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红楼梦》里最惹人情思的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最能震撼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曹公把最美的爱情给了他心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也赐予了我们一部超越尘俗的爱情宝典。那一年,林黛玉母亲新丧,远在都中的外祖母派了家仆只去接她,年幼的黛玉离开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千里奔波,投奔外祖母家。在那里,她见到了前世对她有灌溉之恩的神瑛侍者。这一世他叫贾宝玉,成为了她的表哥。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初次见面,林妹妹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当时读到此,只感惊心动魄,这一惊,是前世的回眸,是若隐若现的惊鸿一瞥,是隐隐约约的似曾相识,缱绻而神奇,美好而动人。而宝哥哥打量她一番后,一笑:“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温柔的一笑,是前世灌溉仙草遗留的那份宠爱吧,这淡淡的一句话,足以秒杀所有关于爱情的陈词滥调。宝黛初见,像极了《西厢记》里那句话: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是啊,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三生石畔早已见过彼此,所以才会一惊,一笑,了然彼此。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在慈爱的(外)祖母身边,他们一个住在碧纱橱内,一个住在碧纱橱外,同吃同住,一起长大。再后来,入宫多年的大姐元春深得圣心,加封贤德妃,风风光光的回家省亲了。贾府为此耗费巨资修建了美轮美奂的省亲别墅,元春赐名大观园,并准许姐妹们一同搬进去住。在远离俗世尘嚣(只是相对乌烟瘴气的贾府而言)的大观园里,黛玉与自己心爱的男孩宝玉近在咫尺。春光旖旎时,可以共坐在桃花树下一起读最美的《西厢记》,花瓣儿纷纷扬扬落满了全身;白雪皑皑时,可以深夜踏雪去拜访自己最心爱的女孩,与她吟诗作对,煮茶对弈。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郎骑竹马来,绕墙弄青梅。两个最爱的人互相看着对方长大,她懂他不喜圣贤书的种种心思,他懂她看落花满地时满眼的忧伤。没有肌肤之亲,只有孩童般纯真的互恋互爱。这段青春岁月里的爱情,把彼此的精神契合当作爱情的唯一标准,不掺杂任何外在的因素,无功名利禄之羁绊,没有杂质,不沾俗尘,美好明澈,真纯动人。

然而,这段前世就注定的爱情却没有得到大家期望中的圆满结局。从《枉凝眉》曲中“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即可看出宝黛爱情的悲剧。大概是到黛玉泪尽而逝,独留宝玉怅惘的结局。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一场得不到结果的爱情,在风雨飘摇中失去最终的寄托。前生的“木石姻缘”,换不来今生的相守。宝黛爱情无果,误了终身,黛玉最终泪尽而亡,香消玉殒,到底是谁造成的?有人说是宝玉,因为他的懦弱、无能,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担当去保护好黛玉;有人说是王夫人,是她棒打鸳鸯,还和自己的亲妹妹炮制出了“金玉良缘”的把戏,逼死了黛玉;很多人认为,薛宝钗是扼杀这段感情的罪魁祸首,认为是她费尽心思,横刀夺爱。那么是谁真正误了黛玉终生呢?逍遥子认为,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外祖母——贾母(另一个人是黛玉自己,这个本文暂不讨论,后面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说)。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封建社会里,普遍实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制度,青年男女对于关系着自己切身利益的“终身大事”没有主宰的权利。宝玉虽然深爱着林妹妹,可是他对自己的婚姻做不了主;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王夫人(当然还有贾政)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儿子宝玉的婚事,有权利选择自己看的顺眼的儿媳妇,而且不论是站在封建家长还是母亲的角度,黛玉都不是儿媳妇的合适人选(最佳就更谈不上了);宝钗就更没有错了,那个时代是没有“自由恋爱”这回事的,男女之间的“私情”是不被认可甚至不被允许的,婚事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宝钗嫁给宝玉,并没有侵犯到别人的婚姻,因为宝黛并没有成婚,甚至连婚约也没有,所以宝钗“插足”之事无从说起。毋需讳言,真正疼黛玉的人,是贾母,最有能力保护黛玉的人,也是贾母。但是误了黛玉一生的人,还是贾母。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首先,黛玉丧母,暂时处于无人教养的状况,是贾母派人去接了黛玉,这时候贾母就承担起黛玉的监护人的职责,这职责自然也包括了安排黛玉的婚事。贾母是当时贾府的实际掌权者,是最具权威性和话语权的人。贾府的上上下下,从家人到小厮,无不顺从她的心意。一群儿孙,每天都要向她请安。就连人称“凤辣子”的贾府大管家王熙凤,对贾母也是极尽逢迎。如果贾母坚持把黛玉嫁给宝玉的话,那么贾府的其他人,也会顺着他的心意,而促成宝黛的婚姻。贾政是一个孝子,如果贾母和儿子贾政建立统一战线,王夫人即使有元春的支持也无可奈何。贾母要是在他活着的时候把这件事过了明路,王夫人就算再折腾,也阻止不了木石前盟。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其次,黛玉一进贾府就和宝玉同吃同住,同在贾母的教养之下长大。这其中的含义不言自明,这对青梅竹马的小孩长大后会发生什么样的感情,贾母和贾政夫妻知道得一清二楚。当时他们也乐见其成。是贾母给了宝黛二人希望,以为有她做主,他们就可以成婚的。然而,贾母除了清虚观打蘸,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外,并没有把宝黛婚事公开化。相比之下,“金玉良缘”完全符合“父母之命”的要求,名正言顺。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最后,退一万步讲,即使贾母为了贾府的利益,不得不同意宝玉娶宝钗。那么贾母也应该早早的做安排,给黛玉寻找如意郎君,让黛玉终身有托。贾母在后来跟王夫人较劲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万一金玉良缘成了黛玉该怎么办?也没有给黛玉想一个退路。古代女子只能听从长辈安排,黛玉一个孤女,贾母不安排,她是无人可嫁的。可是贾母什么也没有为黛玉做,任黛玉自生自灭。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我们经常说:爱她,就为她长久计。如果她是真的疼爱林黛玉,就一定会为林黛玉安排好未来的生活。可是贾母呢?小说的前半部分,贾母对林黛玉那是呵护备至。但是这种呵护,说到底也就是衣食住行的特别关照。这种关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贾母对失去的女儿贾敏的心疼,对幼年丧母的外孙女的同情。说到底,她最在意的还是贾家,所以宝玉的婚姻,也是本着对贾家有利而选择的。

宝黛爱情无果与金玉良缘无关,误了黛玉终身的恰是最爱她的贾母!

在高鹗的续书里,贾母更是宝黛婚事的杀手。她亲手扼杀了宝黛爱情,亲手成就了金玉良缘。正是贾母的决定,让黛玉生无可恋,决意赴死。黛玉被最爱的贾母,伤害最深。误了一生,枉送了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