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爲祖國義無反顧

最近都在川陝甘結合部走訪,走走看看曾經留下的一些東西,銘記過去才能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富強!

本文將以第一人稱講訴一段三線建設時期的故事——搶建821,一位親歷者的口述!

1970年7月,我在北京工業學院讀書,畢業分配時,個人填了兩三個志願。某天,在大教室開全系學生大會,老師宣佈分配方案,我被分配到:二機部821廠。我只知道821廠是軍工廠,不知道到底是幹什麼的。(注:二機部:第二機械工業部,1952年成立,主管核工業;821廠:原中核集團821廠,承擔軍用核材料生產的大型軍工企業)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很快,我們訂票、乘火車,8月10日,到了四川昭化火車站。按照派遣單要求,找到了寶輪中學,報到。我們很快知道了毛主席關於“三線”建設的有關指示,受到鼓舞和激勵。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我們一批來的幾十個大學生暫不安排具體工作,住在寶輪賓館,見到老職工,問他們,821是幹什麼的?離這裡多遠?沒有人正面回答,都是嘿嘿一笑。他們有些人也住在寶輪旅館,天天乘汽車進“山裡面”去上班。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後來,領導通知我進“山裡面”去“一隊”報到。於是,我一隻手提紙箱,裡面全部是書;另一隻手提行李箱,背上是鋪蓋卷。在公路上很容易就攔了一輛滿載紅磚的卡車,坐在磚上面,上坡,下坡,搖搖晃晃,約過了四五十分鐘,來到一個鐵索橋碼頭,司機剎一腳,說,你到了,你過鐵索橋往前面走,邊走邊問吧。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走過鐵索橋,來到“三堆糧站”。木料蓋的二層樓,古式建築風格。原本是糧站,821來了後,地方政府騰出來給821作“辦公大樓”的。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821是搶建,而且是“先生產、後生活”。所以,只能首先擠在老鄉家中生活,然後,自己創造基本生存條件。我們每天按時起床,到三里路以外的老鄉家,吃伙食團,然後,拿上鐵鍬等工具,爬坡上山,修路。接著就修房:乾打壘(一種簡易的築牆方法,在兩塊固定的木板中間填入黏土夯實)。不過我們這一批人已經開始修建磚瓦房屋了。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我們每週有半天時間學習,五天半時間勞動。此外,每週還有兩個晚上也得開會、學習。我們還大概知道了821廠的基本情況與建設背景。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1968年,根據當時嚴峻的國際形勢,中央給二機部做出指示:在三線地區搶建一套“靠山、分散、隱蔽”的反應堆和後處理工程。

1968年10月,二機部開始選821廠建設地址。

1969年2月25日,經周恩來總理同意,國務院國防工業辦公室批准搶建821工程。

1969年5月30日,周恩來總理批發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搶建八二一工程的聯合通知》,是軍發(5)357絕密發電。

