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在线关注:美团变形计

Kopu导读:团购起家,在餐饮这条路闯荡8年的美团,一路过关斩将,合并大众点评,与滴滴叫板,业务触手不断深化,这次,美团终于迎来上市这新的起点,这一刻,总说不急的美团等的很久,也谋划了很久。那么,接下来,四面树敌的美团又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故事?

Kopu产业在线关注:美团变形计

继小米之后,美团成为年内即将登陆港交所的第二个重磅、极高关注度的新经济公司。6月22日,美团正式递交招股书,确认将在港交所上市。在招股书中,美团对自身这八年的解读是,"从单一服务品类提供商发展成为多品类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从2018年的维度来看,美团似乎离自己的这一定位并不远,当前其覆盖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共享单车、网约车、生鲜超市等业务领域。

但是另一方面,美团离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还有一定距离:餐饮外卖是美团最大的收入来源,仍处于亏损状态;到店、酒店、旅游三业务基本成熟,为主要利润来源,正面临携程、口碑的竞争;新进入的共享单车、网约车、生鲜超市领域仍处于投入阶段。

Kopu产业在线关注:美团变形计

美团使命"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离完美实现尚有一丝差距,美团要做的还有很多。

Kopu解读:起底美团业务利与弊

美团是一个在中国互联网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巨头,美团在过去三年的业务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团从团购业务起家,此后拓展到电影票业务、酒旅业务,再拓展到外卖业务和一众新业务。美团对自己也有清晰的定位和认识,在此次招股书中将业务结构划分为三部分:"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由于新业务占比很小仅为6%,所以看美团的现状,主要看头两部分。

随着外卖业务的占比不断上升,传统团购则在逐渐让位。美团外卖2017年收入占比达到62%——外卖虽然非常刚需,成长非常迅速,也带来了巨大的交易额,但是外卖业务本身毛利很低,其占比不断上升,导致了美团毛利水平不断下降,并且还要支付骑车费用,利润额低是可以理解的。

Kopu产业在线关注:美团变形计

再回过头看,美团起家的团购业务和酒旅业务、大众点评的业务,都更像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业务——仅仅靠信息的流动就能带来收入,边际成本很低,毛利很高,腾讯、阿里都是如此。

如果不局限于现在,而是放眼未来看几块业务的增速,我们能看到,传统高毛利业务的占比在下降,增速也下降到两位数百分比。而外卖业务,在过去三年保持了平均9倍的高增长。美团在做的是生活服务平台,这个宽泛的概念也意味着前路也是艰难宽涩的,但反面便是它相较传统的BAT式的互联网巨头,护城河也异常坚固。

Kopu解读:美团从竞争力到盈利

招股书显示,近年来,美团点评一直保持亏损。摒除固定资产、投资等,单单从业务表现上来看,美团点评的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亏损逐年减少。在过去3年,美团营收占比最高的餐饮外卖业务,毛利率有了一个巨大的数字变化:从2015年的负123%,到2017年由负转正,为8.1%。考虑到美团外卖的成本结构中,外卖配送费用是最主要的成本,毛利变正,这个变化应该是由规模效应而来。

Kopu产业在线关注:美团变形计

直观来看,过去三年的外卖市场,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百度外卖基本退出市场竞争(被收购),整体市场的补贴力度降低。目前外卖商的补贴力度很小是外卖开始盈利的一个重要保障,毕竟不用大肆烧钱也是一个好消息,当然被阿里巴巴收购后的饿了么,是否会在阿里巴巴的支持下,再次发起补贴战,是这个市场可能存在的变数和风险。

目前美团点评核心的几项业务,或者探索较早,业务已经成熟,比如到店、酒店、旅游,或者行业地位稳定,进入业绩收割期,比如餐饮外卖。而在美团的最大业务餐饮外卖上,其于2013年进入,如今处于市场份额领先地位,前期的投入成本摊销之后,开始释放利润空间。

美团目前想要提升盈利水平,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用户,这也是为什么美团这两年扩张业务版块,来吸引更多用户的加入,但扩张同时带来的还有前期亏损。概括来说,美团的盈利模式是以用户需求为基础不断扩展,增加营收,而进入新业务需要先"烧钱",降低利润水平。所以,这样来看,美团在未来新业务铺开上线时,也说不清是否就一定会是盈利之时,我们能做的,只有静待风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