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問:如何是平常心?

本期導讀:我們入大乘佛法之門,就是要破我執、破法執,學百法也是如此。本期推出“心的世界”系列之《大乘百法明門論》第四講,探討如何用百法來分析“我”,五蘊和合;分析“法”有哪些,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我?

僧問:如何是平常心?

佛言祖語:僧問:如何是平常心?師雲: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景德傳燈錄》卷十

學誠法師法語:世俗社會的身份是為了要完成社會的責任,在佛門裡面的責任是要成佛。種種外在的身份是為了歷事練心,你在高位也能幹,在低位也能幹,你在任何的位置都能幹;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我們都是一種歡喜心;做任何事,自己的業都能跟眾人的業和合,這才是對的。……學佛法要有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文章:僧問:如何是平常心?

也不能說“我就是喜歡當組員,不喜歡當組長”,“我就這樣子,這樣對我最好,你要怎麼樣?”這個心態也不對。很多人就覺得,“我就這樣子,那你又怎麼樣”,這也是不對的。“我們本來這裡當義工的,我們來這裡做好事的,我就非要去做那個事情!”這個心態也不好。這個就是不和合,至少是一個不和合的標準。這都是我們學佛法常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們常常都是因為自己喜歡怎麼做,或者說不喜歡怎麼做,找出一整套的理由,一整套的說辭。我們願意去做只要一個理由,我們不願意去做可以有一百個理由,這是肯定的。我們願意做,是因為我們要成佛。你不願意做,你說怎麼樣怎麼樣怎麼樣,一百個(理由)還不止,絕對能夠找出來。那就不對!這些都是世俗社會的身份對我們的一種評判。

僧問:如何是平常心?

世俗社會的身份是為了要完成社會的責任,在佛門裡面的責任是要成佛。種種外在的身份是為了歷事練心,你在高位也能幹,在低位也能幹,你在任何的位置都能幹;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我們都是一種歡喜心;做任何事,自己的業都能跟眾人的業和合,這才是對的。

一個團體都是要眾緣和合,這個業大家要相應,這才是對的。今天你在前,明天我在前;今天他在後,明天他在前,等等,眾緣和合。我們要有這樣的一個認識,要有這樣的一個知見,透過外在種種的事相、外在種種的境界、外在種種的外緣,來看我們的內心。(透過)這些外緣,這些境界,能不能看到我們內心有問題?

我們有時候不會認為自己內心有問題,反而覺得“這個法師怎麼不欣賞我,這個法師怎麼看不到我?我這麼能幹,這個法師怎麼不知道?”好象自己有很大的冤枉一樣,有很大的委屈一樣。這些都是不對的,不是學佛法的一個基本心態。

學佛法要有平常心,“平常心是道”。

所以這些都需要去分析,分析才能改進,改進才能夠好。(20)(完)

——摘自學誠法師2009年5月北京龍泉寺開示《心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