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拼多多之二:没有流量,拼多多还是拼多多吗?

黄峥说,“流量逻辑在今天是无法成功的。”例子就是腾讯有最大流量做电商不成功。但是这句话只能证明,一些流量大的企业不会或者做不好电商,不能证明电商不需要流量。实际上,如果离开了微信的流量,离开了人们不断转发各个群收割来的流量,拼多多还能短期内聚集到3亿注册用户吗?

拼多多花了数以亿计的广告费,这些应该不仅是品牌吧——那个洗脑的口水歌,恐怕无法帮助拼多多建立品牌(除非这就是品牌)——那么就是进一步的导流。如果没有了微信,也没有了这些广告的投放,拼多多自己在App里,真的能够玩起来所谓的“拼”模式吗?

黄峥说,拼多多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但是黄峥又说,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从而极大降低成本。

如果没有了微信导流,没有了海量广告投放导流,是否还会有海量流量?黄峥一方面否定流量,一方面又说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这个逻辑怎么理解呢?

窃以为,这就是有恃无恐。因为有腾讯的流量,因为有钱去买流量,所以流量成为了自己既有的事实。这就好比马云说自己赚500块的时候最快乐一样。因为有,所以去否定它,把价值放到其他地方,增加自己的护城河。小米也用过这个模式,用粉丝经济、参与感来包装“性价比”,从而制造一种“高级感”。

否则的话,拼多多的员工就不会认为拼多多是流量至上了。而且,如果拼多多的管理层不是流量思维,很难想象这家公司的员工居然违背老板的意志,去工作;或者在执行老板意志的同时,还坚持用另一套绩效进行自我考核。创头条的用户,你们觉得是哪一种情况呢?

当《财经》杂志问黄峥,现在花钱买流量吗?黄峥说,相对于头条肯定是小太多太多了。因为没有采访到头条的人,这个很难评估。但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拼多多获客成本已达49元。相信这时流量会成为大事吧。

流量不仅仅是思维,而且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当拼多多强调3亿人都在用的时候,这难道不是流量吗?如果没有了用户的高增长,拼多多的估值还能持续下去吗?

尤其是,现在拼多多准备上市,投资人还是要为未来的持续收益来投资。收益需要商业模式,对于拼多多而言就需要有更多用户更多交易更多GMV,没有流量,显然投资人也是不会高兴的吧。说到个性化匹配,这个词赵博思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了。但实现这个的前提就是先有流量。除非流量自己源源不断,否则,拼多多该怎么继续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