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電影《邪不壓正》的原著小說叫《俠隱》,作者張北海,常年居住在美國。小說2007年在大陸出版後,很多人要買改編權,他一個也不認識,就和侄女張艾嘉商量,因為她對國內的演藝圈比較熟。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張艾嘉拿著名單一看,這個人不要理,這個人欠錢不給,這個人給的錢太少,這個人是混蛋。

選來選去,最終決定給姜文。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讀小說的感覺是,張北海先生打小在北京長大,應當是一副「北京大爺」的形象,穿著長袍遛鳥,喝著豆汁兒就著焦圈,不亦樂乎。

然而,他卻被稱為「老嬉皮」。張北海1936年生於北平,1949年移居臺灣,到了三十歲,定居紐約。照片裡的他,留著長髮帶著墨鏡,穿著牛仔褲和尖頭皮鞋,很嬉皮、很搖滾。

讀張北海的《俠隱》,彷佛回到了那個歲月的北平,天很藍,陽光照在蒼勁的古樹上,紅牆綠瓦映著樹木的斑駁倒影。清晨的衚衕裡熙熙攘攘,人們或拎著鳥籠,或盤著核桃,與迎面而來的街坊鄰居笑嘻嘻地打招呼。出門一碗豆汁兒、一個焦圈,舒服熨帖的早晨。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原著裡有很多關於吃的描寫,但是電影裡寥寥。李天然從紐約回到北京,衚衕裡遇見急著去買醋的藍青峰,他說為了這上好的醋,怎麼也得吃頓餃子。藍青峰邀請朱潛龍在家裡吃餃子,相談甚歡,直贊醋好。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大冬天的,最適宜吃羊肉餃子。

梁實秋說,北平人過去不說餃子,叫「香餑餑」。北方人不論貴賤,都把餃子視為美食。鐘鳴鼎食之家吃頓餃子實屬平常,小康家庭吃頓餃子,全家人一起出動,和麵、擀皮、剁餡、包捏、燉煮,忙成一團,樂在其中。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也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那年冬至,李天然吃的就是餛飩:

薄皮兒豬肉餡兒,豬骨頭湯,蔥花兒,香菜,紫菜,蛋皮兒,幾滴醬油,幾滴麻油,再灑點兒胡椒末兒,李天然吃了兩大碗二十個,外加一張烙餅。

李天然回到北京的第一頓,吃得又香又過癮。晚上八點多鐘了,傭人劉媽做了一桌子家常菜:巴掌大的豬油蔥餅,爆羊肉,西紅柿炒蛋,涼拌黃瓜,香椿豆腐。李天然五年沒吃了。第二天一早,又吃了燒餅果子。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俠隱》裡有很多對老北京小吃的描寫:

他就這麼走。餓了就找個小館兒,叫上幾十個羊肉餃子,要不就豬肉包子,韭菜盒子。饞了就再找個地兒來碗豆汁兒,牛骨髓油茶。碰見攤兒上有賣脆棗兒、驢打滾兒、豌豆黃兒、半空兒的,也買來吃吃。都是幾年沒見著的好玩意兒。

看著嘴巴都饞。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從前的老北京,賣小吃的多是貧苦百姓。小販兒挑著擔子,沿街叫賣,人們逛街時碰見了,會買一些小吃嚐嚐,壓壓嘴兒。所以老北京小吃被稱為「碰頭食」。

都說北京城的漢民、回民和滿民,造就了「京城三千碰頭食」。像驢打滾、艾窩窩、糖耳朵、螺絲轉、它似蜜這些小吃美食,歷史悠久,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滿族先民依靠狩獵為生,早出晚歸,要吃黏食——扛餓。清軍入關之後,把這些勞動中果腹的美食帶到京城,這些美食成了宮廷御膳。沙琪瑪口感綿綿,是滿族人的貢品;蜜三刀是乾隆下江南時帶回來的江南小吃;喝豆汁兒配的焦圈,早就是清宮御膳房裡常見的美食;而茯苓夾餅則是慈禧老佛爺從香山的老方丈那裡尋得的滋補秘方。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人們都說老北京的小吃與江南的小吃相比,有些粗糙,但是它們的做法十分精細。

