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近日,濟南日報B5版專版發佈“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導語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文濤曾提出:“我們的工作最終是為了老百姓有獲得感,把濟南建設成一座有溫度的城市。”

讓道路更暢通、讓市民出行更舒心,打造一支有溫度的警隊,服務一座有溫度的城市,這是濟南交警不變的追求和永恆的主題。

有幹勁兒、有想法、有溫度的警隊,是由一位位堅守在不同工作崗位上的民警組成。他們或運籌帷幄、統籌全局,或身臨一線、衝鋒陷陣;他們用飽滿的熱情見證著濟南交警的發展和城市交通的變化。

近日,記者來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採訪了近期先後被授予榮譽稱號和榮記一等功的4名警察,他們或精於具體業務,或警衛保障有力,或事故鑑定有方,或執法精準有效。

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盡職盡責,用自己的汗水與智慧為打造一座有溫度的城市而努力奮鬥著……

盧建昌

濟南交警成長的見證者和建設者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被省政府記個人一等功,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先進個人”

  盧建昌是一位擁有38年警齡的“老交警”。他從一名普通民警幹起,逐步成長為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見證了濟南交警近40年來的發展歷程。

  盧建昌在交警支隊分管交通警衛、大型活動交通安保和宣傳工作。他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交通警衛工作,著力於樹立濟南精品警衛案例品牌、建立完整高效的警衛業務評價體系,創立並完善了“4+2”警衛戰術新模式。僅2017年,在他的直接指揮下,就圓滿完成167次道路交通警衛任務,實現了“零差錯、零失誤”的目標,受到公安部警衛局、省公安廳、市公安局領導的好評。

  從前期勘察活動現場到警力部署、點位設置,再到現場指揮調度、疏導車輛,每一次大型安保活動,盧建昌總是全情投入在一線。在去年十九大安保工作中,按照支隊黨委的部署要求,他認真計劃研究,組織調度全面工作,先後多次組織召開全體民警動員大會、緊急部署調度會議,深入研究方案、制定工作措施,與民警一同奮戰在第一線。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他的幹勁兒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而且處處身先士卒,率先垂範。

  說起宣傳,他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2017年,濟南交警在各級媒體發稿(播出)7000餘篇,新媒體平臺影響力也已進入全國交警系統第一梯隊,社會化宣傳品牌效應不斷顯現,固有欄目不斷提升,並打造了濟南交警公眾參與平臺。創城期間,他對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等部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結合全市重點工作,通過多種渠道動員社會各界和群眾參與交通安全建設,推動交通安全社會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用有溫度的宣傳工作打造有溫度的城市。其間,協助黨委政府加強對各級文明單位文明出行的宣傳和教育,建立傳遞通報和獎懲評比機制。在市文明辦統一組織下,全市3000餘家全國、省、市三級文明單位用包崗定責、志願服務的形式走上路口,協助指揮交通;支隊每月向市文明辦傳遞非機動車、行人的違法信息,由市文明辦通報各文明單位,通報情 況作為本年度文明單位創建的重要依據。同時,他帶領支隊宣傳部門設計並打造文明、禮讓、誠信的“路口文化”,歸納朗朗上口、易於記憶的路口文化“三字經”,起到良好宣傳效果。不僅如此,交警部門還聯合各行各業,舉辦了十多場形式豐富的主題活動,充分發揮行業的示範帶頭作用,倡導“人人禮讓、交通順暢”的良好風尚。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盧建昌的口頭禪。在工作崗位上,他的踏實、務實和強烈的改革意識始終是推動工作發展的助力風帆,他始終按照求真、求實、求新、求精的標準,在實幹中破解難題、培育隊伍、推動發展,促使支隊的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李厥魯

進攻防守兩相宜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直屬大隊一中隊民警,被省政府記個人一等功。

  今年57歲的李厥魯,曾是一名籃球運動員。13歲入伍到青島警備區籃球隊,1987年進入濟南交警。30年風雨兼程,李厥魯直言,能幹好基層一線的本職工作,就對得起人民警察這個稱謂。平淡、樸實的話語難掩那份執著。

  每次執行重大任務,李厥魯都教年輕民警“六熟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影響車隊運行及交通安全的隱患,認真制定預案及常態化排查,實現“絕對安全,萬無一失”和“大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標。如果第二天需要出任務,他會提前一天把任務要用的車輛檢查一遍。他有一部只有工作聯繫人的“特別”手機:專門用來存儲執行任務時經常涉及的轄區各大隊聯繫人的電話號碼。“打籃球講究把進攻當做最好的防守,我們執行交通警衛任務也是同樣的道理,主動、提前做好準備,遇到緊急情況時才能及時處置。”李厥魯說。

  直屬大隊擔負著全市的交通警衛任務,以及重大活動現場的交通安全保衛工作。數十年積累的實戰經驗、嫻熟的駕駛技術和較強的指揮協調能力,使李厥魯成為交通警衛工作的行家裡手,每逢三級以上重大交通警衛任務,他就擔負警衛車隊的前導工作。“執行任務前,他都要一遍遍地走路線、看點位,路線精確到米、時間精確到秒,安全隱患都要了解和排查。”直屬大隊政委王彩鵬介紹說。

