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發布會我們能get到什麼?

7月18日,《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白皮書發佈。

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会我们能get到什么?

新聞發佈會主席臺(張馨 攝) 圖片來源: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

當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張永澤、青海省副省長田錦塵、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度介紹了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發佈會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主持。

白皮書全文約1.4萬字,由前言、正文和結束語三部分組成。正文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生態文明制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顯著、環境質量持續穩定、綠色產業穩步發展、科技支撐體系基本建立、生態文化逐漸形成。

從近兩個小時的發佈會上,我們究竟能get到什麼?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究竟有多重要?不可替代!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西藏和青海兩省區全部以及四川、雲南、甘肅和新疆等四省區部分地區,總面積約260萬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區海拔超過4000米。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之稱,在調節氣候、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但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生態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鉅。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有多艱鉅?困難重重

青藏高原,地廣人稀,在面積如此遼闊、生態系統如此脆弱複雜的區域開展生態治理,實屬不易。

白皮書指出,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突出表現在:受全球變化影響,冰川退縮、凍土消融、災害風險加大的威脅依然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仍然突出。鞏固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任務依然艱鉅。

青藏高原諸省區付諸了哪些努力?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張永澤從三方面簡要介紹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生態環境保持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紅線,嚴禁“三高”項目進入西藏,嚴格執行被稱作“史上最嚴”的礦產資源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2018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五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啟動實施“兩江四河”造林綠化工程,建立區、市、縣、鄉四級河長制,全面落實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初步建成,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7地(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率達95%以上。生態系統保持完好,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不斷築牢。今後五年,仍然要著力推進美麗西藏工程。

从《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发布会我们能get到什么?

三江源國家公園地貌一隅 圖片來源 :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官網

保護好三江源,築牢“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是青海省義不容辭而又來不得半點閃失的重大責任。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出了有關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問題,青海省副省長田錦塵說:“三江源國家公園是我們國家批准建設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面積有12.31萬平方公里,應該說是我們國家目前最大的國家公園,涉及了三個園區,即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區,可可西里就在長江源內,覆蓋了12個鄉鎮、53個村。”據瞭解,幾年的探索實踐,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蹄疾步穩紮實推進。如今,在12.31萬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範圍內,“九龍治水”格局被打破,每年將流出600多億立方米源頭活水滋潤華夏大地。“千湖美景”重現,120餘種野生動物在這裡棲息生存,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就達到了11種。除了抓好國家公園體制試點,青海省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實施重大生態工程、綜合治理環境汙染以及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幾大方面也逐步探索出了“青海經驗”,青海正努力將三江源打造為我國綠色文明的“樣本”。

此外,四川省、甘肅省、雲南省也在結合我國國情和各自省情的基礎上,在生態文明制度、生態保育成效、環境質量、綠色產業發展、科技支撐體系、生態文化的形成等幾大方面探路前行,在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的穩定和區域可持續發展以及提升人民福祉方面都付諸了長期的、不懈的努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白皮書說,新時代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中國人民有信心建設更加美麗的青藏高原,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據悉,白皮書以中、英、法、俄、西、阿等多個語種發表,由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分別出版,在全國新華書店發行。(中國西藏網 綜合/央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