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康正藥業:邏輯思維6則,包括企業發展、職場發展、新人創業

老闆為啥要“團建”?

1. 你見過那種所謂的“團建”吧?就是團隊建設。一幫人在一塊,穿統一制服、排隊喊口號那種。我們公司的人上上下下都很看不上那種團建,覺得沒什麼用。

2. 不過有一位朋友提醒說,你們別覺得老闆傻,這種團建沒有什麼用,老闆是知道的。但是偶爾搞一次,能迅速地把團隊裡形形色色地人分辨出來。

3. 在這種團建中,不配合、不樂意的人,肯定是“刺頭”。“刺頭”不是本事大,就是協作能力差,今後要注意,要麼大用,要麼不用。

還有呢,在這種團建裡面特別積極、特別配合的人,通常都沒有什麼主意,但是好調動、好差遣。

4. 這件事提醒我們兩點。

第一,老闆幹什麼事,未見得真是奔著表面上的那個目標去的。也許副產品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第二,觀察人,最好把他放在某個特定的情境裡觀察。這樣,他的內心才會暴露無遺。

河北康正藥業:邏輯思維6則,包括企業發展、職場發展、新人創業

怎麼找事業的合夥人?

1. 曾國藩有一句話,說“與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與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這是在告誡後人,千萬不要和多疑的,和眼裡只有利益的人搞在一起。看起來這是一個道德說教,其實不然。

2. 你想,誰不多疑啊,誰不喜歡利益啊,這是人的本能啊。所以,曾國藩到底在說什麼?他是在說選擇事業夥伴的原則。

3. 通常我們說服一個人,不外乎兩種手段,一個是講道理,一個是利誘。但是,如果你是在找事業合夥人,那用這兩個手段,達不成目標,反而埋下隱患。

就是曾國藩講的,要麼事情幹不成,要麼自己受拖累。

4. 為什麼?答案就藏在曾國藩說的那個詞裡,這是共事,是長期的事業共同體,不是短期達成目標。

所以,很多人在問我怎麼找到創業合夥人?對,除非你激發起對方對這個事的真正熱情,別無他法。

企業品牌的兩個作用

1. 最近我看到一個對品牌作用的新解釋。過去我們通常以為,品牌會降低消費者對商品的識別成本,更容易做購買決策。但這只是一個方面。

你想到沒有,其實建立品牌還有另外一個效應,就是加大企業犯錯誤之後,社會對這個企業的懲罰力度。那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2. 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因為這會倒逼企業成為一個更負責任的社會公民。你都投了幾十億的廣告費了,幹嘛還要做偷工減料的事?不划算嘛。

3. 你看,一個工具總是有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對外達成目標。第二,對內馴化自己。

比如很多互聯網公司一味地追求流量,是,你各項業務數字容易上去,但是流量這個工具,往往也導致這家公司變得沒有底線。

4. 所以,評估一個工具的好壞,不能只看它的效率,還要看它反過來對自己的影響。

企業如何保證持久發展?

1. 昨天我說,靠情感驅動的事,半途而廢的可能性大,而靠責任驅動的,就更容易持續。

有朋友就說了,責任難道不是一種情感嗎?是,但是有區別。

2. 責任是一種社會化了的情感。雖然同樣是自願,但是多少有點被綁架。

所以,在現實中,情感動機往往是要靠責任動機來維持的。比如從戀愛到婚姻。

3. 其實創業也是一樣。我認識的很多企業家,他們自己都承認,最開始就是一種簡單的賺錢動機,但是稍有所成,繼續幹下去的動力就變成對公司同事的責任了。

但再要做大,就不得不再次切換,必須看到社會責任。

4. 有一位企業家甚至跟我說,這倒不是什麼道德境界的提高,而是企業變大之後,如果看不清自己的社會責任,實際上也已經沒有辦法發展了。

所以,不管開始如何,只要合法把事業做大的人,我們對他總有一份尊敬。

為啥很多大企業家禁止討論戰略?

1. 有人說,學術無禁區。其實也不一定。昨天就看到一個例子。

關於人類語言起源的問題,啟蒙時代的思想家討論得是很熱烈的。但是到了19世紀的時候,人類學家摩爾根就說,這個問題似乎已經被放棄了,因為討論不出結果。

2. 所以,1866年巴黎語言學會就做出了一個規定,禁止接受關於討論語言起源的論文。

1901年,這一條又被重申。為啥要重申?因為討論不出結果,但是討論的熱情又很高,所以煩得要死。

3. 你看,不是這個問題不重要,而是眼前看不到解決方案的時候,乾脆策略性地放棄。直到近幾十年,隨著進化心理學、神經學的發展,語言起源問題才又被提出來。

4. 你看,為啥一些大企業家禁止在公司內部討論戰略問題?

這不是在用權力壓制內部的創新,而是他們知道,對於討論不出結果的問題,還不如干脆放棄。

企業如何開會最有效率?

1. 介紹一種會議開始的方式:就是給每個人準備一份備忘錄,這個會要討論啥、基本的情況等等。會議開始的時候,所有人先別說話,先靜默地讀這份備忘錄。

2. 據說這個方法的發明人是亞馬遜的貝索斯,他參加的會議,最長的這段靜默時間居然能長達半個小時。

3. 你會說奇怪啊。開會,難道不應該大家先分頭做準備,然後帶著對信息的理解,帶著成熟的意見來開會嗎?

對,但那是理想情況。在真實世界裡,太多人的日程是被排滿的,他們壓根兒就沒時間準備。

4. 與其逼著他們在會議中表演熟悉情況,表演深思熟慮,還不如誠實一點,乾脆在開始的時候專門給大家一點時間,專注地瞭解情況,整理思路。這樣反而效率高。

你看,有時候增進效率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放棄想當然,正視現實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