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近日,济南日报B5版专版发布“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导语

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王文涛曾提出:“我们的工作最终是为了老百姓有获得感,把济南建设成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让道路更畅通、让市民出行更舒心,打造一支有温度的警队,服务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这是济南交警不变的追求和永恒的主题。

有干劲儿、有想法、有温度的警队,是由一位位坚守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民警组成。他们或运筹帷幄、统筹全局,或身临一线、冲锋陷阵;他们用饱满的热情见证着济南交警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变化。

近日,记者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采访了近期先后被授予荣誉称号和荣记一等功的4名警察,他们或精于具体业务,或警卫保障有力,或事故鉴定有方,或执法精准有效。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为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城市而努力奋斗着……

卢建昌

济南交警成长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被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个人”

  卢建昌是一位拥有38年警龄的“老交警”。他从一名普通民警干起,逐步成长为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见证了济南交警近40年来的发展历程。

  卢建昌在交警支队分管交通警卫、大型活动交通安保和宣传工作。他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交通警卫工作,着力于树立济南精品警卫案例品牌、建立完整高效的警卫业务评价体系,创立并完善了“4+2”警卫战术新模式。仅2017年,在他的直接指挥下,就圆满完成167次道路交通警卫任务,实现了“零差错、零失误”的目标,受到公安部警卫局、省公安厅、市公安局领导的好评。

  从前期勘察活动现场到警力部署、点位设置,再到现场指挥调度、疏导车辆,每一次大型安保活动,卢建昌总是全情投入在一线。在去年十九大安保工作中,按照支队党委的部署要求,他认真计划研究,组织调度全面工作,先后多次组织召开全体民警动员大会、紧急部署调度会议,深入研究方案、制定工作措施,与民警一同奋战在第一线。虽然已经年近六旬,但他的干劲儿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而且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说起宣传,他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2017年,济南交警在各级媒体发稿(播出)7000余篇,新媒体平台影响力也已进入全国交警系统第一梯队,社会化宣传品牌效应不断显现,固有栏目不断提升,并打造了济南交警公众参与平台。创城期间,他对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结合全市重点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交通安全建设,推动交通安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用有温度的宣传工作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其间,协助党委政府加强对各级文明单位文明出行的宣传和教育,建立传递通报和奖惩评比机制。在市文明办统一组织下,全市3000余家全国、省、市三级文明单位用包岗定责、志愿服务的形式走上路口,协助指挥交通;支队每月向市文明办传递非机动车、行人的违法信息,由市文明办通报各文明单位,通报情 况作为本年度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依据。同时,他带领支队宣传部门设计并打造文明、礼让、诚信的“路口文化”,归纳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路口文化“三字经”,起到良好宣传效果。不仅如此,交警部门还联合各行各业,举办了十多场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倡导“人人礼让、交通顺畅”的良好风尚。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卢建昌的口头禅。在工作岗位上,他的踏实、务实和强烈的改革意识始终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助力风帆,他始终按照求真、求实、求新、求精的标准,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培育队伍、推动发展,促使支队的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李厥鲁

进攻防守两相宜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民警,被省政府记个人一等功。

  今年57岁的李厥鲁,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13岁入伍到青岛警备区篮球队,1987年进入济南交警。30年风雨兼程,李厥鲁直言,能干好基层一线的本职工作,就对得起人民警察这个称谓。平淡、朴实的话语难掩那份执著。

  每次执行重大任务,李厥鲁都教年轻民警“六熟悉”,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影响车队运行及交通安全的隐患,认真制定预案及常态化排查,实现“绝对安全,万无一失”和“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标。如果第二天需要出任务,他会提前一天把任务要用的车辆检查一遍。他有一部只有工作联系人的“特别”手机:专门用来存储执行任务时经常涉及的辖区各大队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打篮球讲究把进攻当做最好的防守,我们执行交通警卫任务也是同样的道理,主动、提前做好准备,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及时处置。”李厥鲁说。

  直属大队担负着全市的交通警卫任务,以及重大活动现场的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数十年积累的实战经验、娴熟的驾驶技术和较强的指挥协调能力,使李厥鲁成为交通警卫工作的行家里手,每逢三级以上重大交通警卫任务,他就担负警卫车队的前导工作。“执行任务前,他都要一遍遍地走路线、看点位,路线精确到米、时间精确到秒,安全隐患都要了解和排查。”直属大队政委王彩鹏介绍说。

  执行特殊任务的关键时刻,李厥鲁更是能拼能战。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刚建成时,需要专门的设备把老虎从飞机上运下来。但是,由于机场的升降台太高,符合这个标准的设备只有北京国际机场才有,急需开一辆特制大货车去北京运设备。经过严格筛选,任务落在李厥鲁身上。往返途中,大车行驶速度不能太快,原本几小时的路程,单程就需要24小时。李厥鲁开车到了北京机场,来不及休息,装上设备就往回赶。一来一回,连续开车48小时,安全抵达。

