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拼音吗?拼音和汉字是如何搭配起来的?

里奥18


对于题主的好奇,我表示能够理解,因为很多朋友同样有这样的疑问。

拉丁字母是近代西学东渐之后,才传入我国的。经过了很多学者的尝试,慢慢不断地发展,1958年我国才正式颁布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的汉语拼音。

所以,古代肯定是没有这种汉语拼音的。

那么古代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标注汉字的呢?

这也是经过了好几个发展阶段。

最初古人在对汉字进行标注的时候,是通过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来标注汉字,比如直音法、读若法。

直音法举个例子,我们就以“就”字为例,可以这样标注“就:音旧”。

读若法比如《说文解字》:“唉,应也。从口矣声,读若埃”。这种方式很直观简单易懂。

因为字有很多读音,有些字可能就没有完全一样的读音的字可以做标注,后来人们又从梵文字母中得到启发,把汉字音节分为声、韵两部分,发明了反切注音法。

反切注音法相当于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即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拼出一个新的读音。

比如“卜:博木切”,就是bo:b+u

这样就方便多了。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当然,随着拉丁字母的传入,后来给汉字标音就更加简单了。

我是阆中飞帅,来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阆中古城,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回答,都是知识点,圈起来,以后要考!

点关注,不迷路。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聊聊


阆中飞帅


现代汉语拼音,是现代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古代当然没有汉语拼音,但是也有汉字注音方法,以解决汉字注音问题。

古代,如同今天,仍存在各地方言,更没有普通话,如何统一汉字发音,以利文化交流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代人先后采用:

直音法,以同音字互注,鹰=英,冬=东,韩=寒,吴=无等。

读若法,没有同音字,用近音字,如芨,读若急等。

还有“读为法”、“叶音法”等。

后来,古代人发明更科学的汉字注音法,称为“反切法”的汉语注音。


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你看,现代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已具备,这已经比较接近现代汉语拼音了!

百多年前,中华民国时期,又发明了“国语注音符号”,用于汉语注音,正式的称呼是“国语注音符号第一式”。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发明的“记音符号”为蓝本,修订后,经教育部审定全国推广。

现在,我们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