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髯翁有過《忠烈王廟詩》雲:

峨蛾廟貌立江傍,香火爭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東周列國志》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屈原

屈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按照太史公司馬遷的說法,屈原不得志是因為得罪了身邊小人的緣故。上官大夫與屈原的爵位相同,他忌妒屈原的才能,和屈原爭寵。有一次,懷王讓屈原起草一項法令,屈原已經寫出了草稿尚未最後確定。上官大夫這時見到了,想要歸為己有,屈原不給他。於是上官大夫便在懷王面前中傷屈原說:“大王經常叫屈原起草法令,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每一道法令頒佈後, 屈原總是誇耀自己,說這個法令除了他誰也起草不成。”於是,楚王便生氣地疏遠了屈原。

屈原在政治上很是失敗,然而,在中國文學史上,他卻獨領風騷,開了個人立基於古今文壇之先河,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開創了中國早期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吟唱創作的新時代,成為了古今文人騷客頂禮膜拜的一方神聖。

屈原的詩歌寫得漂亮,有文采,有思想,有見地,有創造,縱橫古今,包攬天地,有與宇宙交流的氣勢,有天人合一的氣質風格。他開闢了東方式文學發展的新方向,楚辭成為中國文學上的一座繞不過去的豐碑。他的《天問》問得激越深邃,讓天地神仙亦不知覺地生畏;《離騷》則道出了千古失意文人的心聲。《天問》是對宇宙的拷問與吶喊,《離騷》是對君王人臣不如意處的牢騷發洩。

中國的文學史,離了屈原,就會失去很多的韻味與色彩。

中國的文人,離了屈原,在心靈上就會無處可棲,只能流浪失所。

騷體的創立,是屈原真正的不朽處。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史記》

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如何看屈原?

司馬遷說:

天是創造人的原始;父母是人出生的根本。人在遇到窘困危急時就會追本溯源,因此當人們勞苦睏倦不堪時,就總是喊“天”;在疾病慘痛不能忍受時,就總呼叫“父母”。屈原秉公執正,竭盡自己的忠誠和智慧去侍奉他的國君,結果遭到讒佞小人的離間,這可以說是困苦之極了。守信義的人被猜疑,忠直的人受誹謗,這種狀況怎不使人怨憤呢? 屈原所以要創作《離騷》,就是為了發洩自己內心的怨憤。《國風》雖寫了男女之愛但不淫蕩,《小雅》雖有怨憤之情但沒有作亂之心,像《離騷》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兼有《國風》和《小雅》的特點了。屈原在《離騷》裡向上稱頌帝嚳,向下講到齊桓公,中間說到了商湯、周武王的許多事情, 他是想用來諷刺現實。其中有闡明古代帝王的道德崇高的,也有講述國家政治興衰的條理的,一切應有盡有。他的文章簡練,含義深遠,志趣高潔, 行為廉正,文章的辭語雖然簡約但其含義極其廣大,文章所舉的事例雖近在眼前,但它寄託的思想卻非常深遠。

由於屈原的志趣高潔,因此他在文章中就喜歡說鮮花香草;由於他的行為廉正,所以他一直到死也不容許自己離開楚國。身處汙泥濁水之中,卻能像蟬脫掉外殼一樣,超升於塵埃之外, 不沾染世俗的汙垢,能皎潔地出淤泥而不染。屈原的這種思想氣節,要說它能與日月爭光那是不過分的。

屈原死後,楚國又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一些人,也都喜歡文辭而以作賦出名。但他們都只是效法屈原的委婉辭令,而不像屈原那樣敢於直言進諫。從此以後楚國一天比一天衰弱,幾十年後終於被秦國滅掉了。如果從這點來論,屈原的文學成就所以能遠遠高於同時代的其他人,還在於他飽含一腔愛國忠君的熱忱,以及因此而導致的高度。文章再有才氣、色彩,但如果沒有了高揚中華民族進取精神之靈魂,高度就會大打折扣,文字也會流傳不遠。屈原的成就,就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

當我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賦時,我對屈原的用心感到悲痛。我到過長沙,當我親自去屈原投江的地方參觀時,未嘗不掉眼淚,思念屈原的為人。但當我讀了賈誼的《吊屈原賦》,又怪屈原,以他那樣的才華,如果能改換門庭到其他國家去,哪個國家不能容納他呢?結果卻讓自己落了這麼個結局!當我又讀到了《鵩鳥賦》,讀到作品中那種把生與死同等看待,把在朝與下野看得同樣淡泊時,我的苦惱就通通消失了。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楚辭》

於此可見,英雄惺惺相惜。屈原對司馬遷是產生了很大影響的。司馬遷也是真正理解屈原的一代文宗。他不僅在《史記》中為屈原立傳,並且以“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的精神來鞭策自己,以完成《史記》的寫作。由此看來,通過對屈原悲劇人生與文學成就不斷地追尋與總結,司馬遷的人生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所以能作出“千古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的史學經典——《史記》,很可能就在於他在思想上、文學上、人品上、學術上站在了前人——屈原等優秀人物的肩膀之上,因而才會有如此不朽的高度。

唐人李白一生傲岸,不向權貴折腰,卻深深敬佩屈原,他的一句:“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直把屈原的文學成就捧上了天,他肯定了屈原的不朽,鄙視了政客們“空山丘”般地瞎忙碌,這也算是對屈原鬱郁不歡的一種安慰與理解吧。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拓展閱讀

*《少年品讀史記》愛華文 著

*《戰國何以稱雄》馬平安 著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第二輯):楚辭》中華文化講堂 註譯

進入“團結出版社天貓旗艦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