豌豆黃要用黃豌豆,將豌豆蒸熟,碾磨成豌豆麵。為了使其凝固,要用海南的瓊脂,類似日本的寒天。瓊脂粉用熱水化開,和進豌豆麵,與豌豆麵一起上鍋裡蒸,再拿出來,豌豆麵就凝固起來了。將豌豆糕冷藏一宿,吃起來清徹涼爽,舌頭裡有豌豆麵沙沙的口感。

驢打滾很常見。將糯米麵揉得鬆軟,擀成麵皮,裡面刷一層豆沙和糖桂花,然後捲成小卷兒,外面滾上一層褐色的豆麵,再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塊兒。驢打滾吃起來甜軟香糯,後味還帶著一絲絲豆腥味兒,層次感十足。

艾窩窩用大米麵揉成麵糰,像包元宵一樣,裡面包上白糖、熟芝麻、青梅丁和鏡糕塊,圓圓滾滾的,煞是好看。咬上一口,餡料軟硬適中,像極了江南的蘇式月餅。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夏天要吃炸醬麵。北京孩子有兒歌:「炸醬麵雖只一小碗兒,七碟八碗是麵碼兒」。一碗葷素搭配、做法簡單的炸醬麵,很容易就搞定了北京人的胃。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醬的秘訣是慢工出細活。一半兒白麵粉釀的甜麵醬,一半兒大豆釀的黃醬,甜香裡透著醇厚。用的肉是五花三層肥瘦相間的肉丁,配蔥末兒、薑末兒,炸的時候不加水,講究的是小碗幹炸。

麵碼兒很豐富,水蘿蔔、胡蘿蔔、黃瓜、芹菜,切絲切丁後碼在麵條上,倒上炸醬,和在一起,紅綠相間,麵條粘稠,再剝一頭蒜,非常過癮。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京城老「吃主兒」王敦煌的父親是暢老王世襄,深得王世襄的真傳,王敦煌自然在吃的方面也頗有心得。他不愛吃炸醬麵,但是從小就獨愛芝麻醬拌麵。

把芝麻醬用筷子挑出一坨,擱在碗裡頭,加上點鹽,再加上點涼開水,用筷子順著一個方向攪動,把它澥開,芝麻醬又變稠了,這時候,再加點兒涼開水接著攪,反覆多次,直到能拌麵的程度就行了。最後加一些嫩黃瓜絲,拌出來還會有一股甜味兒。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到了冬天,臨近春節,北京人要吃春餅。李天然吃了春餅,還開了一瓶威士忌:

天開始黑了。徐太太跟巧紅,一個在和燙麵,一個在弄餅菜。案桌上擺滿了碟盤。黃醬,蔥絲兒,醬肘絲,燻雞絲。那些要等吃的時候才炒的,也都洗好切好了。韭黃肉絲,菠菜粉絲。就雞子兒還沒打。火上正熬著一大鍋小米兒粥。

京城老饕唐魯孫先生說,吃春餅,又叫吃薄餅,說得文雅一些,叫「咬春」。

吃春餅的花費可大可小,菜式也可多可少,一大盤子合菜,再來盤攤雞蛋,配上甜醬、大蔥,三五知己,據案大嚼,痛快淋漓。

電影《邪不壓正》隱藏著一個老北平的吃貨日記!

吃薄餅講究炒合菜帶帽,把綠豆芽、菠菜、粉絲、肉絲、韭黃一炒,攤一個雞蛋餅往菜上一蓋。合菜是把肉絲煸熟,加菠菜、粉絲、黃花、木耳合炒,韭黃肉絲要單炒,雞蛋也炒好單放,這樣才能讓食材互不相擾,各得其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