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還是要用成果說話

11日,北京人力社保局發佈消息,77名專業技術人才被評為首批正高經濟師和正高級會計師。

職稱評審還是要用成果說話

此次評審是該市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實現了三個“首次”:首次增設經濟、會計2個系列的正高級職稱,併為高層次人才建立破格申報通道;首次使用職稱分類評價標準,突出幹什麼、評什麼;首次推行職稱評審代表作制度,從評論文改為評成果。

今年2月,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將用3到5年的時間,完成職稱各系列、專業、層級的佈局調整任務,建立符合不同人才特點的分類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在全市形成設置合理、評價科學、管理規範、運轉協調、服務全面的職稱制度體系。

首次增設經濟、會計正高級職稱

多年來,經濟管理、財會管理領域專業技術人才面臨著職稱晉升“天花板”的問題,職稱最高只能評到副高級,這制約了他們的職業發展,限制了成長空間。

此次評審首次增設經濟、會計2個系列的正高級職稱,並未高層次人才建立破格申報通道:申報人只要業績、貢獻突出,就可以不受學歷、資歷、次級職稱等限制,直接申報。

比如

在企業經濟業務工作中,提出併成功實踐了

新的商業模式、資本運作模式或企業管理方式等;

在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

或在學術研究中取得的業績成果獲得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項

可破格申報正高級經濟師

本次職稱評價共有5位業績突出的申報人破格申報,來自北控、京東、華為等企業的高層管理員,都是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比如,京東物流的CEO王振輝,推出了“青流計劃”、“京準達”、“京尊達”、“無人倉”等物流服務新模式,打造了京東“亞洲一號”智慧物流中心,為整個物流行業帶來顛覆變革,樹立了京東公司在全國物流行業的領軍地位。本次職稱評審中,王振輝被破格評為正高級經濟師。

首次實施職稱分類評價

據介紹,經濟和會計系列職稱的評價對象,主要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管理、金融、會計專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市人力社保局和財政局開展專門調研,針對企業人才特點和成長規律,不唯論文課題、注重業績貢獻,量身定製了不同於高校院所、科研單位人才的職稱評價標準。

職稱評審還是要用成果說話

對在企業從事經營發展研究和實踐的正高級經濟師,重點評價人才主持或作為主要骨幹參與企業的投融資、改制、兼併重組、管理創新和企業文化創優等方面的實際成效;或主持、參與省部級及以上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改造項目的方案論證、可行性評估及組織實施,以及經實踐運用達到的目標;或帶領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等。

職稱評審還是要用成果說話

對在企業從事會計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正高級會計師,重點評價人才主持或作為主要骨幹參與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註冊會計業務工作期間的突破性創新,在解決重大疑難問題方面發揮的作用,在規範管理、參與決策、加強內控、化解風險、增收節支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等。

首次推行代表作制度

在本次正高級經濟師和正高級會計師評價中,本市創新評價方式,首次採用代表作答辯的形式,從論文“單選題”變為成果“多選題”,申報人可在論文、論著、研究報告、項目報告、發展規劃等成果中,任選一項最能體現自己能力水平的代表作,提交職稱評審。

據統計,77名專業技術人才中,有44人選擇用非論文的代表作進行評審,超過了人數的一半。這些非論文的代表作全部是申報人牽頭或獨立完成的業績成果,並已應用於實踐之中。有的是企業發展規劃,詳細分析了企業生態環境,提出了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實現路徑;有的是項目報告,圍繞企業實際需要實施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建設項目;有的是研究報告,詳細分析了特定領域的國有企業如何轉型升級,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如何做好相關產業轉移等內容。代表作評價模式得到了評委專家的一致認可。

今年起,本市職稱評審都將陸續採用代表作評審的方式,引導人才深耕專業,真正潛心於創新創業和做好專業工作。

職稱評審還是要用成果說話

◆ ◆ ◆ ◆ ◆

此番職稱評審代表作制的落地,意味著今後申報人可以在論文、論著、研究報告、項目報告、發展規劃等成果中,任選一項最能體現自己能力水平的代表作提交職稱評審。

從論文“單選題”變為成果“多選題”,這一改變讓企業發展規劃、項目報告、研究報告等許多既經過長期思考與實踐檢驗,又不同於論文形式的創新成果逐漸從幕後走向臺前,為更加全面地評估人才價值提供了可行方式。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比拼才智、贏得認可,用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堅守住創新創造的價值取向,所謂“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概莫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