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的空观是消除心中的颠倒想,而不是消除外境!

我们说明一下,藏通两教的空观,他所空掉的因缘是外在的因缘,他是把整个三界的因果空掉了,最后进入偏空涅槃;

十住的菩萨他并没有把外境空掉,他空掉的是内心的颠倒妄想,在唯识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遍计本空,他空掉的是心中的遍计执。

这个遍计执我们解释一下是怎么来的。就是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转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有一种感受,这种感受当然有痛苦跟快乐,特别是美妙快乐的感受,它会激发我们很多的幻想想象,于境取相,施设名言。我们会把这种快乐的感受扩大,而且用影像保存在心中。因为感受是没有影像的,没办法保存,所有的记忆一定要把感受转成影像,才能够在心中落脚。

那么这个影像是怎么来呢?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我们从感受里面自己捏造一个影像把它放在心中,最后数数熏习产生坚固的执着,从此以后这个影像就变成你内心的一部分了。当类似的事情出现的时候,它就出来误导你了。所以,你的影像越多,你对人生的错觉就越严重。

在净土宗的角度,我们虽然发愿求生净土,但是你千万不要忘了,你心中有很多的老朋友在,就是你过去人生里面结下的影像,这些影像绝对会出来唱反调的。所以,

有些人从来不对治心中的颠倒妄想,他只是欣求极乐,那么这样子就很麻烦。因为这个影像留在你的心中是生生世世,它的力量已经形成强势的力量,叫作熟境界;你求生净土,可能你今生才发心,叫作生境界,你就不是它的对手。

对治你心中的颠倒影像,有三种方法:

小乘佛教从感受下手。它认为这个影像会存在,就是因为你有快乐的感受,美好的回忆。所以,修苦谛观,用无常、苦、无我来对治感受,但这样会有后遗症。你把娑婆世界完全解读作一种痛苦的感受,而因此放弃娑婆世界,这样以后当你要回入娑婆的时候,可能对心中会有一定的障碍,就是当你成就法身从空出假的时候,你有一种不好的习气——菩萨的法执,所以用感受只能够当对治,不能当正行。

按照别教的观念是从想蕴下手。它认为感受是跟影像有关系,本来这个感受是瞬间的。这种感受为什么在你心中会一直挥之不去呢?就是影像的摄持。为什么你会执着?也是有影像,所以它认为关键在想蕴。

圆教认为受也好,想也好,这些都是其次,它直接不取。这个更高明了,这个圆教我们待会儿说明。

别教的思想其实非常务实。别教跟圆教,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我们讲到圆教就会了解其实这两个分不开的,对治型的中道跟安住型的中道,这两个缺一不可。别教的中道思想在空观的时候,调伏颠倒想,它主要修无分别智。它认为影像为什么会不断地扩大呢?因为你不断给它名言,因为你心中一直在说话,这就是为什么影像会挥之不去。影像不是可以挥之而去的,但你心中只要停止讲话,它自己会消失掉。你对治它,你试试看,越对治它,它越来劲。因为你一开始安立名言的时候,你就没完没了了。

所以,别教的思想就是说,影像本来就是虚妄的,遍计本空,依他如幻,所以别教的高明之处就是说,它认为外境没有错,你干么把外境空掉,到偏空涅槃去呢?外境它招惹你了吗?对不对?是你自己有攀缘心。

你为什么有攀缘心呢?就是从你过去的人生经验里面得到美好的回忆,所以你不喜欢那个回忆消失掉,你心中有这个影像,然后你就忘记了人生给你的痛苦。所以它认为问题不在外境,智者除心不除境。娑婆世界的可怕,是因为你招惹它,它才可怕的。

所以在唯识里面它的观念,就是遍计本空,叫习种性,它的空观可不是要你去空掉外境。所以它观一切法遍计本空,它还讲依他如幻,外境是如梦如幻。你把外境空了,你怎么进入十行呢?这个菩提心怎么修呢?六波罗蜜都要在众生法界修的,借假修真,所以你空观修错了,你后面假观就没了。你到了十住,你就走不出去了。

所以,一定要注意!大乘的空观跟小乘的空观,大乘的空观是消除心中的颠倒想,而不是消除外境。其实外境,我讲过外境,它对你没有牵动的作用,你要往好的方向走,或者往不好的方向走,跟外境没有关系,你会变好变坏也没有关系,外境只给你两个东西,叫作“快乐”跟“痛苦”。你不能够说,我今天学坏,是因为环境造成,这个不能成立!业力没那个本事来主导你,业力只给你这两件事情,叫作受用,你的好坏是你自己的习气造成的,你的思考模式造成的,外境顶多也就是一个助缘。

所以,你在修大乘,你开始走入大乘的时候,你要知道,大乘虽然修空观,小乘也修空观,但思考不一样,大乘佛法更高明,它抓到问题的根源更精准,这种空观能够不损菩提,它合乎中道;小乘的空观是错损菩提,有很严重的后遗症,它没办法修假观。小乘的空观一进去以后,假观修不了,没法动了,你把整个因果完全毁灭了,你一切法不受。

其实感受没有错,错在你的想象错了,你不能作这么多的想象。

所以,大乘佛法认为人生只有业力,业力不能怪你,至少不能怪现在的你,那是你前生留下来的,你要概括承受,你得认命。但是把业力变成业障,你有责任。你把业力变成障碍,那是因为你攀缘它了。你不攀缘它,人生只有业力,怎么会有业障呢?临终怎么会障碍你呢?那是你思考模式有错。人生不是让你来享受的,是让你历练的,你只要把感受收起来,那业力跟你的关系就降到最低了。你只要把感受再按照大乘佛法,把六根的感受收一收,你把人生当作你一个成就来生的跳板,人生是来历练不是让你来受用的,那么你今生不管快乐,不管痛苦,都非常有意义,你缺一个都不可以,酸甜苦辣对你都有意义。

当然,你要活在感受,那就惨了!那你的人生就往生死业力引导了,净土就没你的份了。所以,凡是大乘佛法,包括净土宗,都要都摄六根,就是业力你别碰它。它也就是给你暂时的快乐,瞬间的痛苦,如此而已,悄悄地走过去就好。

你要看看你未来的目标在哪里,你要用愿力来引导你。

所以,它这个空观的智慧,就是降伏心中的颠倒想,你心中训练你自己的心跟外接触的时候,不要讲话,你心中不要多事,你心中不要去加油添醋,本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该痛苦就痛苦,该快乐就快乐,它很快过去了。你不要因为一时的痛苦跟快乐,在心中又留下一个影像,变成一种后续的痛苦,那这个就是你的问题了。佛陀说我们只能够受第一支箭——业力,这个不能怪你;你后面的第二支箭、第三支箭,是你自己想象力想出来的。所以,它这个从假入空观,就是开始清除心中的垃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