  執行特殊任務的關鍵時刻,李厥魯更是能拼能戰。濟南野生動物世界剛建成時,需要專門的設備把老虎從飛機上運下來。但是,由於機場的升降臺太高,符合這個標準的設備只有北京國際機場才有,急需開一輛特製大貨車去北京運設備。經過嚴格篩選,任務落在李厥魯身上。往返途中,大車行駛速度不能太快,原本幾小時的路程,單程就需要24小時。李厥魯開車到了北京機場,來不及休息,裝上設備就往回趕。一來一回,連續開車48小時,安全抵達。

  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卻有一次接一次的臨時重大任務。因為直屬大隊的工作性質,李厥魯的車裡總是備著洗漱用品。“這樣方便,時刻準備出勤,接到電話就走。家人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我要以更加出色的表現為濟南交警增色添彩。”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馬宗剛

執著在“零差錯”與“全採用”之間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肇事處理處民警,被公安部授予“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稱號,被省公安廳記個人一等功。

  今年45歲的馬宗剛,畢業於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醫物證專業。這些年一路走來,成績斐然:中國刑警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省公安機關法醫鑑定專家、山東省交通事故處理專家指導組成員、山東省交通事故法醫鑑定專家組組長、濟南市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不僅如此,他還多次立功,並多次獲得省市級榮譽稱號。可他最在意的成績卻是6個字:零差錯,全採用。

  執行法醫鑑定任務20多年,馬宗剛參與勘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現場超過2000個,檢驗屍體5000餘具、活體450餘人,酒精檢驗1.5萬餘件,出具檢驗鑑定書、報告書2萬餘份,無一差錯,全部被辦案單位和法院採用。“工作中,我們傳承了濟南交警‘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精神。成績的背後,凝聚著支隊全體法醫的汗水和心血。”馬宗剛認為,作為一名專業技術人員,應將個人智慧和力量融入本職工作,用專業知識、獨特視角詮釋現場,指引偵查方向,為案件的訴訟和審判提供嚴謹科學的證據。只有這樣,才能讓人民群眾感受到社會的公平正義,感受到獲得感、安全感的真正體現。

  2012年1月16日晚上11點多,一輛水泥罐式貨車將一行人碾軋致死後逃逸。槐蔭交警大隊經過兩天的艱苦工作,排查到一輛嫌疑車輛。因事發當時下大雨,痕跡物證破壞嚴重,鑑定條件非常差。可馬宗剛沒有放棄,他想到了一種試劑,雖然國內外相關文獻對此鮮有報道,但他憑著對該試劑顯現原理的研究,經過兩晝夜細緻工作,在嫌疑車右後外輪的內側胎壁上找到了兩處米粒大小的血跡。DNA結果驗證,血跡正是死者所留。這一案件的偵破,為交警此後對碾軋人體類交通肇事逃逸案偵破提供了借鑑。

  由於馬宗剛在交通命案現場分析、交通事故法醫鑑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偵破等專業技術工作中成績突出,近年來,馬宗剛受省公安廳指派,以全省法醫鑑定專家身份,先後赴濟寧、菏澤、煙臺、聊城等市,複核鑑定了多起疑難案件和信訪案件。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李志超

“精準執法”有心人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歷下大隊交通科科長,被省公安廳記個人一等功。

  “精準”,是歷下交警大隊交通科科長李志超最突出的工作特點。

  一個烈日炎炎的上午,一輛魯A牌照的小轎車行駛在旅遊路上,被交警攔下,司機一臉茫然。民警調取多張證據照片一一呈現。面對證據照片,當事人只得認罰。原來,一個月前,當事人因酒駕,駕駛證被暫扣6個月。按規定,駕駛證暫扣期間不得駕駛機動車。但這名駕駛人依然每天開車上下班。而他的違法行為已經被交警“盯”上了。因無證駕駛,這位車主再次被罰款1000元、行政拘留5日。

  這就是李志超針對頻頻出現的高危交通違法行為,創立的“精準打擊處理模式”在實際工作中的有效應用。

  “精準打擊處理模式”的實施,也促進了歷下交警大隊內部協同治理模式的組建。通過成立精準打擊情報研判小組,實現對重點車、重點人、重點區域的風險研判和精確制導管控。研判小組成立後,通過聯合宣傳科、基層中隊,蒐集民生警務熱線、微博、微信等渠道,準確掌握嚴重違法可疑信息;聯合大隊信息技術中隊,對電子警察採集的無法自動識別的廢圖,重新篩選,並結合車輛行駛軌跡鎖定嫌疑車輛;聯合大隊各服務窗口在受理違法處理工作時,細緻比對車輛信息,及時發現套假牌車輛;充分依靠“濟南市公安局治安交通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對系統自動檢測出的套牌、無牌車輛密切關注,逐一落實駕駛員和車輛信息。

  兵馬未動,“情報”先行。為確保對交通違法行為人的精準打擊效果,李志超還帶領團隊依託警務雲平臺,對車主、車輛使用人的身份背景深入調查,將當事人違法犯罪前科與其交通違法行為危害程度深入碰撞對比,分析當事人抗拒執法系數並分為紅、橙、黃三類“應對級別”。針對不同應對級別,制定布控打擊方案,為提升打擊違法效能、保障抓捕警力自身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繁忙工作之餘,李志超還苦心鑽研各種學問,2012年順利取得山東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學位(MPA),2013年順利通過國家司法考試;2014年,他憑藉過硬的業務素質和良好的英語基礎,被公派到韓國參加公共交通建設學習培訓。有如此高手在幕後指揮查緝交通違法,心存僥倖者難以漏網,自在情理之中。

有溫度的城市 有情懷的交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