  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却有一次接一次的临时重大任务。因为直属大队的工作性质,李厥鲁的车里总是备着洗漱用品。“这样方便,时刻准备出勤,接到电话就走。家人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要以更加出色的表现为济南交警增色添彩。”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马宗刚

执著在“零差错”与“全采用”之间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肇事处理处民警,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一等功。

  今年45岁的马宗刚,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法医物证专业。这些年一路走来,成绩斐然:中国刑警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公安机关法医鉴定专家、山东省交通事故处理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省交通事故法医鉴定专家组组长、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不仅如此,他还多次立功,并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称号。可他最在意的成绩却是6个字:零差错,全采用。

  执行法医鉴定任务20多年,马宗刚参与勘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现场超过2000个,检验尸体5000余具、活体450余人,酒精检验1.5万余件,出具检验鉴定书、报告书2万余份,无一差错,全部被办案单位和法院采用。“工作中,我们传承了济南交警‘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成绩的背后,凝聚着支队全体法医的汗水和心血。”马宗刚认为,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应将个人智慧和力量融入本职工作,用专业知识、独特视角诠释现场,指引侦查方向,为案件的诉讼和审判提供严谨科学的证据。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感受到获得感、安全感的真正体现。

  2012年1月16日晚上11点多,一辆水泥罐式货车将一行人碾轧致死后逃逸。槐荫交警大队经过两天的艰苦工作,排查到一辆嫌疑车辆。因事发当时下大雨,痕迹物证破坏严重,鉴定条件非常差。可马宗刚没有放弃,他想到了一种试剂,虽然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此鲜有报道,但他凭着对该试剂显现原理的研究,经过两昼夜细致工作,在嫌疑车右后外轮的内侧胎壁上找到了两处米粒大小的血迹。DNA结果验证,血迹正是死者所留。这一案件的侦破,为交警此后对碾轧人体类交通肇事逃逸案侦破提供了借鉴。

  由于马宗刚在交通命案现场分析、交通事故法医鉴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等专业技术工作中成绩突出,近年来,马宗刚受省公安厅指派,以全省法医鉴定专家身份,先后赴济宁、菏泽、烟台、聊城等市,复核鉴定了多起疑难案件和信访案件。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李志超

“精准执法”有心人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历下大队交通科科长,被省公安厅记个人一等功。

  “精准”,是历下交警大队交通科科长李志超最突出的工作特点。

  一个烈日炎炎的上午,一辆鲁A牌照的小轿车行驶在旅游路上,被交警拦下,司机一脸茫然。民警调取多张证据照片一一呈现。面对证据照片,当事人只得认罚。原来,一个月前,当事人因酒驾,驾驶证被暂扣6个月。按规定,驾驶证暂扣期间不得驾驶机动车。但这名驾驶人依然每天开车上下班。而他的违法行为已经被交警“盯”上了。因无证驾驶,这位车主再次被罚款1000元、行政拘留5日。

  这就是李志超针对频频出现的高危交通违法行为,创立的“精准打击处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精准打击处理模式”的实施,也促进了历下交警大队内部协同治理模式的组建。通过成立精准打击情报研判小组,实现对重点车、重点人、重点区域的风险研判和精确制导管控。研判小组成立后,通过联合宣传科、基层中队,搜集民生警务热线、微博、微信等渠道,准确掌握严重违法可疑信息;联合大队信息技术中队,对电子警察采集的无法自动识别的废图,重新筛选,并结合车辆行驶轨迹锁定嫌疑车辆;联合大队各服务窗口在受理违法处理工作时,细致比对车辆信息,及时发现套假牌车辆;充分依靠“济南市公安局治安交通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对系统自动检测出的套牌、无牌车辆密切关注,逐一落实驾驶员和车辆信息。

  兵马未动,“情报”先行。为确保对交通违法行为人的精准打击效果,李志超还带领团队依托警务云平台,对车主、车辆使用人的身份背景深入调查,将当事人违法犯罪前科与其交通违法行为危害程度深入碰撞对比,分析当事人抗拒执法系数并分为红、橙、黄三类“应对级别”。针对不同应对级别,制定布控打击方案,为提升打击违法效能、保障抓捕警力自身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繁忙工作之余,李志超还苦心钻研各种学问,2012年顺利取得山东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2014年,他凭借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英语基础,被公派到韩国参加公共交通建设学习培训。有如此高手在幕后指挥查缉交通违法,心存侥幸者难以漏网,自在情理之中。

有温度的城市 有情怀的交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