舞和激励。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我们一批来的几十个大学生暂不安排具体工作,住在宝轮宾馆,见到老职工,问他们,821是干什么的?离这里多远?没有人正面回答,都是嘿嘿一笑。他们有些人也住在宝轮旅馆,天天乘汽车进“山里面”去上班。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后来,领导通知我进“山里面”去“一队”报到。于是,我一只手提纸箱,里面全部是书;另一只手提行李箱,背上是铺盖卷。在公路上很容易就拦了一辆满载红砖的卡车,坐在砖上面,上坡,下坡,摇摇晃晃,约过了四五十分钟,来到一个铁索桥码头,司机刹一脚,说,你到了,你过铁索桥往前面走,边走边问吧。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走过铁索桥,来到“三堆粮站”。木料盖的二层楼,古式建筑风格。原本是粮站,821来了后,地方政府腾出来给821作“办公大楼”的。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821是抢建,而且是“先生产、后生活”。所以,只能首先挤在老乡家中生活,然后,自己创造基本生存条件。我们每天按时起床,到三里路以外的老乡家,吃伙食团,然后,拿上铁锹等工具,爬坡上山,修路。接着就修房:干打垒(一种简易的筑墙方法,在两块固定的木板中间填入黏土夯实)。不过我们这一批人已经开始修建砖瓦房屋了。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我们每周有半天时间学习,五天半时间劳动。此外,每周还有两个晚上也得开会、学习。我们还大概知道了821厂的基本情况与建设背景。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1968年,根据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央给二机部做出指示:在三线地区抢建一套“靠山、分散、隐蔽”的反应堆和后处理工程。

1968年10月,二机部开始选821厂建设地址。

1969年2月25日,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抢建821工程。

1969年5月30日,周恩来总理批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抢建八二一工程的联合通知》,是军发(5)357绝密发电。

1969年6月6日,粟裕大将与余秋里召集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落实该《通知》。

1969年8月15日,821工程“三结合”设计队在广元嘉陵旅馆开始工作。

1969年10月10日。现场正式破土动工。

1969年11月5日,周恩来总理签发国务院、中央军委的绝密电文,决定404厂2465名员工到四川,其中1735人到821工程,家属随迁。

不久,几千人,分3批,3天之内,乘火车出发,经过70多小时,到达广元地区,受到广元人民的无私热情接待。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突然到来的好几千人,老老少少,吃喝拉撒睡,全部由人民群众、主要是山区农村人口来“消化”,由山区几十里长的公路两侧的十几个人民公社安排,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难、困苦、“不可思议”。许多人,不得不居住在农家原来的猪圈、牛圈、羊圈里,当然,也有农民把他们准备结婚的新房让给821的工人住。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真正的工程“主战场”在白龙江对面峡谷里面。1969年4月,工程主要领导与工作人员就进入工地现场。6月开始,核工业22、23公司等单位施工队伍,就已经开进工地做施工准备,24公司也很快跟进。10月开始,昭化火车站每日进货几十个车皮,有时高达120个。到1969年底,进入现场的运输汽车达307台,施工队伍已经15200人,日夜奋战。根据1969年6月国务院各部、委会议要求,国务院各部、委雷厉风行,分别抽调力量参与抢建。施工高峰期,现场3万多人。全国各地,为821生产设备、材料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十里峡谷,热火朝天。组织指挥这样的“战役”,你不得不佩服。艰难困苦,你可以充分想象。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工地上,我们抬着砂石等爬坡,喊着号子,期间,有几个活跃分子,把劳动情景编成诗歌,激情朗诵,或者来段快板,或者背段毛主席语录,宣传鼓动一番,让人喜笑颜开。那个时候是学习解放军,设连队。我们连的指导员风湿性关节炎严重,我们穿单裤,他已经穿毛裤,还“带头”与我们一起干,身先士卒。当时流行共产党员杨水才那句“小车不倒只管推”。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1970年底,经过个人书面申请,组织上调查,批准我与对象结婚。酒席日期定在第一届学习毛主席著作先进分子代表大会之后的1971年1月17 日。谁知道,“会”到临头要推迟几天。当时流行: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于是,我置“小事”于不顾,等着参加“大事”。等我错过酒席回到家才知道,我大妹妹替我做新郎官,履行了所有礼仪。探亲假仅12天,总共约20天的假期,一眨眼就过去了。10个月后,生孩子时我也没有回家。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1971年7月1日,生活区通往厂区的白龙江大桥建成通车。之前,去厂区过白龙江要靠渡船摆渡,所以,去厂区的时间少;之后,我们开始经常去厂区做生产准备。直到1972年1月,才开始由建筑公司为主建设生活区;我们以厂区生产准备为主。所谓生产准备,也是从盖席棚子开始。有了席棚子,我们就开始接水管,拉电线,接焊机,砌火炉,安装砂轮机、台钻,做工具箱、工具,画图纸,去厂房看设备、参与设备验收等。


821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园,确实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真正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政府职能,几乎都有,而且还有警卫部队。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821人的幸福感还体现在副食品的保障供应方面。例如:猪肉全年保障供应;每年到青岛等沿海一带采购上万斤鱼类、到巴中罐头厂采购猪肉罐头4~5吨;每年拨给2万斤牛羊肉;广元市革命委员会为821划定了蔬菜种植基地800多亩,蔬菜供应绰绰有余;每年从外地采购柑桔、苹香蕉、瓜类上万斤,还有菜油、白糖、奶粉以及茶叶、鸡蛋等。这些保健食品算是给821成千上万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的一些补偿。一般都是,职工凭借“购货本”,到商店购买。(总数看起来多,其实平均到近万人,其实也没多少,但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也算是很好的福利了)

但事实上,这些食品弥补不了放射性给我们的职业伤害。当时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民族的安危联系在一起。举个例子:有一次跟车间主任进了反应堆厂房工作,反应堆一回路管道上一个阀门盘根处泄露,在向空间喷水。我辅助、主任操作,调紧盘根的压紧螺母,泄露状况缓解但未完全消除。我不知道辐射有多强,工作时间应该控制在什么界限。主任最后说:不能再干了,赶快离开!

我到了1977年前后,白血球最低时3000左右(正常数值区间是4~10×109/L),血小板也低,大约4万左右(正常值数值区间是100~300×109 /L)。牙齿动不动就出血,还很难制止,现在,我还经常想起当年医生给我牙齿止血的情景。反应堆厂房在73年12月实现物理启动,74年10月11日实现了满功率稳定生产,1978年实现 “1.3堆”目标。后处理厂1976年热试车投产,并于同年5月拿出合格产品,1977年达到了设计生产能力。

铭记丨三线核工业建设者,他乡是故乡,为祖国义无反顾

从1973年到1987年,全厂完成2904项科技成果,其中,较大项目481项,重大42项,到1989年时,其中30项已经获得部级以上奖励,7项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821厂可谓成绩辉煌,彪炳史册!同样重要的是,许多821人后来成为国内核电行业的骨干。821的成就,是全体821人创造的!

历经40多年风雨的821厂,如今进入军工遗留放射性三废治理和军工核设施退役阶段,总有一天,821将从这里消失;汶川地震后,821生活区也已异地迁建,821人亲手建立的那个热闹非凡的“社会主义大家园”也将随之萧条寂寞;但是这个白龙江畔美丽的三堆镇,以及那一段为国奋斗的历史,将会无数次地出现在821人的梦境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