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日報》整版發表評論文章 盛讚赤峯這部舞台藝術精品!

2018年7月3日、4日,由赤峰市委宣傳部、赤峰市文廣新局組織,赤峰市民族歌舞劇院(赤峰市話劇團)創作演出的大型話劇《草原豐碑》,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今年,為了展示我區文藝精品並打造惠民演出品牌,自治區文化廳開展了“草原戲劇展演月”活動,並選取了2017年度榮獲全區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的五部優秀作品進行展演。在自治區文化廳的親切關懷和支持下,赤峰市民族歌舞劇院(赤峰市話劇團)創作排演的大型話劇《草原豐碑》成功入選其中。兩場演出,受到了首府各族觀眾的喜愛,自治區有關專家、學者也蒞臨現場觀看了演出,並就這部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給予高度評價。

《內蒙古日報》整版發表評論文章 盛讚赤峰這部舞臺藝術精品!

7月13日,內蒙古日報以整版刊發了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高明霞、內蒙古藝術學院影視戲劇學院副教授、副院長路廣、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博士鄢冬的評論文章。

《內蒙古日報》整版發表評論文章 盛讚赤峰這部舞臺藝術精品!

感懷革命史致敬戲劇人——有感於話劇《草原豐碑》

作者:路廣 系內蒙古藝術學院影視戲劇學院副教授、副院長

2017年11月,我有幸認識了宋國鋒導演和陳國峰編劇,也得知了他們創作的話劇《草原豐碑》正在復排和修改中。這一作品以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為原型,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挖掘,展現了以烏蘭夫同志為代表的一批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推進民主改革進程中的艱難歷程,反映了革命家們無私無畏、一心為民的大愛精神。該劇在2017年十四屆草原文化節上首演好評如潮,並榮獲全區舞臺藝術精品工程。2018年,該劇成功入選了文化廳開展的“草原戲劇展演月”活動,於是,我才有幸觀看了《草原豐碑》這部作品。編劇陳國峰先生以新銳的視角及恰到好處的點題方式為我們解讀了烏蘭夫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史,使歷史人物活靈活現、有血有肉地展現於舞臺之上;導演宋國鋒先生則以緊湊的戲劇節奏處理、多維度的舞臺空間運用以及夢境般的舞臺視聽效果把我們帶入瞭如夢如幻的戲劇情境之中。

一、以“突轉”手法再現革命年代的戰火硝煙

“突轉”是指戲劇情節在發展進程中所出現的突發性逆轉,是較為常見的戲劇創作手法。《草原豐碑》在情節的設置上可謂跌宕起伏、驚心動魄,這與編劇和導演對於“突轉”這一手法的巧妙使用有著直接的關係。該劇中多次使用了“突轉”,在巴根那刺殺烏蘭夫那一場戲中,當巴根那開槍後,舞臺一片漆黑,正當觀眾為主人公烏蘭夫的安危擔憂時,卻發現烏蘭夫安然無恙,而巴根那被制服,主人公轉危為安。而當巴根那道出敵人挾持了他母親從而強迫他刺殺烏蘭夫的無奈時,卻發現烏蘭夫已經救出來了他的母親,至此,逆境轉為順境。此外,劇中人物雲素香,開始一直以烏蘭夫的侄女身份出現,而在該劇即將結束時,烏蘭夫為勸阻她不要去戰場時,不得已道出雲素香其實只是他收養的烈士子女,這種突轉合理地解釋了烏蘭夫對其格外關照的謎團,同時也從側面展現了烏蘭夫同志的無產階級博愛精神。可見,該劇在情節的可然與必然、順境與逆境的自由轉換中,不僅讓我們感嘆編劇的智慧,同時更加感動於編劇在創作前期所做出的紮實的文案准備工作,這是當下戲劇人應有的職業精神。

二、以生活化敘事展現革命前輩的豐功偉業

烏蘭夫是在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當時政治形勢極其複雜的狀況下,他不僅要與敵對勢力進行面對面的的鬥爭,同時又要及時糾正黨內錯誤思想。然而,該劇並沒有對烏蘭夫同志血戰疆場的場面予以正面表現,而是以巴根那企圖刺殺烏蘭夫來暗示曾經那個暗流湧動、危機四伏的革命歲月。最後他的浩然正氣感化了巴根那,使其加入了共產黨,這充分說明了在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的過程中,烏蘭夫同志不放棄任何一位可以爭取的同志,使我黨逐漸壯大。而在巴根那曲解了他民主改革思想而誤傷了牧主包喜德的時候,為獲得包喜德的原諒,同時使巴根那徹底認識到錯誤所在,他作為主席主動登門道歉,最終獲得原諒並得到牧主對於共產黨的堅定信任。在這些敘事過程中,劇中的烏蘭夫幽默詼諧、大智大勇,他像鄰家大叔一般用自己的真情、真心贏得了蒙古人對於中國共產黨的信任,為中國的民主改革進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多種手段並舉強化戲劇的民族風格

作為民族戲劇其必定要帶有鮮明的民族符號,在強化民族特色方面創作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導演宋國鋒先生為凸顯該劇民族特色在導演手法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如導演以“音形合一”的蒙古族馬頭琴演奏形式作為敘事模式貫穿於全劇之中,演奏者根據不同的情境現場演奏,既起到了背景音樂應有的渲染和鋪墊作用,又使其以視聽合一的方式強化了該劇的民族風格;在表演及臺詞的處理方面,宋國峰導演也在劇中個別之處恰到好處地設計了蒙語臺詞;在演員形體設計方面,導演將蒙古族見面禮儀及蒙古人特有的一些外部動作,自然地融於劇中人物身上,凸顯了劇中人物的真實感和親切感;服裝造型方面,該劇中所有飾演蒙古族百姓的人物都身著蒙古袍,蒙古袍成為了劇中鮮明的民族符號,五顏六色的蒙古袍不僅強化了該劇的民族風格,同時也豐富了舞臺的視覺效果。由此可見,導演通過多種手段並舉的方式使該劇由內而外散發著遊牧文化所特有的氣質,極大提升了該劇的藝術水準和文化品位。

看完《草原豐碑》,我的感受是感動加感慨。在觀劇過程中,我幾次淚崩。事實上,作為一位藝術工作者經常會帶著審視的態度來面對作品,然而這一次我從頭至尾沉醉其中,毫無疑問我被劇情和表演深深打動了。而感慨是源於赤峰民族歌舞劇院(赤峰市直屬烏蘭牧騎),作為地方劇團從2016年的《熱土》到2017年的《草原豐碑》,他們的創作如飄香的奶茶讓觀眾回味悠長,也得到了國內行業專家的認可。戲劇是一個需要群體合作的藝術門類,除了舞臺上演員之間的通力配合還需要舞臺下燈服道效化各部門的通力配合。赤峰市民族歌舞劇院(赤峰市直屬烏蘭牧騎)作為地方院團在進行大型劇目創作過程中,在諸多方面有著我們想象不到的困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院團卻可以每年出一部精品,其爆發出的巨大能量讓我們看到了內蒙古戲劇人所蘊藏的無限潛能。一片朝霞可以映紅整片天空,讓我們迎著朝霞不斷攀登戲劇的高峰,為內蒙古創作出更多精品戲劇作品而不懈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