1969年6月6日,粟裕大將與餘秋裡召集國家有關部門負責人開會,研究落實該《通知》。

1969年8月15日,821工程“三結合”設計隊在廣元嘉陵旅館開始工作。

1969年10月10日。現場正式破土動工。

1969年11月5日,周恩來總理簽發國務院、中央軍委的絕密電文,決定404廠2465名員工到四川,其中1735人到821工程,家屬隨遷。

不久,幾千人,分3批,3天之內,乘火車出發,經過70多小時,到達廣元地區,受到廣元人民的無私熱情接待。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突然到來的好幾千人,老老少少,吃喝拉撒睡,全部由人民群眾、主要是山區農村人口來“消化”,由山區幾十里長的公路兩側的十幾個人民公社安排,可想而知,是多麼的艱難、困苦、“不可思議”。許多人,不得不居住在農家原來的豬圈、牛圈、羊圈裡,當然,也有農民把他們準備結婚的新房讓給821的工人住。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真正的工程“主戰場”在白龍江對面峽谷裡面。1969年4月,工程主要領導與工作人員就進入工地現場。6月開始,核工業22、23公司等單位施工隊伍,就已經開進工地做施工準備,24公司也很快跟進。10月開始,昭化火車站每日進貨幾十個車皮,有時高達120個。到1969年底,進入現場的運輸汽車達307臺,施工隊伍已經15200人,日夜奮戰。根據1969年6月國務院各部、委會議要求,國務院各部、委雷厲風行,分別抽調力量參與搶建。施工高峰期,現場3萬多人。全國各地,為821生產設備、材料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十里峽谷,熱火朝天。組織指揮這樣的“戰役”,你不得不佩服。艱難困苦,你可以充分想象。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工地上,我們抬著砂石等爬坡,喊著號子,期間,有幾個活躍分子,把勞動情景編成詩歌,激情朗誦,或者來段快板,或者背段毛主席語錄,宣傳鼓動一番,讓人喜笑顏開。那個時候是學習解放軍,設連隊。我們連的指導員風溼性關節炎嚴重,我們穿單褲,他已經穿毛褲,還“帶頭”與我們一起幹,身先士卒。當時流行共產黨員楊水才那句“小車不倒只管推”。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1970年底,經過個人書面申請,組織上調查,批准我與對象結婚。酒席日期定在第一屆學習毛主席著作先進分子代表大會之後的1971年1月17 日。誰知道,“會”到臨頭要推遲幾天。當時流行: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於是,我置“小事”於不顧,等著參加“大事”。等我錯過酒席回到家才知道,我大妹妹替我做新郎官,履行了所有禮儀。探親假僅12天,總共約20天的假期,一眨眼就過去了。10個月後,生孩子時我也沒有回家。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1971年7月1日,生活區通往廠區的白龍江大橋建成通車。之前,去廠區過白龍江要靠渡船擺渡,所以,去廠區的時間少;之後,我們開始經常去廠區做生產準備。直到1972年1月,才開始由建築公司為主建設生活區;我們以廠區生產準備為主。所謂生產準備,也是從蓋蓆棚子開始。有了蓆棚子,我們就開始接水管,拉電線,接焊機,砌火爐,安裝砂輪機、臺鑽,做工具箱、工具,畫圖紙,去廠房看設備、參與設備驗收等。


821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園,確實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真正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政府職能,幾乎都有,而且還有警衛部隊。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821人的幸福感還體現在副食品的保障供應方面。例如:豬肉全年保障供應;每年到青島等沿海一帶採購上萬斤魚類、到巴中罐頭廠採購豬肉罐頭4~5噸;每年撥給2萬斤牛羊肉;廣元市革命委員會為821劃定了蔬菜種植基地800多畝,蔬菜供應綽綽有餘;每年從外地採購柑桔、蘋香蕉、瓜類上萬斤,還有菜油、白糖、奶粉以及茶葉、雞蛋等。這些保健食品算是給821成千上萬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的一些補償。一般都是,職工憑藉“購貨本”,到商店購買。(總數看起來多,其實平均到近萬人,其實也沒多少,但在那個物質匱乏年代,也算是很好的福利了)

但事實上,這些食品彌補不了放射性給我們的職業傷害。當時提倡“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把自己的工作與國家、民族的安危聯繫在一起。舉個例子:有一次跟車間主任進了反應堆廠房工作,反應堆一回路管道上一個閥門盤根處洩露,在向空間噴水。我輔助、主任操作,調緊盤根的壓緊螺母,洩露狀況緩解但未完全消除。我不知道輻射有多強,工作時間應該控制在什麼界限。主任最後說:不能再幹了,趕快離開!

我到了1977年前後,白血球最低時3000左右(正常數值區間是4~10×109/L),血小板也低,大約4萬左右(正常值數值區間是100~300×109 /L)。牙齒動不動就出血,還很難制止,現在,我還經常想起當年醫生給我牙齒止血的情景。反應堆廠房在73年12月實現物理啟動,74年10月11日實現了滿功率穩定生產,1978年實現 “1.3堆”目標。後處理廠1976年熱試車投產,並於同年5月拿出合格產品,1977年達到了設計生產能力。

銘記丨三線核工業建設者,他鄉是故鄉,為祖國義無反顧

從1973年到1987年,全廠完成2904項科技成果,其中,較大項目481項,重大42項,到1989年時,其中30項已經獲得部級以上獎勵,7項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成果獎”。821廠可謂成績輝煌,彪炳史冊!同樣重要的是,許多821人後來成為國內核電行業的骨幹。821的成就,是全體821人創造的!

歷經40多年風雨的821廠,如今進入軍工遺留放射性三廢治理和軍工核設施退役階段,總有一天,821將從這裡消失;汶川地震後,821生活區也已異地遷建,821人親手建立的那個熱鬧非凡的“社會主義大家園”也將隨之蕭條寂寞;但是這個白龍江畔美麗的三堆鎮,以及那一段為國奮鬥的歷史,將會無數次地出現在821人的夢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