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爲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政權,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入關,逐步統一全國。清朝前期,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國版圖,同時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但1840年鴉片戰爭後進入近代,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嚴重喪失。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逐漸瓦解,最後在中華民國的武力威脅和優待條款引誘下,隆裕皇太后選擇以和平方式發表退位詔書,宣佈遜位。不過,依照中華民國的八條優待條款,雖然滿清已經覆滅,末代皇帝溥儀等一干人等還暫時居住在故宮,皇室成員也一律優待享受著各種“優待”。

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為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溥儀

作為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最後一頁,在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清朝既為中華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貢獻,也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敗與屈辱的辛酸記錄。二百多年間,從努爾哈赤到溥儀,先後有十二位皇帝統治著這個泱泱大國。無論是一代聖君康熙帝,還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對它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是晚清時期,在列強面前委曲求存的滿清政府對帝國主義者唯命是從,將中國人民的利益肆意讓給帝國主義者,1910年,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強逼滿清政府訂立借款修路合同。當年5月9日,在滿清郵傳大臣盛宣懷的策動下,滿清政府宣佈“鐵路國有”政策,將早已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瞬間引起中國人民強烈憤慨。

與鐵路國有化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人民強烈反對出賣路權,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乘著清政府全力應付四川保路運動時,湖北新軍中文學社、共進會等革命黨人正密鑼緊鼓的籌劃著一場志在推翻封建滿清的武裝起義。

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為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網絡配圖

1911年10月10日改變中國命運的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了第一槍,武昌起義隨即爆發。緊接著多個省份紛紛宣告獨立,脫離滿清。最終在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左右權衡還是選擇以和平的方式換取皇室的優待,讓宣統帝遜位。自此之後,中國進入了民主時期。

遜位詔書:奉旨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

根據《清室優待條件》,清室成員暫居紫禁城中,日後移居頤和園。宮廷內尊號、待遇、年號保持不變,保留太監、侍衛、宮女,保留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機構,依然稱孤道寡,封官賜諡,保持帝王氣派,與民國政府分庭抗禮,儼然國中之國,史稱“遜清小朝廷”。

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為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網絡配圖

在紫禁城內,溥儀的小朝廷照樣發佈“上諭”。北洋政府歷屆總統接替時,還循例派遣“專使”,以外國君主之禮前往清宮送國書。

溥儀的小朝廷的所做作為讓一位出名的愛國將領非常氣憤,他就是從參加灤州起義時起,就一貫痛恨封建帝制的

馮玉祥他認為,民國要與清朝決裂,不應該保留溥儀的小朝廷。1917年,張勳率辮子軍入京,馮玉祥參加討伐張勳復辟的戰鬥,收復北京後,他極力主張剷除禍根,驅逐溥儀出宮。但當時他只是一個旅長,人微言輕,沒能實現這一願望。

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為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網絡配圖

後來到了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在去前線的途中突然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他取得北京政權後,就決心驅逐溥儀出宮。在驅趕賄選總統曹錕下臺之後,又下令廢止原先的“清室優待條件”。

後來馮玉祥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寫到:大清宣統帝從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中華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權利;清室應按照原優待條件第三條,即日移出宮禁,以後得自由選擇住居;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就是其中第三條條約,才把在故宮裡的溥儀趕出的,並命溥儀等人在3小時內全部撤出故宮。

滿清以和平方式遜位,皇室一律優待,為何後來溥儀會被趕出故宮呢

馮玉祥

馮玉祥驅逐溥儀出宮的消息傳出後,立即得到各界人士的讚許,孫中山先生曾致電馮玉祥,大為讚揚。當年11月6日北京全城曾懸掛國旗,表示祝賀。

可是,馮的這一行動卻遭到段祺瑞和清室遺老舊臣們的反對。在溥儀出宮的第二天,段祺瑞即致電馮玉祥,說馮發動北京政變後的一切做法,他都以為很對,唯有驅逐溥儀之舉,覺得有些欠妥。馮玉祥接電後,立即親自擬一電稿答覆說:“此次班師回京,可說未辦一事,只有驅逐溥儀,才真是對得住國家對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後世而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