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APP:如何走出贏人不贏利的怪圈?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滲透,用戶對新聞資訊的獲取有著隨時隨地的需求,據速途研究院發佈的《2018年Q2新聞資訊類APP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新聞資訊APP用戶規模接近7億人,已經成為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主流渠道。據統計,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新聞資訊類APP超過千款,甚至許多手機瀏覽器也看中了新聞資訊類APP市場的火爆而向新聞資訊客戶端靠攏。

新聞資訊APP:如何走出贏人不贏利的怪圈?

2018年新聞資訊類APP用戶規模增長率已經下降到4%左右,用戶增長的步伐趨於緩慢。雖然新聞資訊APP數量依舊很多,但其中成功實現穩定贏利的卻屈指可數。這個階段,各平臺開始注重用戶體驗,探索可行的盈利模式。

以廣告為主的盈利模式

目前,新聞資訊類APP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借鑑傳統門戶的做法:一方面靠付費內容,對一些特定的優質內容付費觀看,但這一舉措進行的並不理想,國內移動網民整體付費意願很低,大家已經習慣了免費使用軟件,對那些付費增值服務接受程度不高。

另一方面就是廣告植入,廣告是新聞資訊APP的核心盈利手段,卻也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制約。手機客戶端由於屏幕尺寸的限制,廣告的數量也相應的會受到控制,過多的廣告勢必會影響用戶體驗。事實證明,內容付費和廣告都不是最佳的盈利模式,如此一來,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商業化路徑迫在眉睫。

挖掘視頻和直播

據速途研究院發佈的報告來看,有很大一部分用戶瀏覽新聞資訊喜歡視頻和直播的形式。現在各類APP層出不窮,用戶在同一內容停留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更崇尚碎片化的閱讀方式。新聞資訊以視頻和直播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用戶的視聽感受,幫助用戶在短時間內瞭解新聞資訊的核心內容。

直播和新聞有著天然的契合關係,因為新聞資訊最重要的就是時效性,直播就是最能體現時效性的方式。直播的形式已經有過先例,不過由於直播的成本要高很多,況且開發時間比較短,尚且處於初級階段。

強化社交

移動互聯網應用離不開社交,強化新聞資訊APP的社交功能,是留住用戶的優選途徑。新聞資訊本來就自帶話題,也更容易發動用戶參與進來,用戶之間的互動可以形成交流圈。同時也要注重轉發和分享的功能,這方面還需藉助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將新聞資訊網式擴散,使信息的傳播範圍最大化。這一方面網易新聞推出跟帖評論的版塊便受到了用戶的喜愛,發表的評論被人回覆,就會形成很多層評論的疊加效果,能夠直觀的表現出用戶之間觀點的碰撞和思維的發散。

目前各平臺都在著重進行差異化定位,提升品牌辨識度,但總體而言新聞資訊APP同質化問題還是非常嚴重。不但內容基本重合,APP頁面外觀設計也十分相似。想要培養用戶付費的習慣,平臺首先就要保證足夠的專業性和個性化。在新聞資訊APP市場格局逐漸穩定的情況下,垂直類新聞資訊應用會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針對有某一部分特定興趣的用戶,做專業高質量的內容生產會比普遍的“大而全”更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