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玲:小區「生命通道」被堵,人人都是受害者

滴嘟滴嘟……滴嘟滴嘟……每每聽到救護車的聲音,你的心是不是會莫名的緊一下?那如果這聲音就在你耳邊一直響個不停,而救護車就像一隻關在籠子裡的倉鼠一樣,怎麼走也走不出去,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金荷花園小區的張女士就經歷了這噩夢般的事情……6月25日清早5時30分許,她在睡夢中突然聽到響聲,睜開眼一看,丈夫從床上掉了下去,渾身在抽搐,身體不停地翻動。 救護車被小區亂停車輛“困住”, 患者送醫途中死亡。(7月2日《楚天都市報》)

假如小區不因車輛亂停亂放阻塞道路暢通,那麼意外事故傷者得到及時救治,可能挽回了一條生命。可是救護車被小區亂停車輛“困住”, 患者送醫途中死亡的悲劇令人扼腕嘆息,也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車已成為我們常用的交通工具。然而,越來越突出的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比皆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道路兩旁、公共綠地等場所,機動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因為嚴重影響正常交通秩序、給百姓生活造成困擾的同時,也損害了城市的形象。

因此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予以治理。可是,時下小區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卻沒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因為小區有物業管理,都是依靠“小區自治”,所以出現治理難的問題。

小區車輛亂停亂放,侵佔公共資源,破壞綠化環境,損害鄰里關係,增加管理難度,阻礙緊急救援。如今不少小區如今都面臨一個同樣的難題--車位緊張、停車難。由於小區道路上的“車位”飽和,很多小區“一車位難求”,私家車在消防通道上肆意亂停亂放的現象也比較普遍。

車輛亂停亂放,侵犯了業主的行路權,導致交通堵塞,甚至引發交通事故。亂停亂放不僅影響業主道路通行,影響小區環境導致秩序混亂,損壞業主的通行權利,很多時候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小區車輛亂停亂放,關鍵責任在小區物業管理。依照合同和契約,物業對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各類房屋建築和附屬配套設施及場地以經營的方式進行管理,向居民提供多方面的綜合性服務。根治停車亂象,主要責任在物業,但是,既需要物業公司的柔性監督與協調,也需要業主的理性自治。

打通阻礙小區道路暢通的的“任督二脈”,既需要物業管理的制度性保障,按規矩行事,總之需要物業管理和業主共同努力。否則,小區道路被阻塞,甚至消防安全等“生命通道”被堵塞,最終小區業主人人都是受害者。小區車輛亂停亂放並非小事,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防止類似救護車被小區亂停車輛“困住”,耽誤病人急救的機會悲劇的再度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